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典故吧,典故在傳達表現事物事理中畢竟是隔了一層,是一種由彼而產生的聯想,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
一個顧客走進人比較少的一家汽車維修店,稱自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后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2
華盛頓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他出生在美國一個大莊園主家庭,家里有許多果園,果園里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果樹。
華盛頓六歲生日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把銀光閃閃的小斧頭,收到禮物的小華盛頓非常高興。
有一天,他看見羅杰叔叔在砍一棵果樹,問他為什么要砍?
羅杰叔叔告訴他:“我并沒有砍果樹,砍的是那些不結果的雜樹,就像雜草一樣,砍掉這些雜樹就不會搶掉那些好的果樹的營養,這樣剩下的果樹的果實才會又大又甜。”
小華盛頓說自己也要砍樹,羅杰叔叔說:“你還小,現在不能砍樹。”
可小華盛頓不這么認為,他覺得自己長大了。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砍樹,他就在果園里挑了一棵樹,用爸爸送的小斧子,嘿呦嘿呦地砍起來,砍了半天終于砍斷了。
小華盛頓砍倒樹后,興高采烈的'叫羅杰叔叔來看,羅杰叔叔看后嚇了一大跳,因為華盛頓砍掉的是他爸爸最喜歡的櫻桃樹。小華盛頓知道后也嚇了一跳,雖然自己不是故意的,但是爸爸知道后肯定會拿櫻桃樹枝來打他的屁股的。
羅杰叔叔對小華盛頓說:“你告訴爸爸,樹是我砍掉的,這樣你爸爸就不會打你了。”
可是小華盛頓不同意,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應該自己的來承擔,一定要誠實。
天快黑的時候,小華盛頓的父親回來了,他看到了被砍倒的櫻桃樹,果然非常生氣,大聲質問是誰砍掉的?
小華盛頓雖然很害怕,但是還是勇敢的站出來,主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他爸爸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很高興,因為他覺得小華盛頓很誠實,誠實比櫻桃樹要珍貴得多。他告訴小華盛頓,誠實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質,人一定要誠實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
華盛頓記住了父親的教導,一生都把誠實作為做人的原則。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3
隨口說不得
前兩天,以《隨口說來》為題寫了個帖子,甚為自得。殊不知,那幾分沾沾自喜很快便為某生隨筆里的一句話給驅散了:老師,你說過要給我看你寫雪天感受的文章,怎樣還沒給我看啊?
啊?是啊,我怎樣把這個“諾”給忘了個一干二凈了啊!雖然那只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學生一篇文章后面的一句回話:雪天未必如你說的那樣搞笑吧?我以后給你看我寫大雪天感受的文章吧。
也許當時只是心血來潮,信手寫來,這隨口而許的“諾”并沒真停留在了我心上,只是隨改好后發下去的隨筆而拋之于腦后。殊不知學生那邊卻是眼巴巴地等著我給她看,我這不是失信于人又是什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是所有的話都能夠隨口說來的。
從古以來,就流傳著《曾子之妻》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著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說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立刻阻止,說自我只是跟孩子說說玩的。曾子說:作父母的如果失信于孩子,就等于教孩子也去欺騙。說完,就把那豬殺了。
想到那里,我就毅然地在那學生的隨筆上寫道:對不起,差點失約了,放假前必須把文章給你……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4
一天,狼吃東西的時候太心急了,誤吞下了一塊骨頭,十分難受,四處尋訪醫生。他遇見了鷺鷥,談定酬金請他取出骨頭。鷺鷥把自己的頭伸進狼的喉嚨里,叼出了骨頭。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說:“喂,朋友,你能從狼嘴里平安無事地收回頭來,難道還不滿足,怎么還要講報酬?”
