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鑒賞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詩了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賦古詩鑒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年年歲歲枯萎了又蒼翠。原野上的大火無法燒盡,春風一吹它又生機勃發。
芳草的馨香彌漫著古道,照耀下碧綠連荒城。又送游子遠行踏上古道,滿懷離情望著萋萋芳草。
注釋:
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
一歲一枯榮:枯,枯萎。榮,茂盛。野草每年都會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遠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濃郁的香氣。遠芳:草香遠播。侵,侵占,長滿。遠處芬芳的野草一直長到古老的驛道上。
晴翠:明麗翠綠。
王孫:本指貴族后代,此指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
賞析: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榮秋枯,歲歲循環不已。兩個一字復疊,形成詠嘆,又先狀出一種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枯榮二字的發展,由概念一變而為形象的畫面。不但寫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
全詩措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語語有余味,不但得體,而且別具一格,故能在賦得體中稱為絕唱。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此詩是應考習作,按科考規矩,凡限定的詩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似。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后人并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后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鑒賞】相關文章:
賦得古原草送別古詩詞鑒賞11-07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鑒賞12-27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鑒賞 5篇12-27
《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鑒賞 (5篇)12-28
賦得古原草送別翻譯賞析04-05
賦得古原草送別_唐詩三百首01-02
《賦得蟬》古詩詞鑒賞05-07
《送別》古詩詞鑒賞08-11
渡荊門送別古詩詞鑒賞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