數學黑板報設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數學也是如此.那么興趣怎么培養呢?以下是數學黑板報設計,歡迎閱讀。
數學黑板報設計1
數學黑板報設計2
數學黑板報設計3
數學黑板報設計4
數學黑板報設計5
數學黑板報設計6
數學黑板報設計7
數學黑板報設計6
數學黑板報設計7
數學黑板報設計8
數學黑板報設計9
數學黑板報設計10
數學黑板報設計11
數學黑板報設計12
數學黑板報設計13
數學黑板報設計14
數學黑板報設計15
數學黑板報設計16
數學黑板報設計17
數學黑板報設計18
數學黑板報設計19
數學黑板報設計20
數學黑板報設計21
數學黑板報設計22
數學黑板報設計23
數學黑板報設計24
數學黑板報設計25
16部趣味數學紀錄片
1. 《數學的故事》
The Story Of Maths
一提到數學,大部分人只想到,這是一門充滿公式的學科,看起來冷冰冰……如果您家孩子對數學不感冒,不妨與他一起看看,為什么歷史上最聰明的人,卻對數學如此上癮?
本片帶你走訪數學家的故鄉,真實地呈現牛頓、萊布尼茲、高斯等數學家探索著名理論的歷程,就連所用的公式、解題時列出的方程都一一放出來。
前兩集講述數學的起源,主要是各文明古國的先輩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發明和創造。第三集主要介紹自希臘帝國滅亡之后、工業革命之前的數學世界,第四集是最近300年的演變歷史。
本片涉及到不少數學知識,若孩子在觀看中能學到有用的模型,是一件好事。但不必拘泥于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通過生動的講解,激發出他們的學習興趣。
2. 《概率知多少》
Million 2 One
這是一個關于統計學的節目,主持人的幽默和帶領研究科學的實驗給了觀眾全新的興趣,還有兩個沒有名字的“數字狂人”做的生活實驗。大多統計出來的數字會讓觀眾大開眼界,籌集世界各地的奇人奇事奇物,但重要的是講述某一事件發生的概率,從而拓展出另一些數學知識。
比如說,你知道,一張紙如果對折50次,會有多厚嗎?答案出乎意料,居然高達1億5000萬公里,相當于人類從地上到太陽的距離……這種不可思議的增長速度,就叫做“指數增長”,也被稱作幾何增長,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數學方法。
3. 《數學大謎思》
The great math mystery
只要細心留意大自然,就會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巧合”——把幾朵花放在一起,你可能會從中讀出13世紀時希臘數學家所發現的斐波那契數列:1,1,2,3,5,8,13……相鄰的兩個數相加,總能得到下一個數。這個數列,不僅有趣,還時常出現在人體的美學、股票市場甚至是大自然之中,向日葵的種子、松果的底部,都呈現這種規律。
更讓人驚訝的是,動物們的數學能力遠遠超乎人類的想象。比如,靈長類動物狐猴就特別聰明,在沒有任何標示的情況下,它們可以自己選出數值更多的食物,哪怕是面對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的元素,也可以輕易判斷出來。
看似抽象的數學,散布在大自然的角落之中。有很多迷思,甚至至今都無法解釋。本片就是從這些極富趣味的細節切入,帶觀眾接觸最可愛的數學,如果您家孩子以為數學是門枯燥的學科,提不起興趣,那更要陪他一起觀看此片,來一次別開生面的數學啟蒙了。
4. 《統計的樂趣》
The Joy of Stats
看到“統計學”,你首先想到什么?在本片中,明星教授Hans Rosling將用新奇的方式、先進的技術和幽默的語言,給我們講述很多奇奇怪怪的統計案例。
比如說,平均數是統計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光看它,卻會得出一個荒謬結論:把馬云和6個窮人放在一起,平均每個人都坐擁好幾個億的財富。
這些例子,都在告訴我們——統計學不是簡單地處理數字,而是用相關性揭示一些人們忽略的原理。單憑一個指標,根本無法洞察事物的本質。因此,數據再重要,也無法代替人們的思考。但是,掌握分析數據的能力,能讓我們學會跳出直覺,更理性、嚴謹地思考。
5. 《地平線系列:大數據時代 》
Horizon:The Age of Big Data
大數據有什么用?很多人以為,數據統計就是類似會計學,不是的,它也是數學的重要分支。如何看待數據,通過數據預測未來,決定了我們做什么決策和選擇。
紀錄片為我們揭示了不少數據的好處——比如挖掘出各種各樣的模式用于預測未來犯罪,能夠讓廣告更加個性化,讓人最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是關于金融算法的例子,其實對于數據,我們并不一定要預測得100%正確,只需要正確率比錯誤率高,就有巨大利潤的可能;同樣地,從數據統計中,我們也會發現很多有趣的規律:男孩的出生率高于女孩,但男孩的死亡率同時也高于女孩,這就保證了性別的平衡……