這故事說明,對壞人行善的報酬,就是認識壞人不講信用的`本質。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5
曾子殺豬
是講古時一個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騙孩子說在媽媽集市回來后殺豬給兒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將豬殺了。故事告訴我們為人要誠信,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
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一言九鼎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
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你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你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
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呂。”(九鼎大呂:鐘名,與鼎同為古代國家的寶器。)
成語“一言九鼎”由這個故事而來,形容一句話能起到重大作用。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6
李嘉誠在創業初期資金極為有限,一次,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訂貨,但他提出需要富裕的廠商作保。李嘉誠努力跑了好幾天,仍一無著落。在找不到擔保人的同時他并沒有放棄去開發新產品,他通宵趕出了9款樣品。去找外商,一切據實以告:“我有能力做好產品,但是我的資金有限。”外商被他的真誠感動,不但在無擔保的情況下跟他簽約,還預付了貨款。
李嘉誠說:一個有信用的人比起一個沒有信用、懶散、亂花錢、不求上進的人,自必有更多機會。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后,成功、利潤便會隨后而至。另一方面,“吃虧是福”是李嘉誠待人處世的原則之一。他說過:“有時你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為了信守承諾而吃虧,這種吃虧會轉變成福氣。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7
在北京,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活動。我是個守時的人,由于沒去過不認路,我選擇了坐出租車。當我拉開出租車車門時,很驚訝,那出租車內一塵不染,不亞于總統座車。我遲疑了一下才上車。
我問司機:“新車?”司機說:“這車已經跑了16萬公里。”我脫口而出:“怎么可能?就算私家車想保持這么干凈也不容易,何況你不能拒載,多臟的乘客你都得讓他上車。”司機說:“昨晚有個醉酒的乘客攔我的車,護送他的人拉開車門一看,就說人家的車這么干凈,咱別把人家的車弄臟了。他們關上車門,去打另一輛車;今天上午,一個媽媽帶著一個渾身是土的三歲男孩坐我的車。媽媽拉開車門一看,就先把孩子身上的土全撣干凈了。上車后,她把孩子的鞋也脫了。你車里干凈,別人就會注意衛生;你車里臟,別人也就入鄉隨俗了。”
出租車司機的話讓我感到震撼。
我認識一個搞裝修的人,他有隨地吐痰的不良習慣,但是有一次我和他到一棟高檔寫字樓里辦事,我發現他將痰吐在紙巾里。他見我詫異,就說:“這么干凈的地方,我不好意思往地上吐痰。”
還有一次,我去廈門客串一部電視劇。我和劇組的人到一家衛生很差的大排檔吃宵夜。副導演開玩笑說:“這么臟的地方,不往地上吐點什么,還真覺得對不住人家。”
我們走人生的路,如果自己的品質非常干凈,別人和你相處時,也會干凈,就像不同的乘客乘坐那輛干凈的出租車時一樣。比如說,你是一個一諾千金、有誠信的.人,別人和你相處時也會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反之,倘若你是一個品質不干凈的人,別人就會趁火打劫,渾水摸魚。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我想,那輛出租車肯定從新車狀態時就保持干凈。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輛車,童年就是新車。孩子小時候,作為父母,最要緊的是讓孩子養成品質干凈的習慣,這比考試分數重要。如此,孩子的人生汽車才能一直干凈80萬公里以上,直至抵達終點站,幸福一生。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8
一位士兵,非常不善于長跑,所以在一次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
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G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G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G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鐘頭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 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9
世人都知一代梟雄曹操,在羅貫中的筆下,他野心大、計謀多,可謂“奸雄”。事實上,曹操是一位禮賢下士、信守諾言的政治家。下面就講兩個他守約的故事。
曹操年少時候,機警過人,行事怪異,不愛待在家里,終日飛鷹走馬,叔父和親戚們都說他沒有出息,是個敗家子,而他本人卻不以為然,認為自己將來要成就一番大業。
一天,曹操聽說有個叫橋玄的人,孝廉出身,見識超凡,善于觀察和品評人物,只要與人談一次話,就能斷出此人的榮辱成敗。于是,他便特意來到橋家,說明來意,請求橋公品評論斷。橋玄通過觀察分析曹操的舉止和談話,不由得詫異地說道:“現在天下將要大亂,不是經邦濟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來的。我見過的天下名士多了,卻沒有一個能與你相比。他日能夠定國安邦的人,大概就是你了!”
