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鷸蚌相爭成語故事
鷸蚌相爭成語故事1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它常常仗著它的優勢去侵略別的弱國。弱國之間,也常常互有磨擦。
有一次,趙國聲稱要攻打燕國。當時,著名的游說之士蘇秦,有個弟弟叫蘇代,也很善于游說。蘇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趙國去勸阻趙王出兵。
到了邯鄲,蘇代見到了趙惠文王。趙惠文王知道蘇代是為燕國當說客來了,但明知故問:“喂,蘇代,你從燕國到我們趙國做什么來了?”“尊敬的大王,我給你講故事來了。”
講故事?他要講什么故事呢?趙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
接下來,蘇代講開了他要講的故事。
他說這次到趙國來,經過易水的時候,看見一只蚌,正張開雙殼,在河邊曬太陽。忽然飛來一只水鳥,伸出長嘴去啄蚌的肉。蚌立刻用力合攏它的殼,把水鳥的嘴夾住了。這時候,水鳥對蚌說:“不要緊,只要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的。等你死了我再吃你的肉。”
蚌不服氣,它回敬水鳥說:“不要緊,只要你的嘴今天拔不出來,明天拔不出來,你也會活不成的。咱誰吃誰的肉,還說不定呢!”
它倆爭吵不休,誰也不肯相讓。
正在它倆爭吵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人走了過來。那打漁的人毫不費力地伸手把它倆一起提拿去了。
蘇代講完了上邊的故事,然后嚴肅地對趙惠文王說:“尊敬的大王,聽說貴國要發兵攻打燕國。如果真的發兵,那么,兩國相爭的結果,恐怕要讓秦國做漁人了。”趙惠文覺得蘇代的話有道理,便放棄了攻打燕國的打算。
鷸蚌相爭成語故事2
有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一只大蚌慢慢爬上河灘,展開兩扇甲殼,十分愜意地曬著太陽。
這時候,從空中沿河飛來一只鷸鳥,它看見河蚌裸露出肥白的身體,又饞又喜,用長而尖的嘴猛地啄去。
大蚌吃了一驚,“啪”地一聲合攏甲殼,便像鐵鉗一樣,緊緊地鉗住了鷸的尖嘴巴。
鷸死死地拉著蚌肉,蚌想回到河里去,卻無法脫身;蚌緊緊地鉗著鷸嘴,鷸鳥想拔出嘴飛走,可是使出全身力氣也拔不
出來。它倆誰也不肯讓誰。鷸發怒地威脅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在河灘上!哼,等著瞧吧!”
蚌也不甘示弱地說:“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會餓死在這里!你等著看吧!”
鷸蚌越吵越厲害,相持不下,越鉗越緊,爭得精疲力竭。
這時,有個漁翁提著魚網沿河走來,看見鷸蚌相持不下,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塞進魚簍里,高高興興地帶回家,做成了一頓美餐。
【哲理啟示】:
大敵當前,內部斗爭應該讓位于敵我斗爭,只有相互容讓,一致對外,才能保存自己,克敵制勝。局部的'利益要服從全局的利益,小利益要服從大利益。
鷸蚌相爭成語故事3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只大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么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位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這個故事后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鷸蚌相爭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鷸蚌相爭故事作文11-23
鷸蚌相爭的故事作文09-12
《鷸蚌相爭》新編作文01-10
鷸蚌相爭新編作文大全01-20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作文12-20
[合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作文01-04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