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命的吶喊
生命的吶喊1
冷冷的秋風
可否阻擋歲月的洪流
一抹殘陽
枯寂了誰的`孤單
聽風聽雨聽月的故事
/// ( )
誰的微笑
撐起一簾幽夢
是誰在夢里許下諾言
等待鮮花盛開
春天的十里紅妝
為誰織就
///
是誰執筆落墨
繪一幅盛世彩卷
或許所有的溫柔和善良
在黑暗里開始重生
一個人的煙火
要怎樣的歷經劫難
///
城市的喧囂
如何讓心停泊
假若真的疼痛和悲傷
冬天怎會有太陽撫慰心靈
不想強顏歡笑
更不愿讓風吹落眼淚
///
那綿長的海岸線
用一生去丈量
無法走出那片海域
孤單地守望
那一盞漁燈忽明忽滅
///
只是心海里潮起潮落
是否還可以等侯一個歸人
不想放棄心的固執
一直相信
你就在天涯守侯
我的夢想開始遠航
///
詩文:香山來客
20xx年10月24日
生命的吶喊2
柔和的陽光照耀大地,大地上的生物仿佛是太陽的兒女,太陽細心地呵護著它的兒女們,讓它的每一個兒女都受到陽光的照耀,在陽光下變得生機盎然。
一個嬌弱的生命在我們不經意間悄悄地誕生了,那是一朵花的幼苗,在充滿母愛的陽光下迫不及待地探出了頭,急切地想要感受母愛的力量。
這顆幼苗顯露出它那嫩綠嬌小的身姿,讓人看了有想要呵護它,保護它的沖動。它的周圍都是翠綠的小草,陪伴它成長。
陽光逐漸變得強烈起來,幼苗周圍的小草、小草旁邊的大樹,耐不住熱,都變得懶洋洋的。風輕輕地吹著,小草和樹上的枝葉也隨著風吹的方向來回搖晃著。只有這棵幼苗對這強烈的陽光無所畏懼,射向幼苗的光反射回來,像一面翠綠的鏡子,顯得更加有活力。
幾天過去了,這棵幼苗長出了花骨朵,呈淡粉色,它嬌小的身軀在草叢里顯得更加突出。含苞待放的它好像立刻就會綻放,它急切地想用自己最好的一面來和世界打招呼。
終于,它綻放了。它綻放出誘人的花朵,它綻放出令人羨慕不已的嬌艷。它綻放出了自己獨有的色彩。
這是生命之花。這是原來那嬌弱的幼苗對自己未來命運的期盼和渴望。
偏偏在它最歡喜的時候,可怕的事情發生了。許多來游玩的人不懂得憐香惜玉。一只沉重的腳瞬間就踩在了這朵讓人憐憫的花上,枝條折斷了,仿佛能聽到咔嚓的聲音。也許它的內心,就像被炸彈炸了的似的,它企盼已久的未來,就這么消失了。嬌艷的花朵躺在地上,上面沾滿了塵土,仿佛遮蓋住它的,是一片令人恐懼的黑暗。它失去了以前的光彩,不再光彩奪目,也不再令人贊嘆,而令人可悲、惋惜。
它仿佛在哭泣,它不甘心自己渴望的.未來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它正幻想著的未來卻化為泡沫,怎么抓也抓不住。為什么它等待已久的事情會被破壞?為什么它想做的事只有短暫的、不到一天的時間?旁邊的大樹嘲笑它,說它太自大了,而小草們都為它感到悲哀。那片草地沒有了它的存在,顯得毫無生機。它的內心已是遍體鱗傷,無法救治。它傷心地哭泣著。
它那幼小的心靈變得強大起來,它在向世界吶喊,呼喚著每個被踐踏了的生命。
黑夜縫合了昨日的傷疼,黎明帶來了新的希望。春雨悄悄拭去它臉上的污漬,春風輕輕扶起它的手臂。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漸漸蘇醒過來?菸娜~片慢慢地伸展、蓬勃生長,凋零的花朵再次綻放出芬芳的笑靨。
生命的吶喊3
人類你們好,我是一只小白鰭豚,我叫聰聰,我要控訴你們人類。
昨天,我和我的家人還在快樂的覓食,可是突然間一張大網從天而降,父母為了救我而……現在我已是一個孤兒,你們人類高興了吧。想我們白鰭豚是研究鯨類進化的珍貴“活化石”,對仿生學、生物學、動物學和軍事學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我們為人類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們不圖回報也就罷了,為什么還要這樣對待我們呢?為什么你們就不能多出幾位像徐秀娟姐姐那樣的'人?同是人類,為何有如此差別?
今天,我又看到一條報道,有些餐廳和有些大款,為了自己貪圖享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違法捕捉猴子,把它們關在一只鐵籠子里。只要客人一到,你們就敲開它的天靈蓋,用滾燙的油澆在它的大腦上,用小勺一口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卻不管猴子尖叫得多么凄慘。猴腦吃了,但請問你們的良心到哪兒去了?猴可是僅次于人類的高級靈長類動物,和你們人類有十分緊密的關系。你們連眼睛都同眨一下,就害死了一條生命,你們還有人性嗎?
