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的小故事
關于馬的小故事1
“泣馬坳”位于蓮花縣城北面閃石和坊樓交界的山腰上。這坳名的來歷,還得追溯到南宋年間一段悲壯的故事。
這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從嶺下繞著這座大山蜿蜒而上。道路崎嶇,極少行人。
殘陽銜山,鳥鵲歸巢。正是日落黃昏的時辰,這條古道上突然出現了一支為數不多的人馬,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盤旋而上。因為坡陡路窄,戰馬都是牽著上山的,有時還得推著上山。也許跑累了,它們不斷地昂首嘶鳴,仿佛嚷著要歇腳了。而它們的主人也早已氣喘吁吁,汗流滿面,有的甚至拖著馬的尾巴在上坡,還真是人困馬乏了。
最早出現在坳頂的`是兩位戰袍染滿了血跡的年輕將軍。不是別人,正是勤王之師,官授湖南招討使的吳希奭的兩個兒子,即吳官和吳節。數日前,這兩員小將奉了父命,率部馳援困在方石嶺的文天祥部隊。誰知趕到空坑時,文天祥部隊已經轉移,而他們這支援軍卻落入了元軍布下的口袋。經過一番血戰,總算突出重圍,但損失了不少弟兄。就在這時,探馬來報,元軍總管親自坐鎮指揮圍剿勤王部隊。家鄉堡子圍已被元兵團團圍困,危在旦夕。吳官、吳節聞警,大吃一驚,急忙揮師回歸,日夜兼程,抄近道火速馳援老家。
這會登上坳頂以后,吳官長長地噓了口氣,大聲喊道:“總算快到家了!”吳節隨著接上了話茬:“不知父帥那邊的情況怎么樣了?”
吳官沉吟片刻,自言自語道:“但愿蒼天保佑,父帥及弟兄們安然無恙,等著我們兄弟一塊團聚,齊心協力殲滅敵寇!”
這話剛住口,他倆各自牽著的兩匹棗紅馬突然兩蹄刨地,“咴咴”地嘶叫起來。吳節凄然一笑:“兄長,這兩匹坐騎也頗通人性,歸心似箭啊!”
吳官便伸出右手,撫摸著自己的這匹棗紅馬,深情地嘆道:“勤王,連日來你隨我馳騁沙場,日夜奔跑,早該累了,回到老營后,我一定讓你休息三天三夜,恢復元氣。”
吳節見狀,不無感觸地也撫摸著自己的那匹棗紅馬大聲喊道:“抗元啊抗元,我兄長說的話你也聽懂了么?我們是兄弟,你們倆也是兄弟啊。凡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生死,共患難。等趕跑了元兵,再給你們披紅掛彩慶功!”
兩匹棗紅馬似乎聽懂了主人的話音,俱都雙眸含淚,昂首嘶鳴不已。
原來,這兩匹棗紅馬俱都是前幾年西域向朝廷進貢的名馬,全身赤紅,像一團炭火,膘肥體壯,奔騰時鐵蹄踏得石頭冒火花,震得地皮直打抖。前年,南宋朝廷派出大臣前來袁州、萍鄉犒勞,獎賞了一批名馬。吳希奭自己留下了一匹,其余按功勞大小賞給了部下。吳官和吳節論功行賞各得了一匹。為了表明自己勤王抗元的決心,吳官給自己的這匹馬取名“勤王”;吳節則給自己的坐騎取名“抗元”,以提醒自己,時刻不忘使命。而且都和這些坐騎迅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們馱著自己的主人在戰場上揮戈殺敵,縱橫自如,立下了赫赫戰功,讓世人為之矚目。
部隊陸續上到坳頂,稍微休息了片刻。眼見得紅日已經西沉,夜幕就要降臨。為了在天黑前趕回堡子圍,吳官宣布啟程,繼續前行。可當他牽著“勤王”的韁繩朝山下走時,這馬竟然四蹄就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紋絲不動。吳節的那匹“抗元”同樣如此模樣。
兄弟倆不由好生奇怪,都納悶了:今天自己的坐騎怎么不聽主人的話了?