6. 《阿蘭·圖靈》
Alan Turing
阿蘭·圖靈(Alan Turing)這個名字無論是在計算機領域、數學領域、人工智能領域還是哲學、邏輯學等領域,都可謂“擲地有聲”。
圖靈是計算機邏輯的奠基者,許多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也源自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在24歲時提出了圖靈機理論,31歲參與了Colossus(二戰時,英國破解德國通訊密碼的計算機)的研制,33歲時構思了仿真系統,35歲提出自動程序設計概念,38歲設計了“圖靈測試”,在后來還創造了一門新學科——非線性力學。
雖然圖靈去世時只有42歲,但在其短暫而離奇的生涯中的那些科技成就,已讓后人享用不盡。人們仰望著這位偉大的英國科學家,把“計算機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破譯之父”等等頭銜都加冕在了他身上,甚至認為,他在技術上的貢獻及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等巨人比肩。
7. 《邏輯的樂趣》
The Joy of Logic
邏輯是哲學、語言、數學的引擎。關于邏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他是第一個提出演繹三段論的人,為一切哲學論述打下了基礎。不過,把邏輯發揚光大,尤其是把它們放到生活應用中的,則是數學家。
一位叫做George Boole的數學家,他發明了and,or,not等數學符號,還開創性地把“1”和“0”分別對應“正確”與“錯誤”。這種發現,影響了后來的計算機語言——二進制。時到今日,我們還在大量使用這位數學家遺留下來的思想財富。
本片不是單純地講述邏輯的演變歷史,而是從不同的著名理論入手,帶人們走近邏輯的世界,從中體會數學和規則背后的樂趣,對思考抽絲剝繭,是一部很好的啟蒙片。
8. 《計算文明》
Math And The Rise Of Civilization
從早期的印度古埃及和古希臘,中世紀的歐洲,和我們生活的現代世界……這部紀錄片帶我們穿越回古代,告訴我們數字的起源。
當我們靠近尼羅河區域,會發現它的泛濫是因禍得福,因為促成了數字與早期幾何學的研究及發展;當我們走進古希臘,這個誕生了無數思想家的'“數學王國”,又看到他們如何運用邏輯思維在固有的基礎上將數學進一步發揚光大……
最后回到現代,我們的焦點放在了尋求解決尚未破解的數學難題的方法,如費馬最后定理、龐卡赫猜想……這些未知的領域,是數學最美、最神秘的魅力所在。
9. 《終極密碼》
The Code
從宏偉的大教堂到北美的周期蟬,從多佛比目魚到蜿蜒的海岸線,從海洋深處的鸚鵡螺,到美妙的音樂,從繁忙的機場,到浩瀚的星空,背后都隱藏著關于數學的奧秘。
有人說過:“世界上只有兩門真正的學科——數學和哲學。”那么,從數學眼里,我們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本紀錄片共3集,分別從“數字、形狀、預測”三個方向來探尋隱藏在宗教、建筑、藝術、生物等大自然和人類生活中的數學奧秘。數字間有著令人迷惑的奇妙的聯系,只有通過這些密碼我們才能了解掌控著整個宇宙的法則,從而揭開這個世界的真相。
人類為什么要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大概是因為,生命的歷程是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本片正是用震撼的視覺語言,從點滴的生命現象闡釋了數學的真善美,告訴我們學習數列規律、幾何技巧的意義。
10. 《危險的知識》
Dangerous Knowledge
這部紀錄片聚焦四位無與倫比的數學家:喬治·康托爾、路德維格玻爾茲曼、哥德爾和阿蘭·圖靈,他們的天才光耀千古,他們的智慧深刻地影響了后世。但是,同時代的人卻用尖刻、猛烈的態度批評這四位“異見者”,使這四位天才精神錯亂,最終都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外,本片還與目前最著名的學者進行了對話,包括Greg Chaitin——紐約IBM TJ華生研究中心的數學家,以及羅杰·彭羅斯等人,他們仍在孜孜不倦地探尋世上到底是否有數學家不能弄明白的事。
11. 《偉大的瘋狂》
A Brilliant Madness
大部分人都是通過電影《美麗心靈》了解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什,而這部僅僅在1年之后拍攝的紀錄片卻不為人所知。事實上,比起《美麗心靈》,這部片子更值得一看,因為它更完整地記錄了納什的生平,并且對理論發現的全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索。