曹操聽了,喜形于色,因為橋玄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同時也非常感激,把這位老前輩作為知己。橋玄也確實想幫助曹操,覺得曹操當時還沒有什么名氣,就又勸他去結交許劭。當曹操拜別橋玄時,橋玄既認真又半開玩笑地說:“我比你大二十九歲,相見的日子不多了。你以后經過我墓前時,可別忘了用斗酒只雞祭祀。不然的話,你肚子作痛可別抱怨我啊!”曹操喜逢知己,爽快答應了下來。
轉眼之間,三十年過去了,官至太尉的橋玄去世已久,而曹操也在官渡大戰中打敗了袁紹,初步統一了北方。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駐軍譙縣,特意派人到浚儀(治所在今河南開封)附近的橋玄墓前,用牛豬羊三牲的大祀祭奠,并親筆寫了祭文《祀故太尉橋玄文》。曹操的這篇祭文情真意切、凄愴動人,文中高度贊揚橋玄的“懿德高軌”,稱他為師表,自謙為弟子流輩,表示“士死知己,懷此無忘”。曹操一直在追念著與橋玄生前的會見,并恪守自己的約定。于是,后人遂用橋公語”、“橋公約”比喻朋友間生前的舊情,用“斗酒只雞”、“只雞斗酒”指獻物或祭品的微薄。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兵東征呂布,克彭城,圍下邳。呂布為爭取主動,多次帶兵出城沖殺,都被曹操的.軍隊打敗。幾個回合下來,呂布的銳氣盡失,只好據城固守,再也不敢出門迎戰了。
下邳城防守堅固,一時不易攻下。曹操于是改變了策略,給呂布寫了一封信,講明利害關系,示意要他投降。呂布看了信,打算投降,而陳宮等人自從在兗州背叛曹操投奔呂布以來,一直與曹操為敵,知道曹操不會容納自己,因而竭力反對投降。無奈之下,陳宮想出一個拒敵之計,就對呂布說:“曹操遠來,軍糧補給肯定會有困難,其攻勢不可能維持很久。將軍可帶一部分兵力到城外駐扎,我帶其余的兵力在城內防守,這樣,如果敵人進攻將軍,我就可以從背后去進攻敵人;如果敵人來攻城,將軍又可以從城外接應。不出十天,敵軍糧草不足,我們就乘機進攻,必定可以大勝。
呂布準備采納陳宮的意見,可是就在這時,呂布的妻子出來阻撓,對呂布說:“陳宮、高順素來不和,將軍一走,他們二人肯定不會同心共守,萬一有個差錯,將軍自己如何立足呢?更何況過去曹操待陳宮就像對待親骨肉一樣,他還要離開曹操投奔我們,而現在將軍待他并不比曹操待他好,你卻要把城池和妻兒都交給他自己孤軍遠出,如果萬一發生變故,我還能再做將軍的妻子嗎?”呂布聽了妻子的話,覺得有道理,猶豫了一陣,終于改變了主意。
曹操因為下邳久攻不下,士卒疲勞,不由得動了撤軍的念頭。荀攸、郭嘉勸阻說:“呂布勇而無謀,現在屢戰屢敗,銳氣已經喪失。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必無斗志。陳宮雖然有智謀,但腦子來得慢。現在,我們應該趁呂布元氣還沒有恢復過來,陳宮的計策也還沒有使出來的時候,加緊進攻,呂布是不難打敗的。”曹操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激勵將士,繼續攻城,并根據荀攸、郭嘉的建議,采取了新的攻城步驟。
呂布又堅持了一個多月,越來越感到難以支持,于是登上城樓,向曹軍士兵說:“你們不要再圍城了,我去向明公投降。”陳宮站在一旁,氣得高聲喊道:“逆賊曹操,算什么明公?現在就去投降他,就好比以卵擊石,哪能保全性命?”這時,呂布態度動搖,部下陳宮、南順決心與曹操對抗到底,其余的部將也都彼此猜疑,上下離心,斗志喪失。部將侯成又因挨了呂布的罵而生氣,于是同宋憲、魏續一起,趁陳宮、高順不備,將他二人捆綁起來,押著出城投降了曹操。
呂布帶著部分將士退守下邳南門的城樓白門樓。城外圍攻甚急,呂布見大勢已去,讓左右把自己的頭割下來獻給曹操,見左右不忍,于是便自己走下城樓,開城投降,束手就擒。曹操召集文武官員來到白門樓上,當眾處置呂布。呂布被押到城樓后,為了活命,與曹操周旋一陣。劉備提醒說:“孟德,呂布留不得,他可是個反復無常之輩,此時不殺,日后必生災禍。”