人類,如果你們還這樣的話,我們動物就會給你們應有懲罰,你們愛吃果子貍,于是遭到“非典病毒”的入侵。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你們想想,那些名貴的藥材,那些皮毛大衣,那些珍貴的裝飾品,哪樣不是出自我們動物身上。我們動物已經給予了人類許多,而人類卻貪得無厭,不斷的向自然索取甚至掠奪,似乎淡忘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淡忘了人與動物、大自然之間不可割斷的關系。
所以你們人類只有用生命溫暖生命,用生命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潤生命,用真誠的愛心還自然一片美麗的綠色,讓我們動物能舒適地生存。這樣人類生存在這個星球才不會孤單,才不寂寞。
“保護生命就是保護我們還有人類的家”,你們人類一定要牢牢記住。
生命的吶喊4
“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太平經》告訴我們,生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如此美麗的青春年華正在等著我們去享受,等著我們煥發生命的光彩。因為我們是社會的希望,是國家的棟梁。
這是個美好的社會,作為其中的一員,我們有能力,也有義務,珍惜生命與美好的光景,去報效父母,報效養育我們的祖國。正如爸爸經常說的:好好活著,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才能對親人朋友和社會盡一份責任。然有些人的生命像煙花一樣瞬間綻放,瞬間消逝,徒留給天空一片硫磺云和星點般的火隕。
在繁雜的村落,繁忙的城市中,到處繁雜交錯的道路,道路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和行人,在交通法的管理下有條不紊地重復著出發與到達。我們無法想象與估計,一旦有人不遵守法律,在人滿為患的道路上騎車飛馳與闖紅燈、逆向行駛會是怎樣一副慘烈的場景;蛟S,在人們暮然回首時,才發現一切都已晚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世界上生命的逝去,交通事故竟占37%。很可能,你的一念之差就會結束一條生命。
讓我們來看看前些年的“70碼”:“20歲的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師范大學體育系大三學生。事發前,胡與兩名同伴各自駕駛高檔跑車,在屬于市區道路的西湖區文二西路上狂飆。目擊者稱,事發時車速至少在每小時100公里以上。而準備與同事一起去看電影的受害人譚卓此時正行走在一居民區前的斑馬線上,不幸遭遇車禍,被撞飛至20米外,送浙江省同德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這是一次血淋淋的以生命為代價的警告,為沉浸于自身利益中而不惜侵犯法律的.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更是為數以萬計的抱有此類想法的的人敲響了警鐘。
太多太多的故事引起人們深思,生命不是兒戲。雖然你對自己的離去無所謂,但是你的離去給你的親人多大的打擊,你有沒有想過呢?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曾經是你喚作母親的人身體的一部分。雖然你現在脫離了你依賴十月的母親,但是你不能脫離那濃厚的血緣親情。生命是你的父母給予,你的父母雖然希望你能成為人中之龍,但是他們更希望你能珍愛生命。因為你是他們心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同游戲。等到發生了意外再后悔,又有何用?珍愛生命從我做起,遠離人間的慘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祥和,讓我們的世界更加光彩奪目!
生命的吶喊5
是否還記得自己何時用“隨風飄,順水泊”這一個性簽名嗎?時間的煙火,在希望的日記里寫下了一篇又一篇自己的感想。青春有灰色,卻是寂寞的快樂。抬頭才發現,昨天、今天和明天,都會成為我們長大的紀念,不顧一切向前跑,這是我們的跑道。
超越奔跑的時間,才發現終點是起點,誰又能改變這時間不變的容顏?曾幻想在歲月里都隨風而去;曾疑問天涯在何方;曾渴望一個人一壺酒,風里浪里飄流,水里火里奔走。
拘泥于自己的個人感想,拘泥于自己沒有重心的寫作,拘泥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時間里,看時間分分秒秒一刻都不停息,走過了一站卻不知還要往哪里,任憑自己個性的游走,于是,沉醉在自我的美好當中。沉淪了,輕浮了,漸漸地在人間深谷中低鳴。
看了很多書,看完了,才知道自己錯了,錯了很多!寫作,并不能依靠一時的.熱情,并不是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到了,立刻就寫,大書特書,那是沒有思維能力的表現,因為那時候發出的感慨,往往都是偏激的,那些寫作只能當昨自己的日后的讀物而已,僅僅只能是自己的讀物!