吳官便拍了拍“勤王”的脖子,動情地說道:“勤王啊,勤王,我知道你累苦了,可我們也疲倦極了。好在已經離家不遠,你就打起精神再多走一段路程,回營后讓你在馬廄里痛痛快快地睡上三天三夜,行么?”
“勤王”連著搖了三下脖頸,昂首嘶鳴三聲,隨即兩行熱淚沿著雙頰淌落。“抗元”隨著也嘶鳴三聲,熱淚滾滾而下。
吳官、吳節目瞪口呆,互相對視片刻,雙雙猛然醒悟過來,這胯下坐騎挺有靈性,今日突然哭泣流淚,莫非是有什么不祥之兆?
關于馬的小故事2
【馬去馬歸】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不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死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
后因以“馬去馬歸”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關于馬的小故事3
【尻輪神馬】
《莊子·大宗師》:“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
成玄英疏:“尻無識而為輪,神有知而作馬,因漸漬而變化,乘輪馬以遨游,茍隨任以安排,亦於何而不適者也。”謂以尻為車輿而神游。后以“尻輪神馬”為隨心所欲遨游自然之典
關于馬的小故事4
【伯樂相馬】
伯樂本來的名字叫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很會辨別馬匹的好壞,是著名的相馬師,所以人們叫他伯樂(天上星宿名稱,傳聞專管天馬)。有一次,伯樂經過虞阪,眼睛一亮,看見一匹千里馬;但是這匹馬卻被人當成劣馬,用來拉車。伯樂覺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淚如雨下。這匹馬彷佛也知道伯樂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連連嘶叫起來。伯樂有一個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會相馬。有一次,他找來了一匹駿馬,告訴秦穆公說這是黃色的雌馬。
秦穆公牽來一看,卻是一匹栗色的雄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對伯樂說:「方九皋連雄馬、雌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馬的好壞呢?」伯樂不以為然,他認為方九皋看重馬的內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聽了,再牽出馬仔細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馬。
關于馬的小故事5
老馬識途
管仲、隰(xí)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道:“可以利用老馬的才智。”于是放開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后,終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道:“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峰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于是挖掘地,終于得到了水。
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帶著愚蠢的心卻不知道學習有智慧的人的才智,這不也是很大的錯誤嗎?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于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么。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道:“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道:“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云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道:“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道:“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道:“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塞翁失馬
靠近長城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老人卻說道:“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道:“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道:“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父子倆得以互相保全。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道:“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道:“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道:“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將信將疑地說道:“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道:“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關于馬的小故事6
【諱樹數馬】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馬”表居官為人忠誠謹慎
關于馬的小故事7
蒙恬的青花馬
青花馬被捉到時,野性十足,人不能近前,好多人騎上都被摔了下來。體壯好勝的蒙恬聽說便想一試。他有馴馬的技術,一騎上青花就揚鞭奔跑,穿過一林又一林,翻過一山又一山。馬不但沒把蒙恬摔下來,反倒滿身是汗,筋疲力盡。蒙恬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緊抱住一棵樹,想把馬壓服得不能動彈。青花馬也毫不示弱,拼命掙扎,結果那棵樹連根被拔起來了,都離開了山上。青花馬只好順從蒙恬,心甘情愿地讓蒙恬跨著,奔馳疆場,形影不離,在陶樂筑渾懷障城,黃河以南建起四十多座城池,穩定了秦朝邊疆。可惜蒙恬被宦官所害,青花馬也隨后而終。
田州的'棗紅馬
西夏時,有一匹人人知道的棗紅馬,這匹馬又高又大,全身毛色像火炭一樣紅亮,悟性很高。
它的主人田州,騎術高明,武藝精湛為人英雄,他騎上棗紅馬,人們都說:“人中田州,馬中棗紅!”馬和人都被贊揚。后來,在混戰中棗紅馬成了李繼遷的戰利品。
李繼遷攻占定州城后,非常愛惜田州為人的忠誠和磊落,李繼遷一心一意想把田州留在身邊,便把棗紅馬送給田州。這匹棗紅馬,才又見到了真正的主人。從此以后,田州騎著它南征北戰,為西夏建國屢建奇功。后來,人們為了敬仰田州的忠義,在姚伏鎮東南,還建了一座田州塔呢。
關于馬的小故事8
【馬前潑水】
元雜劇《漁樵記》寫漢朱買臣家貧,賣薪自給,行歌誦書,妻羞之,求去。
后買臣拜太守,婦要求復婚,買臣潑水于馬前,令妻收回,以示夫妻不能再合。后因以“馬前潑水”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關于馬的小故事9
小時候我有很大的夢想,想進清華、北大,也有很大的使命,想為國家做貢獻。但因為缺乏創新手段,一次次沒有考上。我在想為什么沒考進清華?
