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背水一戰的故事
成語背水一戰,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背水一戰的故事的優秀例文,以供各位參考。
背水一戰的故事篇1
背水一戰的主人公是誰?
背水一戰的主人公是韓信
背水一戰_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韓信的簡介:
韓信(前226年-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文學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杰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韓信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劉邦戰勝主要對手項羽后,韓信的勢力被一再削弱;最后,韓信由于被控謀反,被呂雉(即呂后)及蕭何騙入宮內,最后被處死于長樂宮鐘室。
背水一戰的典故:
公元前204年,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歇和趙國統帥陳余,率領20萬兵馬,集結在井徑口準備迎戰。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韓信這次領兵前來,一路上打了許多勝仗。他乘勝而來,其勢不可擋。但是他們經過長途跋涉,必定糧草不足,士兵不飽,戰馬也缺乏草料。我們井陘地方的山路很窄,車馬很難通過。因此,我倒有個主意,可派三萬兵從小路截斷他的糧車。你再把溝挖得深些,墻壘得高高的,固守營寨,不與他們交戰。這樣一來,他們前不得戰,后不得退,用不了十天,我們就可捉住韓信。”
李左雖然說得條條在理,可陳余是個書呆子,不聽從他的意見,反而說: “我讀過不少兵法。兵法上說,兵力比敵人大十倍,就可以包圍敵人;兵力比敵人大一倍,就可以和敵人對陣。現在漢軍號稱幾萬人,其實不過幾千人,況且遠道而來,疲憊不堪。我們的兵力超過漢軍許多倍,難道還不能把他們消滅掉嗎?如果今天避而不戰,別人會譏笑我膽小。”就這樣,陳余沒有采納李左車的正確意見。
韓信探知陳余不用李左車的計策,十分高興。于是他就把兵馬駐扎在離井陘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韓信又派出2000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后方,埋伏起來,準備襲擊趙營。然后,韓信再派10000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陳余探知韓信兵馬沿河布陣,哈哈大笑說:“韓信空有虛名!背水作戰,不留后路,這是自己找死!”天亮了。
韓信帶領后隊兵馬,打出帥旗,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殺來,趙軍立即迎戰。交戰后,漢軍假裝敗退,拋掉旗鼓,向河岸陣地退去。陳余不知是計,指揮趙軍拼命追擊。這時,韓信埋伏的2000輕騎兵,見趙軍傾出擊,立即殺入趙營,拔掉了趙軍旗子,換上了漢軍的旗子。趙軍追得漢軍退到了背靠漢水的陣地上。漢軍后退無路,于是他們返轉過身,一個個背水拼命死戰。趙軍久戰不能獲勝,士氣開始低落。后來,當他們忽然又發現背后自已的營壘上都插上了漢軍的紅旗,軍心頓時大亂,紛紛四外潰逃。
于是,漢軍乘機前后夾攻,大破趙軍。他們殺了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后,有軍士問韓信:“兵書上說,布列陣地要右后靠山,左前臨水。這次將軍反而令我們背水為陣,意然取得了勝利,這是什么戰術呢?” 韓信說:“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這是因為,置之死地,兵士們為保存自己生命便會拼死作戰;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敵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
這場戰役后,人們都稱贊韓信很有謀略。
背水一戰的啟示:
人的.勝利,不是直接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地取得勝利。人的智慧就想一條小溪,永遠不會干涸,在要用的時候就像在里面取水一樣。人總會遇到困難,我們就得不停地使用,這樣才使你的辦法越來越多,最后總會勝利。人總會受到挫折的。如果在這時候你驚慌失措,那將會釀成很大的禍害。所以,我們在有困難、要爭奪勝負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智慧,這樣才可以勢如破竹地幫你度過難關!
