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賣土豆的故事
故事教育我們,我們跟著故事成長;故事激勵我們,我們讀著故事奮斗;故事警醒我們,我們想著故事自省。下面就有小編為大家整理賣土豆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賣土豆的故事 1
清晨去早市,遇到一個賣土豆的,土豆長得有些特別:不是圓頭圓腦的一塊,而是一大一小的兩塊緊連在一起,成了8字形,像個有頭有身軀的小娃娃。我問小販,這種土豆不好吃,怎么和別的土豆賣一樣的價錢?小販驚訝地看著我,你怎么知道不好吃?
我當然知道。多年前,我就是一個種土豆的,也曾多次種出過這種土豆。土豆長成8字形,往往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地里種下土豆秧子,接著土豆就發芽、出苗、生長、開花,然后在地下結出果實。可就在長勢正旺的'時候,遭遇干旱。眼看土豆就要干枯而死了。這時,忽然來雨了,沒幾天,土豆就恢復了生機。而它遭遇干旱之前長出的果實,終究沒能繼續正常地生長,而是在果實之外又長出了果實。原來的果實,就成了輸送營養的管道。長到最后,就成了兩個緊連著的圓塊—后來長出的那塊,和其他土豆沒什么區別;早先長出的,卻吃起來口感很差,沒有一點土豆味。8字形,是一個標志,標志著土豆在生長中經歷過大坎坷,它那塊受過難的果實,是不能吃的。
許多人的身上,也有隱秘的、不可觸動的地方。這是一種記錄,記錄著成長中受過的某些刺激或傷害。
有一位同事,性格很不錯,待人也寬厚,但就是有一點,如果有誰無意中說他是農民,他就會不由自主地發怒,漲紅了臉,大聲地爭辯。據這位同事說,上學時他不怎么努力,成績很差,父親就領著他下地干重活,在他累得實在不行的時候,父親對他怒吼道,不好好讀書,將來就還是農民,就要學會干這樣的活!后來,他發奮讀書,終于考上了大學。擺脫農民身份的同時,他對那些瞧不起農民的人非常厭惡。
一位朋友買了新房,興高采烈地召集一幫人慶賀。酒桌上,朋友大發感慨,說,畢業了,掙錢了,到了該回報父母的時候了,可還沒來得及孝敬,就又給他們添麻煩了。自己買這套新房,父母出了不少錢。正說著,一位很要好的同事猛地站起來,情緒激動地說,你的父母有什么了不起,我的父母才是最好的。接著就絮叨開來。一時間,四座皆驚,場面非常尷尬。后來才了解到,這位同事在少年時,曾因家庭條件不好,被人不止一次嘲笑過。家庭成了他心中一個解不開的結。當朋友說起買房是靠父母資助的時候,在同事的潛意識里,就覺得是在嘲諷他的父母沒能力資助他買房,所以一時沖動,表現異常。
很多人,都是受過難的土豆,都有“不好吃”的那一部分。懂得了這一點,做人才能更厚道,對人才能更寬容。
賣土豆的故事 2
有一個山里娃,來城里打工,偶爾在大酒店里看到“烤蕃薯”、“烤土豆”和“土家雞”的價格,竟然是他們農村收購價的數十倍,就拿出算盤來好好計算了一番,結果,他猛然之間發現,照這個價格計算的話,他家早已是百萬富翁了!
于是,他就想在城里開一家“土菜館”,把他們自家種出來的竹筍、蕃薯、蕃茄和土豆等一類蔬菜,以及自家養殖的山羊、山雞、小豬和黃牛等一類肉食,通通都運進城里開飯店!他想,差價這么大,發財是肯定的了!
可哪想到,他家的“土菜館”才開了半年,就維持不下去了。原因是,在計算利潤時,他忘記把運輸費用、房租費用、人工費用和營銷成本給計算在內了!原以為差價那么大,中間肯定會有油水,但等到他父親把這些東西從老遠的山村送到城里時,他發現,那成本已經不再是原來在農村時的那個價格了!而因為規模小,運輸的平均成本就高,所以,他都感覺還不如直接從附近的農貿市場去進貨的好!結果,他家的“土菜館”就淪落為了普通的“小菜館”,也就慢慢地死掉了。
這故事并非虛構,事實是有的,這家“土菜館”的原始位置,就在中央電視臺后面的八里莊。當時,我在北京做女包批發生意,住在恩濟里,曾經多次去他們那里吃飯,因此,跟這位山里娃非常熟悉。但很可惜,沒過多久,他就倒閉了。為此,我倆曾經一起就這事進行過一番探討。歸納起來,有這么幾條:
一是,地域差價并不能100%地當作利潤來看待。比如,羊肉在蒙古和新疆很便宜,但在北京和上海就很貴。但當你把銷售各環節中的運輸費用、人工費用和營銷費用都計算上去時,你就會發現,其實,真正能到你手里的利潤,也就沒多少了!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把自家山村里的土豆拉到城里來做“烤土豆”就能發大財了!