小學我念了七年,中學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我從來沒有被認為是好學生,但也沒變成一個壞學生,小學我是最好的小學生之一。我們去參加重點中學考試全軍覆沒,第二年再度全軍覆沒,后來實在沒有中學要我們,就把小學改成杭州天水中學。在杭州歷史上,只有這一所小學被改為中學,改了一年后實在不行,后來撤了。我也不知道問題出在我們這里,還是出在教學的方法上。
馬云說,信息時代是認為“我比別人聰明”,數據時代是別人比我聰明。
我分析為什么自己考試考不好,老師講的東西我永遠記不住,優秀的學生是老師講的他記得很清楚,然后一遍一遍幾乎是原版的拷貝。我特別喜歡這兩個字:啟迪。我認為知識是可以灌輸的,但是人類的智慧是啟迪的,是喚醒的。我們進入21世紀,在知識爆炸的時候,重要的不是獲取更多的知識。以前可能需要大量的記憶,現在通過計算機一查就可以知道,中國人的文化中說勤勞勇敢,勤勞是很重要,機器是永遠不會偷懶的,人和機器最大的差別,我們懂得創新。
我覺得未來學校和教育最大的改革是發現、好奇、獨特的思考,我們去喚起人的智慧,而不是教更多的知識。王安石變法是哪年?我到今天還記得是1069年,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個悲哀。1069年跟我有什么關系?知道是宋朝就好了,可是高考就考那些東西。我以前數學還不錯,后來高考數學考了一分,我學數學時學 sin、cos、tan、cot,他們說很重要!到今天為止,我一次都沒用到過。我認為最好的教學方式,就是去啟迪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思考模式的人,去喚醒人的智慧,發現孩子的強項。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挑戰,也是我們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來的巨大創新。
而我理解的企業創新,就是創造新的價值。創新不是因為你要打敗對手而創新,不是為了掙更多的錢,為更大的名,而是為了社會,為了客戶,為了明天——創新不是為對手競爭,而是跟明天競爭。真正的創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
十多年來,我做阿里巴巴從來沒改過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小企業成長起來,成為明天的Google,明天的Apple,明天的騰訊,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說,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投資負增長,我們掙錢確實沒游戲公司多,但我們掙得踏實,我沒騙過投資者。
我第一天就講,我拿的錢是為十年以后中國的電子商務做的。我們拿到的錢影響了今天的一個行業,我不敢說我們有多大的貢獻,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到今天,阿里人做出的貢獻很大。我們自己可能沒掙很多錢,但是我們創建了電子商務,創建了誠信體系和物流體系。也許今天沒有回報,但是我相信三五年以后一定有回報。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屏棄什么。做企業有錢的人千萬不要想有權,當政府有權的人千萬不要想自己有錢,這兩個東西就像火藥和火一樣,碰在一起,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得才會踏實、穩妥,而基于使命感的創新也才是持久的。
首先,我覺得創新一定是在企業外部。在大企業內部找創新其實很難很難,我相信喬布斯沒有離開蘋果那么多年,蘋果不會有今天,是社會培養了他。
