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節決定成敗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
如何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每一個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我認為,今后的競爭將是細節的競爭。企業只有注意細節,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保證企業基業長青。
企業的成功與否,固然有戰略決策方面的原因,但更在于決策后面的小事情是否做的足夠好,是否能把這些決策真正細化、推行下去。國內很多企業都熱衷于做大事情、規劃大戰略、揮寫大手筆,很宏觀,但戰略做了一大堆,后來呢?沒有人耐心地去細化、去落實,大戰略也就不了了之。
縱觀國內的的強勢企業,都是在細節的比拼上下過很大功夫的。企業靠戰略就能掙大錢的想法是極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細節的大企業病拖垮了許多大企業,諸如浪費巨大而熟視無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諉,對市場信息不敏感,內部各部門之間溝通障礙,員工創新動力不足等,每一個問題都會在細節上找到其理由。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2
我始終不明白,電影電視里的武打設計,總要設計一些奇招、怪招、絕招,觀賞性強了,使觀眾賞心悅目;但大多不符合實際生活,而且還誤導了青少年,使他們總認為生活中也是這樣——一招通吃。但當這些觀眾再去看散打比賽的時候,方才明白打架并不是那么好看的,再厲害的冠軍選手也始終沒用上所謂的“絕招”。
武術本沒有絕招,生活和工作中解決問題、處理事務、策劃市場、管理企業,也都不會有什么絕招。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務的重復。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并不見什么成就;一旦做不好了、做壞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連累,甚至把一件大事給弄垮了。可惜啊,明白這些的人并不多見。
我曾在一所財經大學講課,課間我們做過一次小小的測試,一個班50位大四的學生,每人模擬填寫一份增值稅發票,結果填寫完全正確的`只有2人。作為學生,一張票據十幾個欄目填寫錯了一兩個欄目,老師還會給個70、80分;但作為企業的職員,發票填錯一欄,整張票就作廢,那就是0分;如果填寫錯了沒有被及時發現,那就麻煩大了,就不只是0分的問題。如果你去公司財務部就職,發票若老是開錯,我看你就該走人了。
做過我下屬的人,大多數都覺得我要求甚嚴,因為我有兩個要求是必須做到的:第一,接了手的事必須按時、按標準完成,不能完成做任何解釋我都不聽;第二,已做完的事情,自己檢查認定完全沒有錯誤再上報,不要等我檢查出了破綻或漏洞再辯解。我曾經跟我的秘書分析說:安排你做的事,無論巨細,你不去做就該我做,你做不到位,我就要返工。從管理角度說,公司花了大價錢請我,成本在你的10倍以上,從經濟的意義上說,我花一小時能做的事,你花一天的時間做好,值。同樣的道理,一件小事,你花了一個小時做完交給了我,當我發現了不足,再去補充、修訂,花半個小時,如果這樣,費你半天時間都要合算。你把小事做細了,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
日本人做事就比較到位。早在我國開發大慶油田時,日本人就特別能夠從細節上發現問題。1966年7月,《中國畫報》有王鐵人頭戴瓜皮帽的照片,日本人就推斷出此地為零下30度的東北地區;又根據運原油的列車上灰層的厚度,測出油田與北京的距離,認定油田應在哈爾濱與齊齊哈爾之間;1966年10月,《人民中國》刊登出宣傳王進喜的文章中,透露出一個“馬家窯”的地名,日本人便推出大慶在安達車站附近;王進喜原在玉門油田,1959年參加國慶觀禮后就銷聲匿跡了,推斷出大慶開發時間為1959年9月。這次調查的成功,使日本后來在中國石油工業進口設備的談判中占據主動,大獲全勝,幾乎壟斷了我國石油設備進口市場。單看日本人在中國石油工業進口設備談判的主動情形,不明真相者一定會認為他們有什么絕招呢。
所謂絕招,是用細節的功夫堆砌出來的。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3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群老鼠開會,討論怎樣對付貓的襲擊。一只被認為聰明的老鼠提出,給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貓行走的時候,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時跑掉了嗎?大家都公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可是,由誰去給貓掛鈴鐺?怎樣才能掛得上呢?這些細節問題卻無從解決。于是,“給貓掛鈴鐺”就成了一句鼠輩的空話,人類的笑談。
