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成語故事作文匯編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負重致遠
“負重致遠”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能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處的目的地。下面來看看關于這個成語的故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成語來源于《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東漢末,襄陽大名士龐德公有個很有才學的侄兒,名叫龐統。那時候,隱居在隆中的諸葛亮常去拜訪龐德公,和龐統也成了好朋友。龐德公非常贊賞他倆的才能,稱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在龐德公的眼中,他倆都是當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時,龐統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龐統送葬到吳郡。吳郡很多文人早就聽說龐統的名聲,所以等他將要西歸南郡去的時候,大家都去看望他。連當時非常有名的文人陸績、顧劭Ghdo)、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門聚會話別,談古論今,非常歡暢。談論間,眾名士請龐統評論一下在座人員。
龐統先評江東著名學者陸績,他說:“陸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動但腳力強勁的`馬,有超逸的才能。”眾名士聽了,都說他評到了點上。接著,龐統又評顧劭。他說:“顧先生好比是一頭跑得很慢的耐勞的牛,但能夠背負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有人請他評評自己,他頗為自負地說:“為帝王出謀劃策,治理天下,我還是可以勝任的。”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傳說中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很貪玩,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位老奶奶在小溪邊磨一根鐵棒,就問老奶奶為什么?
老奶奶告訴他要把鐵棒磨成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做事都要認真,堅持到底,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一天早上,我吃完早飯來到了學校。當我走到班級門口時,我驚喜地發現地上有一張5元的紙幣。我心想:如果我撿了把它交給老師,找到失主后,老師一定會表揚我的。可是,當我彎腰撿錢時,又走來了一個我們班最調皮的學生。我知道,肯定要開始一場大戰了。
我正想著,那個調皮學生已經走到我的面前了,他看了看我,問:“你在干什么?”我吞吞吐吐地說:“沒……沒干什么?”
他往地上看了一看,發現了地上的5元錢,假裝怒氣沖沖地說:“好呀,發現了錢居然不和我分享!”說著,就彎下了腰去撿錢了。
我見了,心里著急了起來,心里想:如果錢被他搶走,他肯定不會交給老師,只會拿去買吃的東西。這樣,我就不會被老師表揚了。想到這里,我鼓足了勇氣,上去一把抓住了他,想去把他手里的.錢搶過來,可是,他一下子就把我摔倒在地上。我踉踉蹌蹌地爬了起來,又沖上去抱住了他,就這樣,我們就開始了一場混戰。
過了一會兒,我和他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定睛一看,我和他的心頭一震,原來是班長。
班長疾步走了過來問道:“這錢是誰的?”我和他說:“是……是撿的。”班長一聽,一把將5塊錢拿了過去。
剛巧老師來了,班長就把5塊錢交給了老師,老師知道是她拾到的,大大地表揚了她一番——班長就是班長,拾金不昧美名揚。
我和那調皮同學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了。
哎,這真是同學相爭班長得利呀!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眾叛親離
春秋時期,衛國公子州吁殺死他的.哥哥衛桓公篡位,對內殘暴統治,對外窮兵黷武。魯隱公問大臣對公子州吁的看法,眾仲認為公子州吁殘暴狠毒,失去親信的擁護,眾叛親離必定失敗。后果然讓石儒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四年》:“陰兵無眾,安忍無親,眾叛親離,難以濟矣。”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滔滔不竭
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宰相叫張九齡,以善于言談而出名。他見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進言勸諫。張九齡主張任人唯賢,廣攬人才,并設置了選拔人才的專門機構。每當他與賓客們談論起經書時,總是“滔滔不竭”,意思是他說話像滾滾流水連續不斷。后來由于得罪權貴李林甫,張九齡被罷免了宰相職務。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毛遂自薦
《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
趙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約其門下食客文武備具者二十人與之俱,得十九人,余無可取者。毛遂自薦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今先生處勝之門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稱頌,勝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釋讀】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成語故事作文 篇7
以前,我對成語是知之甚少,一度認為成語是非常枯燥無味的東西,但是自從讀了《成語故事》后,我才感到自己對成語的了解太少了,原來成語是這么的有趣,能帶給人很多很多的知識,不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記得《成語故事》中的有一則《驕兵必敗》。
它寫的是:魏相是我國漢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員,他當過好多的官。據說,他很小的時侯就讀過《易經》,文章寫得好,也很有見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漢朝,匈奴人打了敗仗,向北方逃去。當時漢朝的皇帝漢宣帝,準備追擊打垮匈奴。那時魏相正當丞相。
魏相對皇帝說:“我聽人家說兵分4種:義兵、應兵、貪兵、驕兵。還說義兵打仗會勝利,應兵一定能克服敵人的進攻,搶寶貝的貪兵不會打仗,驕兵必然會打敗仗。”皇帝聽了覺得有道理,就放棄了追擊的念頭。后來,人們就根據這句話總結出“驕兵必敗”這個成語。讀到這我才發現,魏相的學問真是太淵搏了。他用了寥寥數語就讓漢宣帝知道了驕兵必敗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嘗不是跟漢宣帝一樣?只要做了什么好事,比如說老師今天夸獎了我,我回家就馬上得意地告訴爸爸媽媽,但是爸爸媽媽聽了后往往只會說:“知道了!”現在想想,真是汗顏。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不可磨滅的一大部分,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大家都來讀《成語故事》吧!
成語故事作文 篇8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于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和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領高強的人。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但是,他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一向獨斷專行。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進攻路線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較小,因而得以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秦王子嬰,滅秦朝。但是,劉邦心里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撤出咸陽,等待日后有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秦宮,大火燒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后準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于您奠定霸業。”項羽本也有些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里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么樣子。要是富貴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么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那人聽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這句話傳到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ding huò]里活活烹死。
成語故事作文 篇9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么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里,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于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征去找,最后發現有一只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征,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出處】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
【釋讀】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成語故事作文 篇10
夏雨雨人
孟簡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齊。齊相管仲迎而問之曰:“吾子相梁、魏時,門下使者如何?”孟簡子曰:“門下使者約三千余人。”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對曰:“臣與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兄有獄,我為出之。是以得三人來。”管仲曰:“嗟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譯文]
孟簡子擔任梁國和衛國的丞相,后來犯了事出走齊國。管仲來迎接他,問他:“你當丞相時,你家里有多少門客?”孟簡子說:“有三千多人。”管仲說: “現在有幾個人跟來了?”回答說:“只有三個人。”管仲問:“為什么這樣呢?”回答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錢葬,我給他葬了;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錢葬,我也給葬了;一個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幫了他,後來人被放出來了。所以這三個人跟來了。”管仲上了車說:“唉!我一定會衰敗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風一樣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樣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會衰敗的。”
【釋讀】雨:前一個“雨”,名詞,雨水;后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吾不能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成語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12-27
成語故事作文07-05
[經典]成語故事作文09-01
(精選)成語故事作文11-01
成語故事作文06-12
(熱)成語故事作文12-26
關于成語故事作文03-26
實用的成語故事作文02-21
成語故事作文(優秀)09-05
有關成語故事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