前一段時間,美國一個學者問我,“你認為學校應該怎么培養企業家?”我認為社會是最好的學校,學校給了我們框架,是社會培育了我們、鍛煉了我們。公司兩三千人的時候,是我最困難的時候,管理混亂,我不知道怎么辦。那時,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國家是怎么管理的?和尚是怎么管理的?我專門去研究了一下。
我發現建國這么多年,國家無論經濟好壞都很穩定。而我們公司內部換一個經理,所有人都要辭職。仔細去研究發現,組織部很厲害,中央黨校灌輸黨的價值體系、組織部管人,效果很好。由此,阿里建立了自己的阿里學院,建立集團的組織體系。中央副省級以上由中央組織部集中管理,后來我們改成總監以上是集團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譜。我們今天換一個總監,換一個副總裁很方便,這樣的機制才能可持續發展,所以創新是在公司以外。
關于馬的小故事10
1960年,我們許昌縣的1500多人去青海省同德縣支援邊疆。當時,我擔任同德縣巴灘農場二站的生活管理員,是外出辦事最多的一個。支邊青年的生活、生產用品大部分由我采購和調運。因為出行的主要方式是騎馬,時間長了,我和馬產生了深厚的友情,從而也知道了很多關于馬的故事。
相比騎自行車,這里出行騎馬的好處太多了。上山坡的時候,人和馬的夾角達到45度時,人就無法騎了。這個時候,人下來用手拉住馬尾巴,就可以被它順利地拉到山頂。過大河時馬會浮水,人拉著馬尾巴可以跟著它過河。在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城鎮稀少,沒有村寨和樹木,很容易迷路,特別是在大雪天或者陰雨天的晚上,伸手不見五指,但只要不用韁繩左右馬,它一準會把你帶回出發的地方。記得有一次,我到澤庫縣去買東西,回農場時天晚了,黑糊糊的看不見路。因為草地上根本就沒有路,我只得把韁繩松開,信馬由韁。馬走得慢了,我用腳碰碰它的'肚皮,它就走快些。走了好長時間,它突然站住不走了,我怎么用腳碰都不動。我以為是狼來了,幾乎脫口驚呼。可還沒等我叫出聲,我的手就碰到了拴馬樁。我這才意識到是到家了。也正是到那時,我才深深地理解了“老馬識途”的含義。
有人說:“一馬三分龍”,的確如此,馬能通人性。我的一位同事曾經給我說過這樣一件事。一次,他騎著馬走在表面正常的草地上,突然,馬陷進了沼澤地里。他趕緊叫馬“臥倒”,馬便果真往下一躺。他和另一位同事拽著馬尾巴,它還配合得真得當,一下子就從沼澤地中出來了。還有一次,我騎著我的馬過薄冰小河時,它先用前蹄在冰面上打,看冰面是否打得破,如果硬得打不破,便直走過去。我在馬背上不禁連聲稱贊它:“你這家伙真能。”
關于馬的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我們二站一位同志身上的事。他叫李留望,是我們站趕馬車的。一次,他趕車去山上拉柴。裝好柴下山時,因為裝得太高,他沒有地方坐,又不想走路,便坐在車轅上。下山必須用剎車,拉剎車的繩子就在他的腳下。但不幸的是,他用腳踩剎車繩時,不小心踩空了,一頭栽在那匹馬的肚子下。而此時,馬的一只后蹄正好踏在他的臉上。當時他被嚇出了一身冷汗。可是那馬真神了,只用3條腿,硬是把車剎住,并且一動不動。于是,李留望一只手抓著馬的腳脖子,另一只手托起馬蹄子,把臉移了出來。在我們返鄉時,他仍沒忘記救過它的那匹馬。在我們臨離開時,他走到那匹馬的身邊,親切地摸了又摸,待了很久后,才忍著眼淚依依不舍地離開。
【馬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馬云勵志小故事11-24
馬小煩的玻璃瓶睡前故事12-09
小千里馬的秘訣童話故事12-03
小紅馬和小駱駝的故事續寫作文12-20
自私的馬睡前故事11-30
馬云勵志故事11-02
驕傲的馬的兒童故事11-23
馬云勵志故事11-24
馬云的勵志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