聽了劉備之言,曹操殺呂布的決心已定,就再也不理呂布了,而轉過頭去問陳宮道:“兄臺平常自以為智謀過人,今天怎么也弄到這個地步了?”陳宮用眼睛瞪著呂布說:“只因為他不聽我的話,以致弄到如今的地步。如果他能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是不會被你活捉的。”曹操又笑著問:“你看今天這事該怎么辦呢?”陳宮平靜地回答說:“我作為人臣卻不忠,作為人子卻不孝,理應奔赴刑場。”曹操惋惜道:“你死了,你老母親怎么辦呢?”陳宮長長地嘆了口氣,說:“我聽說打算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會害死他人的父母的,我老母親是死是活,只能由你來決定,已經不是我所能決定的了!”曹操又問:“那么,你的妻子、兒女怎么辦呢?”陳宮回答說:“我聽說打算施仁政的人,是不會加害別人的妻子兒女、殺絕別人的后代的。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死是活,同樣也只能由你來決定。”曹操聽了,不再說話了。過了一會兒,陳宮要求說:“請把我拉出去處死,以彰明軍法!”說完自己就往外走,士卒怎么攔也攔不住。曹操見了,無計可施,只得抱拳說:“你放心,你的老母親就如我的母親,我一定替你為她養老送終!”曹操流著眼淚在后面送行,陳宮這時卻頭也不回。曹操遂下令將呂布、高順等人一同拉出去處死。
陳宮這時卻頭也不回。曹操遂下令將呂布、高順等人一同拉出去處死。
曹操殺了陳宮、呂布等人之后,將其首級送到許都示眾,然后將其埋葬。曹操沒有忘記陳宮臨終時對他的承諾,特地將他的老母親接來奉養,直到去世;其女兒長大后,又為她操辦婚事。曹操對陳宮家人的關心、照顧,比當初陳宮在世時還要周到。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0
在動物世界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動物之王老虎,它威武極了;有溫順和小綿羊,它那一身雪白雪白的外衣,令動物們羨慕不已;最美麗的要算孔雀了,它一開屏幕,那五顏六色的羽毛像一道彩虹,光彩奪目。那里還有一只小螞蟻,它長得小小的,可愛極了,說話、走路時,頭上的兩根觸角一動一動,很引人注目。
小螞蟻長得這么漂亮,它得意極了,昂著頭,邁著大步,一步一搖地在大森林里走來走去。它走累了,便停下來靠在一棵小草旁睡著了。一覺醒來,它見森林里靜悄悄的,原來小動物們都上課去了。“糟糕!我遲到了,怎么辦?熊貓老師說過要按時上學,不準遲到。哎呀,我該怎么辦呢?”小螞蟻心急如焚,邊跑邊想著應付的辦法。“噢,對了,我撒個謊吧,反正老師和同學都不會知道這個秘密的。”于是,小螞蟻又如釋重負地往前走。
來到教室,其他小動物都坐在小凳子上認認真真地聽課。小螞蟻悄悄地從后門溜了進來。熊貓老師見了,便問小螞蟻:“你為什么遲到?”小螞蟻忙把事先編好的謊話說出來:“我媽媽生病了,我要在家照顧它,所以來晚了。”熊貓老師聽后沒說什么又繼續上課了。這一課是教育小動物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不要說謊話。小螞蟻聽著聽著,臉不由得一陣陣發燒。
放學后,小螞蟻又在森林里玩了很久才回家,把上課時所學的全忘了。媽媽問它到哪里去了,小螞蟻怕媽媽責備它,又撒謊說在學校做作業。
晚上,小螞蟻夢見自己長了翅膀,在茫茫宇宙里飛呀飛呀,最后飛到了一個誠實王國。這王國里的動物都是誠實的,從來不說謊話,如果誰說了謊話,就會多長出一條尾巴來。小螞蟻不想信真有此事,它想:反正我到了另外一個王國,我以前的事它們誰也不知道,我說謊它們更不知道了。想著想著,小螞蟻覺得輕飄飄的,一陣微風把它吹到宮殿,覺得新奇極了。
“你是誰呀?竟敢闖進我的宮殿。”老虎大王問小螞蟻。
“我是小螞蟻。”
“你從哪里來?”