醒悟了,不會再在深谷中低鳴,只會在世間吶喊,喚醒生命的奇跡,雖然“輸”了很多,可是我并不認輸,即便是在我們永遠也無法取勝的時間老人面前,我依然不會認輸。雖然還看不清前方的路,可是我告訴自己絕不認輸,大不了這輩子輸得一塌糊涂。
別再把自己裝在寂寞的口袋里,學會放過自己,想得到什么,要自己去爭取,沒有下過雨,怎么會有好天氣呢?所有的故事,我都愿意去傾聽。永遠不需要言語,留下一種默契。
生命的吶喊6
這是我第一次讀一個女人的自傳,沒有鶯鶯燕燕的喧鬧,沒有生離死別的糾葛。單看書的名字,便知道里邊肯定充滿了苦難、掙扎和抗爭。像很多人一樣,我不害怕自己受苦,卻不愿知道那些天可憐見的人們的痛。即使這已經成為了事實,并且寫進了書里。
我想,我看不見,心里也就不難受。可偏偏那一行字讓我看見了,“其實苦難并不總是導致偉大,相反,很多時候它毀壞了人的尊嚴,傷害了人的心靈,扼殺了天才的創造力。一切沒有選擇的行為,在道德上都是沒有價值的”。這句話里有慢慢的負能量,卻也是赤裸裸地揭露沉甸甸的事實。是的,它激起了我的共鳴,我認定這本自傳是真誠的,幸好我沒有錯過這本好書。
這部自傳體小說出自一個擅長報告文學的作家之手,卻絲毫感覺不出生硬和嚴肅,就像張雅文在寫作中追求的一樣,看這本書就像是在聽一位鄰家阿姨不動聲色地將她半生辛酸娓娓道來。這樣的人一定是寬厚和溫柔的,是經歷過困難又超脫于苦難的人。她的故事注定不是悲哀的訴說,娟秀筆跡下散發的,是閃光的倔強。小說一開頭就不落俗套,我讀到的不是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和中年,而是一次與死神的較量。正是搭了六根橋的心臟,成為這部小說誕生的.源動力。張雅文又在以后的篇章中結合自己的報告文學作品,穿插生活經歷、寫作經歷,讓我直觀地了解了這個渾身散發著光芒的小女人。她說話的時候,我好像坐在她對面;她寫作的時候,我好像站在她旁邊;她遠赴俄羅斯戰亂地區的時候,我好像跟在她后面。一切都真實而不造作。
她出生在一個貧寒人家。童年時候的每一次搬家,只是從一個窮山溝搬到另一個窮山溝。為了去上學,她頂著漫天大雪,在冰凍的土地上每天跋涉三十里地,幾次險些喪命在大草甸里;到了體校,成為一名速滑運動員,她又被厄運擊倒,頻繁的傷病讓爭強好勝的她也無可奈何地選擇了放棄;三十五六歲,生活開始一帆風順的她又開始嘗試寫作,并且一定要發表出作品,一定要成為一名作家。她就是這么一個愛跟命運較勁的人。
她的生活沒有離開過東北,從小在黑龍江的暴風雪中長大。大學時期曾經窮游過哈爾濱,見識了關外凜冽的寒風和堅毅的人們,他們生活得安然又充滿激情,張雅文的個性是東北的冰天雪地造就的。小說里,她遇到的生死考驗就有五六次,活脫脫就是現實版的死神來了。好在大難不死,也讓她能夠用一顆破碎的心臟繼續前行。
苦難讓她學會了感恩。他那始終懷才不遇、心高命薄的父親,出身富貴又身有殘疾的母親,給了她所有的愛;打官司時給她提供內幕信息的神秘電話,她竟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她的愛人,一直相互扶持,攜手走過當年嚴酷的政治環境,她也會因為沒時間做家務而自責。最讓我感動的是那條大黃狗,正是它與狼群搏斗才救了她,她卻因為自己的呼喊而自責。
苦難讓她學會了抗爭。我也能看到她,這個東北女人的直爽。因為自己的單純和那個影視圈里的各種黑暗的潛規則、不公平和嫉妒心,她被折騰得心力交瘁,身體幾近崩潰。但她沒有向濁流妥協,而是抗爭,書中她敢于指名道姓地揭露,不就是一種勇氣嗎?而且,我也特意百度搜索了以下,確有其人,讓我也看得痛快。
苦難讓她學會了博愛。她的報告文學作品,都是在寫平凡的,處于苦難中的人們,她要通過她的作品讓社會去重視這些人群。有關于傻子村的,有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有些作品與官方的宣傳口徑不一致,她也從不曾退縮,堅持了自己的原則,自己卻屢遭刁難。她把她的書送給死刑犯,送他最后一程;她去過打死東北虎的兩兄弟家中,給他們的父母所有可能的幫助。
古往今來,寫自傳的人太多了,大多是為了沽名釣譽吧。張雅文雖不是大人物,但她的這部自傳體小說帶給我的是真誠和震撼。她自己的“小人生”,反映的是“大時代”。摒棄冠冕堂皇的宏大敘事,她的娓娓道來讓人覺得親近,更重要的是,讀了這本書,我以后可能會記不住張雅文這個人,卻能記住她教給我的感恩、抗爭和博愛的精神。
【生命的吶喊】相關文章:
吶喊12-09
吶喊文章-關于吶喊的文章11-27
綠色吶喊03-09
吶喊優美句子11-01
最后的吶喊作文01-20
吶喊高中作文12-01
站在吶喊的彼岸12-07
畢淑敏:吶喊是必須的12-09
吶喊好詞好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