背水一戰的故事篇2
【成語】: 背水一戰
【解釋】: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韓信,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人。他是漢王劉邦手下的大將。為了打敗項羽,奪取天下,他為劉邦定計,先攻取了關中,然后東渡黃河,打敗并俘虜了背叛劉邦、聽命于項羽的魏王豹,接著往東攻打趙王歇。
韓信的部隊要通過一道極狹的山口,叫井陘口。趙王手下的'謀士李左軍主張一面堵住井陘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斷漢軍的輜重糧草,韓信的遠征部隊沒有后援,就一定會敗走;但大將陳余不聽,仗著兵力優勢,堅持要與漢軍正面作戰。
韓信了解到這一情況,非常高興。他命令部隊在離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到了半夜,讓將士們吃些點心,告訴他們打了勝仗再吃飽飯。隨后,他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要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換上漢軍旗號;又派一萬軍隊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陣勢來引誘趙軍。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不一會,漢軍假意敗回水邊陣地,趙軍全部離開營地,前來追擊。這時,韓信命令主力部隊出擊,背水結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也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忽然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在慶祝勝利的時候,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個故事演化出成語背水一戰,多用于軍事行動,也可用于比哺有決戰性質的行動。
背水一戰的故事篇3
生活中,你總會遇到這樣的機遇,它們就像賭博,成功了,腳下就將是金光大道;失敗了,腳下將成為萬丈深淵。不去抓,卻什么事也沒有,這樣的機遇,你敢去抓嗎?
敢,古人敢。赤壁之戰,有一個絕好的機遇擺在孫劉聯軍面前,反間計,火燒鐵鎖敵船,成功了,曹軍兵力受損,從此便是三分天下;失敗了,便會中對方埋伏,孫劉聯軍也會兵力大損,從此天下萬事萬物都將是曹操的。是抓還是不抓呢?周瑜一碗酒下肚,“眼花耳熱后,膽氣肅然生。”抓了!從此,史上便有了三國演義的傳奇。
敢,外人敢。自由戰爭,有一個極好的機會呈現在那幫被流放的逃犯面前,山高水遠,脫離英國的控制。成功了,他們便獲得了自由;失敗了,便是一死。而他們的子女還將終生成為奴隸,過著悲慘的生活。是抓還是不抓呢?他們看著那些英國民眾的自由生活,槍支交匯到一起。抓了!從此,這世上便有了大國雄起的傳說。
敢,我們的前輩們也敢。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個機會放在了鄧小平的面前。改革開放,提升國力。成功了,中國從此發展迅速;失敗了,便是國力大退,甚至于回到封建社會的生活中。是抓住還是不抓呢?鄧小平看著手中正握著的美國制造的`派克鋼筆,決心一下,干了!從此,人們記住了“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
當然生活中更多的是不敢。曾經有個故事,有一個商人來到了一個小鎮,說可以賣給小鎮居民一本能改變他們命運的書,要價卻高的嚇人。鎮長權衡再三,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后來,小鎮一直以農業生產為主,生活一直很貧困。當知道真相后,鎮民們后悔極了,后悔當初沒有買下那本書。原來商人賣的書是本礦產書大全,他們世代使用的制造鋤頭的金屬竟是黃金。但一個都沒有抓住機會,造就了他們終身的遺憾。
所以,抓住機遇吧,即使他有可能失敗,即使失敗會傾家蕩產,但生活就是這樣,不求完美結局,但求問心無愧,卑微的生,卻不如紅轟轟烈烈的死,與其后悔終身,不如破釜沉舟。沒有人會自甘平凡,抓住機遇,然后背水一戰吧!
【背水一戰的故事】相關文章:
背水一戰初中作文12-03
背水一戰高考勵志名言04-01
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中學中旗下講話12-03
背水一戰,勇奪勝利國旗下的講話12-01
高中學生背水一戰的勵志短句12-09
別讓故事只是故事勵志故事11-25
經典的培訓故事勵志故事11-30
睡前故事:冬天的故事12-07
睡前故事:士兵的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