“魔鬼存在于細節中”,任何一個戰略決策和規章法案,都要想到細節,重視細節。任何對細節的忽視,都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事實表明,越是復雜的行當,政策法規就越是要求包括細節。另外,越是走向法制社會,包含明確細節規范的法規政策就越是重要。例如,今年剛頒布實施的《物業管理條例》,本來是要維護業主利益的,但是由于在法規中對一些細節注意得不夠,使得該條例執行起來幾乎成為不可能,導致了法規失去它應該有的作用和效益。而這種決策方面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決策過程中工作沒有做細,缺乏準確的.數據作為科學決策的依據。所以,在決策中把工作做細,非常重要。
當初中國從日本進口縫衣針的時候,好多人都感驚詫:一個針還要買日本人的?看到了日本針才發現,我們常用的針是圓孔,而日本的針是長條孔,這是為照顧老人們眼花而設計的。
上海內環高架橋不允許1噸以上的小貨車上橋,一個月以后,0.9噸的日本小貨車就在上海接受訂單了。
這些都說明了日本的企業十分注重細節。在實際操作中,要做到這些是不容易的,因為只有生產部、物料部、采購部、研發部、制造部通力協作,才能將這件事做好。但是如果你在決策和設計的過程中,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恐怕你連操作的余地都沒有了。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占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巴萊多定律(也稱二八定律)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4
雖然我們經常喝礦泉水,但你不會在意,剛剛擰開的那瓶礦泉水,瓶蓋上會有幾個齒。如果我拿這個問題考你,你一定會嗤之以鼻,因為這個問題太無厘頭了。
一家電視臺做了一期人物訪談,嘉賓是宗慶后。知道宗慶后的人不多,但幾乎沒有人沒有喝過他的產品——娃哈哈。這個42歲才開始創業的杭州人,曾經做過15年的農場農民,栽過秧,曬過鹽,采過茶,燒過磚,蹬著三輪車賣過冰棒……在短短20年時間里,他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將一個連他在內只有三名員工的校辦企業,打造成了中國飲料業的巨無霸。
關于他的創業、關于娃哈哈團隊、關于民族品牌鑄造……在問了若干個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后,主持人忽然從身后拿出了一瓶普通的娃哈哈礦泉水,考了宗慶后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瓶娃哈哈礦泉水的瓶口,有幾圈螺紋?”
四圈。宗慶后想都沒想,回答道。主持人數了數,果然是四圈。
第二個問題,“礦泉水的瓶身,有幾道螺紋?”
八道。宗慶后還是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出。主持人數了數,只有六道啊。宗慶后笑著告訴她,上面還有兩道。
兩個問題都沒有難倒宗慶后,主持人不甘心。她擰開礦泉水瓶,看著手中的瓶蓋,沉吟了片刻,提了第三個問題,“你能告訴我們,這個瓶蓋上有幾個齒嗎?”
觀眾都詫異地看著主持人,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很多人趕到電視錄制現場,就是為了一睹傳奇人物的風采,有的人還準備了很多問題,向宗慶后現場討教呢。可是,主持人竟將寶貴的時間,拿來問這樣一個無聊問題。
宗慶后微笑地看著主持人,說,“你觀察得很仔細,問題很刁鉆。我告訴你,一個普通的礦泉水瓶蓋上,一般有18個齒。”
主持人不相信地瞪大了眼睛,“這個你也知道?我來數數。”主持人數了一遍,真是18個。又數了一遍,還是18個。主持人站起來,做最后的節目總結,“關于財富的神話,總是讓人充滿好奇。一個擁有170多億元身家的`企業家,管理著幾十家公司和兩萬多人的團隊,開發生產了幾十個品種的飲料產品,每日需要決斷處理的事務何其繁雜?可是,他連他的礦泉水瓶蓋上有幾個齒,都了如指掌。也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人們恍然大悟,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
如果將你正在從事的事業比喻成一瓶礦泉水的話,你知道你的瓶蓋上,有多少個齒嗎?宗慶后知道,你也應該知道,如果你也想成功的話。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5
一位公司經理,他有一個惡習,就是不管在什么場合,一到得意處,便不自覺地摳自己的鼻孔。一次,在與合作方進行有關合資立項的談判,雙方談得非常順利,馬上就將進行到簽字生效的程序了。可是就在這時,這位經理舊病復發,得意忘形,手指不自覺地便伸進了鼻孔。這位經理一邊與談判方老總談笑風生,一邊肆意地摳著自己的鼻孔。這個動作被對方老總注意到了,并皺起了眉頭。
五分鐘以后,這位經理大人依然在繼續著自己的動作。對方老總立即阻止了正要往協議書上簽字的雙方代表,隨后表示,這份合作意向還需再重新探討,然后領著自己的人揚長而去,留下這位經理及莫名其妙的談判人員。合作就此以失敗告終。
事后,有人問那位揚長而去的老總,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協議簽字的。這位老總的一席話傳到參加談判的.人員耳中,簡直令他們不敢相信。