在納什看來,數學能揭示命運的規律、人生的奧秘。這就是為什么,他不滿足于像其他數學學者一樣,用現有的理論解決問題、發表論文。
在上世紀70年代,納什的博弈論被運用到了美國的經濟建設和國際貿易等實際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等到納什1994年榮獲諾貝爾獎時,他已經從精神分裂走到康復,并重新獲得了人們的接納。
導演在最后,還說過這樣一席讓人深思的話:“我們要去欣賞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的天賦,即使他有些古怪,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那些人通常都是有真正非凡的洞察力。”
12. 《大自然的數學》
Nature's Mathematics
數學是描述宇宙的語言,更是描述大自然的語言。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數學規律早就隱藏在各種各樣生物的背后——貝殼的螺旋曲線、向日葵的種子排列、樹葉沿枝條的錯落分布……
本紀錄片就從“大自然的數學”入手,為我們揭示了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數學規則。看完之后才知道,物種豐富的大自然,其實一點都不混亂,它們遵循的規律簡潔又優雅,這些奇怪又巧合的現象,讓不少科學家都撓破頭皮……
13. 《阿基米德的秘密》
Infinite Secrets:The Genius of Archimedes
阿基米德是古希臘物理學家、數學家,靜力學和流體靜力學的奠基人。 除了偉大的牛頓和愛因斯坦,再沒有一個人像阿基米德那樣為人類的進步做出過這樣大的貢獻。即使牛頓和愛因斯坦也都曾從他身上汲取過智慧和靈感。他是“理論天才與實驗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和伽利略等人都拿他來做自己的楷模。
據說,如果阿基米德“失傳遺稿”早牛頓100年被世人發現,那么人類科技進程可能就會提前100年,人類現在說不定都已經登上了火星。
14. 《一根繩子的長度》
How Long Is a Piece of String?
一根繩子有多長?只要能找到一把尺子,只要有基本的數學常識,任何人都能在十秒之內解決這個問題。那么,為什么BBC要花60分鐘來深入探究這個看似淺顯的問題?
原來,在我們看來再平常不過的“測量”問題,居然被數學家看作數學的起源。繩子本身沒有數學意義,是“測量”賦予了它們“長度”的概念。在本紀錄片中,主持人和一位特約數學家,將以一條再普通不過的繩子為載體,帶我們走近國家物理實驗所。
這是一個專注于測量的地方,看看他們如何“花樣百出”地詮釋一條繩子的長度。紀錄片給我們介紹了不少有趣的新知識,比如早期的埃及人喜歡用手肘到中指的長度作為標準,一個絕對精確的校準器則需要用混合金屬制造而成……
此外,特別推薦一下BBC Horizon(地平線)系列的紀錄片,至今已有53年的歷史。內容豐富、講解生動,涵蓋了歷史、人文、宗教、地理、設計等領域的科普知識,非常適合給孩子啟蒙。
15. 《尋找隱秘的維度》
Hunting the Hidden Dimension
大家都會被科幻電影的特效吸引住,你知道背后居然隱藏著一個高深莫測的數學原理嗎?而且,這個原理還被運用到股票市場、心臟病的觀察中……
本片為你揭曉,這些看似毫無關聯的東西之所以能聯結在一起,全靠一位特立獨行的數學家Beroit Mandel——他發現了“分形(fractal)”理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
這是Beroit自己創造的一個新名詞,用于描述那些看上去參差不齊、殘缺不全的圖形,他說,你可以自己創造一個分形。理論出來之后,幫助了很多人解決了繪制和設計的難題,比如《星際迷航》就運用了這種想法,實現了特效的繪制。
“分形”雖是人造的概念,但它遍布我們的生活。從細胞組成到大樹的分枝,再到巨大無比的山峰,無處不在。分形連接了一個革命性的新的數學分支,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角度。數學家們開發這些奇怪的不規則碎片,也許是單純的好奇心驅動,但卻影響到我們對每一個分科的理解,甚至宇宙的命運。
16. 《數學漫步》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
這是一部兩小時長的CG科普電影,講述了許多深奧的數學知識。內容相對晦澀,足夠讓愛數學的高年級孩子過一把“燒腦”的癮。最引人注目的話題,自然是如四維空間了。作為一個生活在三維世界的人,我們如何通過影響去理解四維空間呢?很多觀眾紛紛表示看不懂!