二是,大酒店里的“烤土豆”之所以這么昂貴,是因為那是在大酒店里,那里面已經包含了大酒店的品牌成分。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烤土豆”的價格不可能賣到那么高。所以,著名品牌的價格,不可以作為市場銷售價來參考。
三是,假如想開一家“土菜館”,那么,要想贏利,首先,就得考慮如何在確保特色經營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努力地降低成本。而直接從遙遠的老家把自家種植和養殖的東西往城里運輸,這種做法,在規模不大的情況下,顯然是得不償失的。而假如原料就近采購的話,又顯然無法與其它菜館拉開距離,這就給“特色土菜館”帶來了經營上的難題!所以,很多“土菜館”都是以當地特色菜譜為主,而不是以遙遠山村的'菜譜為主!假如做的是“異鄉菜”,那么,做菜的原料也必須是當地容易采購的。比如,在北京中央電視塔前,有一家“楚鄉風情”菜館,以湖南土菜為主,但其原料卻都是在北京采購得到的東西。再比如,在中關村,有一家寧波菜館,以寧波海鮮為主,其原料雖然是地道的寧波海鮮,但卻是在北京采購,而并非自己直接從寧波采購。因為有專門的人販運寧波海鮮來北京銷售,他們就從海鮮販子手里訂購新鮮的寧波海鮮,但絕對不是自己派人去寧波老家采購!
四是,既然土豆運進城里來銷售會因為運輸費用、人工費用和營銷成本等問題而導致利潤流失,那么,我們為何不倒過來想一想,不把土豆運進城里來,而讓城里人自己去山村吃“烤土豆”呢?這就是發展農村旅游的重要性之所在了。城里人去農村,目的是游玩,在游玩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農村的土菜很好吃,就會花錢大吃。即使價格并不比城里的便宜多少,他們也會捎帶一些回家。在這個時候,捎帶的運輸成本等于是零。因為一切運輸費用都算在了旅游身上,而不再算在土豆身上了。這就是“順便帶一些回家”的好處了。而因為這種銷售模式接近于“直銷”,中間沒有過多的分銷環節,所以,盡管價格比城里的零售價低,可利潤卻很高!
五是,做網店,就是一種很好的直銷方式。搞農村旅游,這可不是咱們小老百姓一、二個人能夠決定的事,是需要地方政府來帶動的事,所以,搞農村旅游不是想干就能干的。但開網店賣“土特產食品”,卻是我們個人能做的事。咱們通過網絡把這些信息發布出去,讓全國各地喜好這類土菜的人都來向我們訂購這類特色食品,不也是一件美事嗎?
所以,我建議他在網上搞一家土菜館,專門真空包裝后,快遞給全國各地的顧客,就像無錫排骨一樣。當顧客群達到一定規模后,還可以組織大家到山村里去旅游,是不是一件很好玩的事?當然,假如經營得不差,這旅游的費用,自然就可由公司出。
他聽了上述的五條意見后,非常高興,回去就一步一步地實行去了。不久他給我打來電話,說他真的在江西老家搞起了一家“土菜方便食品廠”,各種江西品味的“真空土菜”將應運而生,除此之外,他還打算把附近一帶比較有特色的“毛筆”和竹制品也一起搬到網上來。
我相信,憑他的毅力,他能夠很快地東山再起,并做出一番大事業來,愿這位山里娃的百萬財富夢能夠得以實現!
賣土豆的故事 3
一個星期天,我跟爸爸到集市上賣土豆。
我們選好攤位,就去了解行情:像我們這么大、這么好的土豆,虛價每斤6角,實價每斤5角——虛價是為了和顧客討價還價,顧客講了半天,覺得便宜了一角,也就高高興興地買了……
一會兒,過來一位矮個子叔叔,貓下腰摸了摸我們的土豆,問道:“咋賣的?”爸爸不假思索地答道:“5角一斤。”矮個子叔叔還價了:“4角5分怎么樣?”爸爸和藹地答道:“沒有謊,5角就是5角。”矮個子叔叔有些不舍地走了。
我開始埋怨爸爸:“你如果說6角錢一斤,他再還價,就可能……”爸爸打斷我的話,說:“小孩兒家家的,你怎么還來這一套?老師沒有教育你——做人要誠實嗎?”