那位老總說:“在那樣莊重的場合,對方的經理先生竟然當著客人的面摳自己的鼻子,而且肆無忌憚,說明經理先生的素質是非常低的。經理的素質如此之低,其手下的員工的素質也便可想而知了。與低素質的人合作,是要冒極大風險的。我們不愿意拿自己的資金來冒這樣大的風險。”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6
將來,制度是第一位的(管理)在企業的管理中,對細節的追求是無止境的。但對細節追求是可以衡量的,衡量的尺度,就是制定出了相應的標準和規范。我認為,標準和規范,就是對細節的量化,是重視細節、完善細節的最高表現。一個沒有規則、沒有標準的企業肯定是管理不到位的。
我們知道德意志民族是一個認真、嚴謹、精細的民族,在法律體系中以及在企業管理中重視程序的精神,就說明了這一點。
與德相反,美國則是一個崇尚自由的民族,但我們可能不會想到美國竟有規定會議怎么進行的規則。
說到開會,我們中國人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開會“大國”,有些年可以說是天天開,甚至是一天到晚開。大會小會,什么樣的會都開過。有一種說法是“舊社會稅多,新社會會多”。美國人是會少,不僅少,而且短;工作中的碰頭會之類的.,常常是站著開。
美國人崇尚自由,但美國人對待開會卻是嚴肅認真的,美國人是會少規矩多。說到開會的規矩,世界上恐怕沒有人比得上美國人的規矩大了。他們有一本厚厚的開會規則——《羅伯特議事規則》(robert?srulesoforder)。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這部由亨利·馬丁·羅伯特撰寫的《議事規則袖珍手冊》(pocketmanualofrulesoforder)于1876年出版,幾經修改后于1990年出了第九版。
像議事規則這樣的技術細節,對于美國這樣的多元化而又強調個人自由、人人平等的國家是非常重要的,是民主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否則的話,如果發生分歧就互不相讓,各持己見,爭吵得不亦樂乎,很可能永遠達不成統一的決議,什么事也辦不成。即使能夠得出可行的結果,效率也將十分低下。羅伯特議事規則,就像一部設計良好的機器一樣,能夠有條不紊地讓各種意見得以表達,用規則來壓制各自內心私利的膨脹沖動,求同存異,然后按照規則表決。這種規則及所設計的操作程序,既保障了民主,也保障了效率。
羅伯特議事規則是在洞徹人性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琢磨而設計的。正是這種對細節把握得精致完美的規則,才最大化地實現了公平與效率。
所以,任何一個真正成熟的管理,無論是社會管理,還是經濟管理,必然是靠在對細節精確把握的基礎上制定的規則來運行的。管理離開不開規則和標準,而規則和標準正是精致的完美表現。
廈門航空公司曾經發生過一起飛行事故,飛機升空后起落架無法收回。問題處理過后,廈門航空公司寫下了第一張sop,就是所謂的標準作業規范。其中還說明了如何不要忘記起落架上面的插銷,因為那次事故就是插銷沒有拔的緣故。飛機機身有任何地方在維修,都要系上一條紅絲帶。另外插銷要怎么拔,拔了以后要后退幾步,手要怎么舉起,飛行員怎么看到,大家怎么打手勢等等都有十分詳細的標準。再出現任何問題就可以查閱sop,找出問題的所在。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7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么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
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范,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
此后,野田圣子為了檢驗自己的自信,為了證實自己的工作質量,也為了強化自己的敬業心,她曾多次喝過自己擦洗過后的馬桶里裝的`水。1987年,野田圣子當選為歧阜縣議會議員,是當時最年輕的縣議員。1998年7月擔任第一次小淵惠三內閣的郵政大臣,是日本最年輕的閣員。
現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內閣消費者擔當大臣。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8
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愛立信與諾基亞、摩托羅拉并世稱雄于世界移動通訊業。但自1998年開始的3年里,當世界蜂窩電話業務高速增長時,愛立信的蜂窩電話市場份額卻從18%迅速降至5%,即使在中國這個它從未想放棄的市場,其份額也從1/3左右迅速地滑到了2%!愛立信在中國的市場銷售額一日千里地從手機銷售頭把交椅跌落,不但退出了銷售三甲,而且還排在了新軍三星、菲利浦之后。在中國這樣一個快速成長的市場上,國際上很多瀕危的企業一到這個市場就能起死回生、生龍活虎,但愛立信卻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失去了它往日的輝煌。
