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琵芭行
隔世離空塵未了,琮琮噬骨訴華年。
陽春梵曲東君授,塞上闕音西子璇。
十面刀兵殺戮起,三江惡浪沙淘詮。
天山角谷春風度,壯士狼牙氣振巔。
風敲桂月篩桐影,雨打芭蕉浸髻衫。
西風又作無情賦,北雁頻回故地遷。 ( )
玉露乾坤四相阻,金風宮羽九音懸。
秋光泣淚寒螀澀,玉照瓊樓疏影單。
信手低眉琴瑟語,凝思淚落霜風愆。
一腔哀怨歸塵陌,萬縷離愁對晚煙。
素指凝脂調錦瑟,蓮心若雪消更殘。
悠悠一曲相思劫,娓娓滿腔繼世緣。
慢攏輕拔流水滑,輕舟靜渡柳梳簾。
巫峽玉瀑銀缸落,嵐幕冰穹金縷鮮。
一指拈花生妙曲,滿園疊玉余音潺。
青陽欲解韻華老,紅箋難抒心語宣。
碧樹瓊窿花帶雨,青峰姽婳吐龍涎。
時如雪野生煢絮,偶擷春枝綻彩蓮。
凝韻丹青收卷里,仙姿素墨步階前。
凄凄潺若霜風掃,瀝瀝凝噎珠淚煎。
石徑階階曾故曲,椽頭點點朔風掀。
杜鵑啼血寒霜徹,蟄螀悲秋泣露咽。
簾卷愁云簫引渡,寂載英飛和淚彈。
一、《十面埋伏》 該曲是琵琶傳統大套武曲,曲譜初見于清代華秋萍的《琵琶譜》。以我國歷史上的楚漢相爭為題材,描繪劉邦和項羽在垓下決戰的情景。
二、《陽春白雪》 亦名《陽春古曲》,以清新流暢的旋律、活潑輕快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蘇,萬物向榮,生機勃勃的初春景象。
三、《月二高》 曲譜初見于清嘉慶年間蒙族文人榮齋所編的《弦索備考》中。
四、《塞上曲》 該曲最早的曲譜見于《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是李芳園根據華秋萍《琵琶譜》中的5首獨立小曲,加以發展組合的一首琵琶套曲。
五、《大浪淘沙》 華彥鈞傳譜,自稱系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但據查證,道家曲牌中并無此曲,很有可能是他根據所熟悉的音調創作的。
六、《彝族舞曲》 王惠然于1960年根據云南彝族民間音調編寫。它以優美抒情的旋律和粗獷強悍的節奏,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人舞蹈歡樂的場面。
七、《狼牙山五壯士》 該曲是呂紹恩根據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創作于50年代末。
八、《赴花會》 該曲由葉緒然創作于1960年。花會是我國西南地區的民間佳節之一。
九、《歌舞引》 1927年劉天華創作。
十、《天山之春》 該曲原為烏斯滿江和俞禮純合作的熱瓦甫獨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編成琵琶獨奏曲后廣泛流傳。
【琵芭行】相關文章:
天涯行05-11
杜甫:古柏行03-31
王維:桃源行03-31
送君行(二)05-11
麗江行的經典美文05-06
草原行作文04-05
路與行作文05-01
廬山行作文04-15
故鄉行作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