當然了,盡管是科學家,也未必可以完全解釋清楚四維理論。四維理論的初衷就是為了理解宇宙世界的物質規律,若放到微觀世界中,可能想破腦袋也無法理解。但不管怎么說,讓孩子從這些大開腦洞的理論中理解數學,感受規律之美,依然是一次很好的體驗。
趣味數學題幫你測出IQ
1、一個人花8塊錢買了一只雞,9塊錢賣掉了,然后他覺得不劃算,花10塊錢又買回來了,11塊賣給另外一個人.問他賺了多少?
答:2元。第一次買賣賺了9-8=1元,第二次買賣賺了11-10=1元,兩次共賺了1+1=2元。這題很簡單哦,聰明的你應該做對這道送分題了吧!
2、一個農夫帶著三只兔到集市上去賣,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農夫的秤只能稱五千克以上,問他該如何稱量?
答:先稱3只,再拿下一只,稱量后算差。以總體為原則,這也是解答數學題中很重要的解題思路哦。
3.有一本書,兄弟兩個都想買。哥哥缺5元,弟弟只缺一分。但是兩人合買一本,錢仍然不夠。你知道這本書的價格嗎?他們又各有多少錢呢?
答:這本書的價格是5元。哥哥一分也沒有,弟弟有4.99元。(小編提示:設哥哥有x元,弟弟有y元,列方程組試一下吧!)
安排篇
1、假設有一個池塘,里面有無窮多的水,現有2個空水壺,容積分別為5升和6升,問題是如何只用這2個水壺從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先用5升壺裝滿后倒進6升壺里,再將5升壺裝滿向6升壺里到,使6升壺裝滿為止,此時5升壺里還剩4升水。將6升壺里的水全部倒掉,將5升壺里剩下的4升水倒進6升壺里,此時6升壺里只有4升水。再將5升壺裝滿,向6升壺里到,使6升壺里裝滿為止,此時5升壺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2.24個人排成6列,要求5個人為一列,你知道應該怎樣來排列嗎?
答:一個六邊形。(聽說這道題做對的人,空間想象力滿分哦~)
3.小新買回一批小玩具。如果按每組10個分,則少了2個;如果按每組12個分,則剛好分完,但卻少分一組。請你想一想,一共有這批玩具多少個?
答:這批玩具共48個。同樣設玩具共X個,再列方程就能算出答案了。
時間篇
1.一棟住宅樓,爺爺從一樓走到三樓要6分鐘,現在要到6樓,要走多少分鐘?
答:15分鐘。一樓到三樓共走了兩層樓6分鐘,即走一層樓要3分鐘,從一樓到六樓有五層樓,3×5=15(分鐘)。
2.如果有5只貓,同時吃5條魚,需要5分鐘時間才吃完。按同樣的速度,100只貓同時吃掉100條魚,需要幾分鐘時間。
答:5分鐘。不要被數字嚇到啦,其實不就是每只貓同時吃一條魚的事嘛~
【數學黑板報設計】相關文章:
1.六一黑板報設計
3.開學黑板報的設計
7.國慶節黑板報設計
8.黑板報的版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