20xx年,在中國手機市場上,大家去買手機時,都在說愛立信如何如何不好。當時,它一款叫做“t28”的手機存在質量問題,這本來就是一種錯誤,但對這種錯誤的漠視,使它犯了更大的錯誤。“我的愛立信手機的送話器壞了,送到愛立信的維修部門,很長時間都沒有解決問題;最后,他們告訴我是主板壞了,要花700塊錢換主板。而我在個體維修部那里,只花25元就解決了問題。”這位消費者確切地說出了愛立信存在的問題。那時,幾乎所有媒體都注意到了“t28”的問題,似乎只有愛立信沒有注意到。愛立信一再地辯解自己的手機沒有問題,而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后搗鬼。然而,市場不會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也不給愛立信以“伸冤”的機會,無情地疏遠了它。
其實,信奉“亡羊補牢”觀念的中國消費者已經給了愛立信一次機會,只不過,愛立信沒能好好把握那次機會。
1998年,《廣州青年報》從8月21日起連續三次報道了愛立信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質量和服務問題,引發了消費者以及知名人士對愛立信的大規模批評,而且,愛立信的768、788c以及當時大做廣告的sh888,居然沒有取得入網證就開始在中國大量銷售。當時,輕易不表態的電信管理部門的聲明,證實了此事。至此,愛立信手機存在的問題浮出了水面。但愛立信則采取掩耳盜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據當時參加報道的一位記者透露,愛立信試圖拿出幾萬元廣告費來封媒體的嘴;愛立信廣州辦事處主任還心虛嘴硬地狡辯:我們的手機沒有問題!既然選擇拒不認錯,愛立信自然不會去解決問題,更不會切實去做服務工作。
質量和服務中的細節缺陷,使愛立信輸掉了它從未想放棄的中國市場。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9
細節是什么?名牌鞋里的一粒沙?勝利之路上最意外的絆腳石?都不對。
汪中求先生在書中一下點中要害:“蕓蕓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于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
例如三株管理上的混亂和大肆鋪張浪費,凱瑪特高層管理者對小問題的熟視無睹和推諉扯皮,擁有百年基業的巴林銀行對違規的賬戶事權劃分的漠視,終于使他們在市場的大海中翻船,折戟沉沙!
由此看來,狠抓細節管理,刻不容緩。
我想首先,我們要做好服務規范和人力資源中的細節管理。注重服務的全過程,特別是要加強對重點客戶挖掘維護工作,做好細節服務文章。細節其實最能體現工行員工的'服務素質和服務技巧,也最能讓客戶感受服務的優劣。
因此,讓客戶對工行的服務滿意,必須從服務的細節入手,站在客戶的角度審視和查找服務的薄弱環節,逐個問題、逐個細節加以持續改進,切實促進網點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細節上不斷磨練。
還要重視產品的后續服務,使我們的金融產品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所謂“于細微處見精神”。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0
中國曾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古訓,現代社會人們也認為:產生英雄的時代是一個悲劇時代。因為通往英雄的路是用千百萬士兵和民眾的血為他們鋪就的。
在經濟運行中,從來就不需要什么英雄。運營良好的企業歷來主張從神經末稍看管理,從精細的管理中獲得利潤,尤其是在市場發展比較充分、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企業要獲得利潤,主要依靠精益求精的細節管理,只有“舉輕若重”,做好每一個細節,方能達到“舉重若輕”的境界。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管理好的企業,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被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張瑞敏借用這句話來闡述海爾oec模式的核心思想。他說:沒有激動人心的事發生,就說明企業運行過程中時時處于正常,而這只有通過每天、每個瞬間的嚴格控制才可能做到。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1
東京一家貿易公司有一位小姐專門負責為客商購買車票。她常給德國一家大公司的商務經理購買來往于東京、大坂之間的火車票。不久,這位經理發現一件趣事,每次去大坂時,坐位總在右窗口,返回東京時又總在左窗邊。經理詢問小姐其中的緣故。小姐笑答到:“車去大坂時,富士山在您右邊:返回東京時,富士山已到了您的左邊。我想外國人都喜歡富土山的壯麗景色,所以我替您買了不同的車票。”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心事,使這位德國經理十分感動,促使他把對這家日本公司的貿易額由400萬馬克提高到1200萬馬克。他認為,在這樣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事上,這家公司的職員都能夠想得這么周到,那么,跟他們做生意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細節既能創造正效益,也會產生負效益。一次,國內一位旅客乘坐某航空公司的航班由濟南飛往北京,連要兩杯水后又請求再來一杯,還歉意地說實在口渴,服務小姐的回答讓她大失所望:“我們飛的是短途,儲備的水不足,剩下的還要留著飛上海用呢”!在遭遇了這一“細節”之后,那位女士決定今后不再乘坐這家公司的飛機。
