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不郎不秀的成語故事
【注音】bù láng bù xiù
【成語故事】明朝時期,田藝蘅《留青札記》中記載:元朝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秀”是最高級別,“郎”是最下的,至明朝時稱鄙人為“不郎不秀”,是指不高不下。良莠不齊就是不郎不秀,稱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
【典故】元時稱人以郎、官、秀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明·田藝蘅《留青日札·沈尤之秀》
【釋義】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沒有發展前途
【相近詞】不上不下、不稂不莠
【成語示列】一身無室無家,半世不郎不秀。
明·畢魏《竹葉舟·收秀》
【不郎不秀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5-11
成語故事08-06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經典成語故事01-04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8
兒童成語故事05-11
幼兒成語故事05-11
兒童成語故事05-11
中華成語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