“我,我就是這個王國的。”小螞蟻害怕老虎大王知道它不是這個王國的,會把它趕出去,于是就隨口編了個謊話。
不妙的事情發生了,小螞蟻的屁股上不知不覺地長出了多余的尾巴,小螞蟻感覺到了這一點,但它還以為老虎大王不知道呢。
“你是個誠實的好孩子呢?”老虎大王又問。
“我當然是個誠實的孩子,我從不撒謊。”小螞蟻理直氣壯地說。
這下可不得了,小螞蟻屁股后的小尾巴突然變長了!小螞蟻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簡直成怪物了。老虎大王看見它的長尾巴,馬上就明白它是一個說謊話的孩子。于是,老虎大王召集全體文武大臣,商量應該怎樣處罰小螞蟻。最后決定把它趕出誠實王國。
小螞蟻驚醒過來,它害怕極了,大聲喊:“媽媽!媽媽!”它知道說謊是錯誤的,它要向媽媽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媽媽來到它身邊,小螞蟻便把說謊的事告訴了媽媽,并承認了錯誤。
“嗯,能勇敢承認錯誤的孩子也是好孩子,媽媽相信你,你以后不會再說謊了。”
從此以后,小螞蟻就不再說謊了,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誠實的好孩子。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1
1933年,一位22歲的年輕人在國立交通大學機械系讀三年級。一次水力學考試,他發揮出色,所有的試題都回答圓滿。班主任金教授對這位學生的表現相當滿意,在試卷上全都打上鉤,給出了滿分100分。但是,當試卷發下來以后,年輕人自己發現了一個不起眼的小錯:在公式推導的最后一步,將“Ns”寫成了 “N”。于是立即舉手發言,指出自己的錯誤,主動要求扣分。金教授一看,果然這個小錯被忽略了,于是扣掉4分,給了他96分。
當時,因為考試成績要記入每名學生的檔案,直接左右著每一位學生未來的發展。而主動要求扣分學生,在金教授的印象中,這是第一人。正因為如此,金教授留下了這份特殊的試卷,打算將它當作教材,教育那些刻意要求加分的學生。4年后,抗日戰爭爆發,金教授一家被迫逃難,那份試卷卻被當作一份重要的行李保存了下來,而且在身邊一存就是40多年。
時間一晃到了新中國成立后的1980年,那位主動要求扣分的學生重返母校,第一件事就是拜會當年的班主任老師金教授,這時候學生的身份,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年過耄耋的金教授取出那份試卷,深情地拉住得意門生的手:“我知道會有這么一天的',這份試卷早就給了我答案!”這位學生,就是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的錢學森。
金教授保存了40多年的不僅僅是一份試卷,而是一個教師的責任和眼光。從這份試卷上,人們讀到了錢學森為何在成功之路上走得這么遠。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2
立木取信:商鞅想要推出新法令,生怕百姓不信任,放了一根木頭在城墻南門,貼出告示說:如有人將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十金,百姓們感到此事很古怪,沒人敢動手去搬移,直到將賞金提升至五十金時,才有一壯士將信將疑的把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如約賞給了他五十金。告訴我們:信用是國家的重寶,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必定得到民眾的信任。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3
誠信立身——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
周成王是周武王姬發之子,是西周的第二位君王。周武王在滅商兩年后就離開了人世,他去世后,其子姬誦繼位,是為周成王。那時因為周成王年幼,所以就有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輔政。
桐葉封弟的故事說的就是周成王和他弟弟叔虞的.故事。
周成王年幼繼位,政事由周公旦攝政。有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一顆梧桐樹下玩耍。
突然有一這么風吹過,把樹上的葉子都吹掉了,周成王年幼,一時玩的興起,于是就撿起一片梧桐樹葉,又用刀切成和大臣上朝時手里拿的圭一樣的樣子,然后就隨手的給了他的弟弟叔虞,還開玩笑的說“我要給你封一塊土地,你先把這拿去吧。”
叔虞雖然年幼,但當他聽到他哥哥要封給他一塊土地,他很高興的就跑到叔叔周公旦那里把這件事說了。
周公旦聽了然后就穿正裝禮服去向周成王道賀。但周成王當時只是一時興起說的一句玩笑話,不是真的要封他。
周公旦卻對周成王說“不管是誰,說話一定要以信為主。你身為君王,說話更不能隨隨便便的,這樣才能讓人們信任你。如果你講信義,還怎么做一個好的一國君王呢!”
周成王聽后,知道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策。于是就很快的決定了,封叔虞于唐地。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4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于長跑,所以在一次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
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鐘頭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 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有關誠信的經典故事15
東漢時期,朱暉和張堪都是南陽人,張堪早就聽說朱暉品德高尚,最講信用,對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兩人在太學里結識,分手時,張堪對朱暉說:“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體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對我的妻兒多多給予照顧。”朱暉認為張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資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著拱拱手就道別了。
兩人再也沒有見面了。過了幾年,張堪果然病逝。朱暉聽說張堪的內人兒女過得很貧困,便親自去探望,送給他們許多財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對他們很關心,就像關心自己的內人兒女一樣。朱暉的兒子朱頡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便問道:“父親過去和張堪并沒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對他的家人關懷備至呢?”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把內人兒女托付給我,只有信得過我他才會這么做。我必須講信用,不能辜負他的囑托啊!”
【誠信的經典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11-05
誠信的故事02-20
誠信的故事作文06-20
有關誠信的故事07-02
誠信故事作文09-14
誠信的故事作文12-07
誠信故事大全11-09
我的誠信故事03-18
誠信的哲理故事11-23
誠信的故事作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