我告訴全公司的'員工:每一條跑道上都擠滿了參賽選手,每一個行業都擠滿了競爭對手。如果你任何一個細節做的不好,都有可能把顧客推到競爭對手的懷抱中。可見,任何對細節的忽視,都會影響企業的效益。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2
細節決定成敗,這是人生的一條定律,也是管理領域的一條定律。因為細節反映全局,細節決定全局。
細節可以反映實質。從一個細節,我們可以了解一個人是怎樣的人,一個企業是怎樣的企業。
通過細節甚至設定細節考察求職者的方法被招聘單位廣泛采用,因為無意中表現出的行為細節最能體現一個人真實的素質特征。
對企業也是如此。絕大多數情況下,顧客接觸到的都是企業的細節性行為,正是這些細節影響到顧客的感受和忠誠度,也正是這些細節體現出企業真正的素質。顧客選擇一個品牌需要很多理由,而放棄一個品牌只需要一個理由。比如說,公司接電話的態度可能是小事,可是顧客卻可能因為接電話的人態度不好而棄你而去。送貨的包裝可能是小事,但外表的破損會失去顧客的信任。郵寄的時間可能只是細節,但顧客可能因為你不準時而不再向你訂貨。如此等等。你可能總有你的理由,但是別人不會聽,別人只希望你能夠達成預期的結果,別人只是永遠要求完美,而事情永遠不夠完美。
全局是由許多的具體細節構成的,只有這些細節的完美才能構成全局的完美。很多事情你能做,我能做,他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
小事情很重要。小事情有多重要?小事情就是一切。大事業都是由小事做起的'。很多時候,失敗都是因為錯在小事,小事不容易被重視,所以有那么多人失敗。大部分人都不容易注重細節,因為他們不是真正了解大事是由小事組成的,做小事就是在做大事。小而專注的行動,如果用對了地方,能夠產生重大、持久的改善。
曾經有一位畫家去拜訪世界名畫家門采爾,向他訴苦說:“我只用一天就可以畫好一幅畫,可是賣掉它花了我整整一年的時間。”門采爾認真地說:“朋友,你不妨倒過來試試。用一年時間去畫一幅畫,那么一天的時間你準能賣掉它。”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3
事例一:細節挽救了海爾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曾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海爾集團“嚴、細、實、恒”的管理風格,把細和實提到了重要的層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靈敏度為目標,把管理問題控制解決在最短時間、最小范圍,使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逐步實現了管理的精細化,消除了企業管理的所有死角,大大降低了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達到了及時、全面、有效的狀況,每一個環節都能透出一絲不茍的嚴謹,真正做到了環環相扣、疏而不漏;而近些年不少公司的大起大落也在于,雖其規章制度不可謂不細、不嚴、不實,但往往說在口上,定在紙上,訂在墻上,就是落實不到行動上。真所謂成為細節,敗也細節,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于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也就是細節的.魅力。
事例二:諸葛亮非常注重細節
第一、在三國演義一百回里,諸葛亮北伐軍受阿斗命撤回蜀中,害怕司馬懿在后追殺便用了個“增灶計”。比如軍中只有一千軍士,則晚上扎營時要掘兩千個灶,第二天晚上則掘三千個灶,依次類推。司馬懿見蜀軍每日灶數增加,以為有兵士不斷加入,于是不敢再魯莽追擊。諸葛亮則成功撤回蜀中。
第二、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空城計”。空城計那一回里,描寫諸葛亮如何安排的句子中有一句:“果見孔明坐于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余百姓,低頭灑掃,傍若無人”。操琴、童子、百姓,真正嚇跑司馬懿的不是諸葛亮,而是這些精心安排的細節。