我不服氣地努了努嘴……
過了一會兒,那個矮個子叔叔又回來了,他笑著對爸爸說:“就沖你的‘沒有謊’,我買20斤。”爸爸趕緊給他稱,秤頭 高高的。矮個子叔叔看在眼里, 很高興,又說了起來:“我這個人 說一就是一,說二就是二,誰要是玩虛的,我打心眼兒里瞧不起他。”爸爸一邊找裝土豆的塑料袋,一邊說:“彼此彼此。”有幾個顧客圍了上來,矮個子叔叔又給我們做廣告:“這土豆一等,價格也合 理,買吧。”他這么一說,其他人就你10斤、他20斤地買了起來……
臨近中午,其他攤位的`土豆沒有賣多少,而我們的已所剩不多了。
那個矮個子叔叔又來了,笑著問爸爸:“怎么樣,快賣沒了吧?”爸爸也很會說話:“多虧你的廣告效應,只剩30斤左右了。”矮個子叔叔低頭看了看土豆,說:“這些我都買了……你們在這兒等我一會兒,我回家取個袋子。現在是J l點半,如果12點我不回來,你們就白便吧。”爸爸說:“好,你去吧。”
爸爸把秤收起來,坐下吸煙;我要了兩元錢去買水果。我回來時,又來了兩個顧客,爸爸說:“不賣了,不賣了,有人買下了。”兩位說:“我們5角5分一斤買你的……”爸爸說:“對不起,你們到別的攤位上看看吧。”
兩位走后,我又埋怨爸爸:“死心眼,多給錢還不賣!”爸爸又開始教育我了:“看來你的老師是沒有教育好你啊……你說說,什么叫守信呢?”
我又不服氣地努了努嘴……
還有三兩分鐘就12點了,那個矮個子叔叔才來。他一邊裝土豆,一邊說:“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爸爸說:“沒關系,沒關系。”
稱好土豆,矮個子叔叔對爸爸說:“我看你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做事叫人一百個放心……這么的吧:你家還有多少這樣的土豆?……還能有兩千斤?……好好,我們都要了——我是中學食堂的管理員——你明天開始往中學送吧。”爸爸感激地說:“太好了,我們今天可算是遇到貴人了。”矮個子叔叔還很謙虛:“哪里哪里……是我遇到一個信得過的‘單位’。”
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讓我們做到誠實、守信,并不是讓我們失去什么,而是讓我們收獲累累的果實,順利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社會無疑是個大課堂,給小作者上了生動的一課。賣土豆雖是件小事,可小中見大,反映了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道理。單純的說教只會流于層面,而文章通過父子二人的鮮明對比,將誠信的道理闡釋得深刻形象,令人信服。文章生活氣息濃郁,敘事簡潔明快,對話描寫尤為出色,為人物性格的刻畫助了一臂之力。
賣土豆的故事 4
在一個寒冷而不失溫意的一天,我與姥爺一同,在大街上。雨剛停,看到人們趕著路,匆匆走過,我不經嘆了口氣,呼出的熱氣,與冷空氣同行,顯得格外清晰,我不經縮了縮身子,打了個寒顫。
樹稍輕輕劃過,我與姥爺一同來到賣土豆的車前,只聽姥爺說,賣土豆的。突然一聲“來了”一個身穿著軍大衣,皮膚幽黑的老爺爺,匆匆的走了,兩個老人用那熟悉的老家口音,相互交流,只見那老人一跳上車。手里隨之拿了一個白色的麻袋,先放秤上,再往里放土豆。“一個兩個三個。41個44個。”聽見老人說了一聲,“好了。”隨之把口封住,用一個白色的繩子,用了一捆,打了一個簡單的姐,一會兒,便扛在肩上間頭,兩手緊緊抱住,往下跳。便放進一個小車子里。老爺爺問:“送平房還是送樓房里?”姥爺說:“送樓房吧,放的久。”老爺爺說:“下午一點的時候,差不多就到了。”
只見老爺爺百40塊錢給老爺爺,老爺爺用手接住了。臉上充滿了笑容,似乎剛才那姥爺干活的.時候,也是笑著的。他小心翼翼地放入衣內的口袋里,手被顯得是黑黑的,舊舊的,雙手黑的似乎更能顯出那一片白白的。是什么呢?應該是繭,手也像洗不干凈似的,仿佛剛從地里出來。
走的時候,對我們說:“下回記得來啊!”我們走遠了,感覺他似乎還在看。
在路上時,聽見姥爺說起那個老爺爺,從40歲開始,一直到現在,快60了,一直都在種地,是一個樸實,地地道道的農民,早上賣菜,下午賣土豆。有的時候瓜出來了,就留著晚上買。姥爺說,喜歡從他那兒買,便宜些!不用有心眼兒,為人老實,憨厚。
我腦海里一直浮現,那老爺爺的黑黑的雙手,一個土豆放進袋子里的動作,我提著一袋水果,那水果也是從那里拿的,我似乎看見一片金黃的麥田,有幾個帶著草帽子的,拿著鐵鍬的人,快樂的能干著。
下午,我又看見那老爺爺,臉上的笑容。依舊。
【賣土豆的故事】相關文章:
土豆的故事作文05-28
兒童故事:土豆龍12-09
會講故事的土豆的睡前故事11-30
你賣蘋果我賣梨勵志故事11-20
土豆阿莫經典兒童故事11-26
紅土豆妖怪兒童故事03-10
童話故事:可愛的土豆12-07
小猴子賣桃的故事02-28
青蛙賣井睡前故事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