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人物的成語故事

時間:2022-12-09 19:03:43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人物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人物的成語故事,歡迎欣賞!

關于人物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志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的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志向。

  成語故事-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成語故事-平易近人

  西周初,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封于魯,太公望(姜子牙)封于齊,周公仍在朝攝政輔佐成王。三年后,伯禽入朝向周公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晚?”伯禽說:“我變革禮俗,費力不小。比如服喪,必得服滿三年方得去除。”而太公到齊之后,五個月就去匯報政務,周公說:“為什么來得這么快?”太公說:“我大大簡化了君臣禮儀,一切依從通俗簡易。”太公后來聽說了伯禽匯報政務的.情況,長嘆說:“魯國后世必定會北面臣服于齊國。政治如果不簡要平易,民眾就不愿意接近。平易近民,民眾才會歸附。”

  “平易近民”本指政治上通俗簡易。到了唐朝,為避太宗李世民諱(huì),凡言“民”處皆改為“人”,此語就改成了“平易近人”。這樣一改,意思也就變了,從指政治變成指為人處世的態度,有時也指文章風格淺顯易懂。

【人物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故事05-1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8-06

車水馬龍成語故事成語故事車水馬龍的故事11-18

兒童成語故事05-11

幼兒成語故事05-11

兒童成語故事05-11

中華成語故事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