事例三:加加林成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4.75噸重的“東方l號”航天飛船進入太空邀游了89分鐘,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他為什么能夠從20多名宇航員中脫穎而出,原來,在確定人選前一個星期,航天飛船的主設計師羅廖夫發現,在進入飛船前,只有加加林一個人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座艙。就是這個細小的舉動一下子贏得了羅廖夫的好感,他感到這個27歲的青年既懂規矩,又如此珍愛他為之傾注心血的飛船,于是決定讓加加林執行人類首次太空飛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通過一個不經意的細節,表現了他珍愛他人勞動成果的修養和素質,也使他成為遨游太空的第一人。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14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天,一只貓來到森林里,看見了百獸之王老虎,發號施令,分發食物,小動物們見了老虎畢恭畢敬,非常羨慕老虎的氣派。當貓偶爾來到河邊,發現自己在水中的影像酷似老虎時,便想效仿老虎。于是,貓趁老虎外出覓食時,在森林里四處招搖,號稱自己是獸王。令貓得意的是,自己的身后也有了一些追隨者:松鼠、鸛、果子貍、土撥鼠。貓率領著這些小動物,到處游逛,吆五喝六,發號施令,儼然成了獸中之王。突然,有一只狼撲向了貓,嚇得貓弓起腰,毛發盡豎,只會“喵喵”亂叫;此時,老虎咆嘯一聲沖了過來,狼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老虎拍拍貓的頭說:“小樣,你看你腦袋上有‘王’字嗎?貓就是貓,不是聲稱自己是老虎就會成為老虎的。我們從前都是貓,但后來我們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拼搏,才成了百獸之王。”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做出來而不是喊出來的,振興民族經濟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實現的。由此,我聯想到了當年榮華雞叫板肯德基的故事。
“肯德雞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肯德基是美國著名的快餐連鎖企業。該企業于1987年在中國建立首家西式快餐廳。此后,肯德基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尤其是從1996~20xx年,4年時間增加了300家餐廳。
在肯德基于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上海以后,上海的新亞集團搞了一個“榮華雞”跟它對抗。
這樣,上海榮華雞快餐公司便于1991年12月28日成立了。剛成立的兩年內,公司最高日營業額11.9萬元,月平均營業額達150萬元,兩年累計營業額達1500萬元,職工兩年內發展到近300人,收到表揚信8.5萬封,堪稱“中國第一餐”。
1994年,榮華雞在北京開了第一家分店,并聲稱:“肯德基開到哪,我就開到哪!”
到了20xx年,隨著“榮華雞”快餐店從北京安定門撤出,“榮華雞”為期6年的闖蕩京城的生涯,劃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在與肯德基的大戰中落荒而逃。
在分析榮華雞在與肯德基大戰中敗走麥城的原因時,曾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認為,包括榮華雞在內的中式快餐與洋快餐較量落于下風的根本原因,在于細節。
先讓我們看一看作為榮華雞上屬機構的新亞集團的說法。
集團的領導層總結認為,肯德基的真正優勢在于其產品背后的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肯德基在進貨、制作、服務等所有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有著嚴格的質量標準,并有著一套嚴格的規范保證這些標準得到一絲不茍的執行,包括配送系統的效率與質量、每種佐料搭配的'精確(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與肉菜的先后順序與刀刃粗細(而不是隨心所欲)、烹煮時間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潔衛生的具體打掃流程與質量評價量化,乃至于點菜、換菜、結賬、送客、遇到不同問題的文明規范用語、每日各環節差錯檢討與評估等等上百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肯德基規定它的雞只能養到七星期,一定要殺,到第八星期雖然肉長得最多,但肉的質量就太老。而包括榮華雞在內的所有中式快餐,恐怕就沒有考慮到,或者既便考慮過也沒有細致到這種份上。這正是榮華雞在與肯德雞的較量中敗走麥城的原因。
【細節決定成敗的故事】相關文章:
細節決定成敗小故事11-23
細節決定成敗勵志小故事11-22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06-13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12-09
關于細節決定成敗的名言03-10
細節決定成敗高中作文12-09
細節決定成敗的初中作文12-09
細節決定成敗話題作文01-14
細節決定成敗作文(必備)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