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是由篇幅不長的故事和一句畫龍點睛式的哲理組成的,短小精悍,意味深長。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篇(一)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自知更可怕》。
葉存仁是清代的一名官員,先后在浙江河南等地工作過,為官清正廉潔律己律人。
因為政績卓著,葉存仁被調任省督,也就是當時的封疆大吏,葉存仁雇好船只準備赴任。
昔日的同僚們卻湊在一起商量起來。有同僚就說了,葉大人在任期間,對我們十分關心和照顧,如今調走了,我們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呀。也有的同僚很直白地表達愿望,葉大人在省里工作,希望以后能得到他的提拔。可同僚們只是商量著,誰也不敢動真格的,為什么呢?原來葉存仁從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賄賂,所以禮物湊上來,卻不知道怎樣送出去。有位師爺比較機靈,如此這般面授機宜,同僚們紛紛贊同。
同僚們來到江邊給葉大人送行,船只裝備妥當,可臨開船時,船家卻說船壞了需要修復。于是,葉存仁就和同僚們坐下來一邊敘舊一邊等待著。直到天完全黑下來,船只才修好,葉存仁向同僚們告辭,登船離去。
船開得不快,慢悠悠地行駛著。夜色中,岸邊有一艘大船快速追上來。葉存仁覺得奇怪,細看船上竟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師爺。
師爺拱著手誠懇地說:“葉大人待我們恩重如山,實在無以為報,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請葉大人無論如何也要收下呀。”葉存仁借著月光看到大船上載著幾只沉重的大箱子,心里馬上就明白了。
葉存仁馬上阻止大船靠近,嚴肅地對師爺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但是禮物堅決不收,你跟隨我多年,怎會不知我的秉性呢?”師爺急忙說道,就是因為熟知您的秉性,才出此下策呀。原來,那些同僚們認為葉存仁白天不肯收禮,一定是怕別人看到會有麻煩,便商量好晚上送。于是買通船家,推遲船行時間,然后趁著夜色,再用大船裝滿禮物趕過來。同僚們想得很美,晚上送過來,人不知鬼不覺的,葉存仁盛情難卻一定會收下。
葉存仁看到同僚們用心良苦,的確不忍再說他們,但也不肯收下禮物。他讓手下拿來筆墨紙硯,就著月光寫下一首詩交給師爺,“你們的心意我領了,我的心意就在詩里面。”
師爺只好乘船帶著禮物返回,同僚們展讀那首詩,“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詩的最后一句很明白,不是害怕別人知道,而是害怕自己知道。因為那是明知故犯,所以自知更可怕。
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畏己知”,那么,便會人人自律,社會和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篇(二)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登山境界》。
弟子問師父:我欲云游參學,并向眾生宣講佛法,不知可否?
師父說,你現在的修行還不夠,先去爬一爬那座山吧。
師父,我自小就在這跟您修行,那座山我不知爬了多少遍,為什么現在還要再去爬呢?
師父一笑,說,當你看到與兒時看到的不一樣的風景的時候,便是圓滿之時了。
他決定一試。
第二天,他回來了。弟子說,師父,我從來沒有爬到過那么高的地方。兒時,我只在山腳徘徊,看到一些花花草草便滿足了。然而,這一次,我爬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明白,原來山上有如此奇妙之景。師父,我現在可以遠行了嗎?
師父微微一笑,說:不行,還遠著呢。你再去試試。
這一次,他沿著昨日足跡往上攀登。到了昨日登過的最高處,已無可登之路。他想,今日所見,與昨日并無不同。難道要往上,才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可是,向上便是懸崖峭壁,如何能上?
思忖過后,他決定,冒死攀爬而上。
兩日過后,他疲憊且傷痕累累地回來了。但是,他臉上卻很高興,說:師父,上面的植物并不繁多,也不奇妙。可是,云霧在山間繚繞,恍如天境。這就是師父所說的“不一樣的風景”嗎?
師父微微一笑,說,不,還差得遠呢。你再去試試。
他顧不得疲憊與傷痛,再次前往。
三日過后,他回來見師父。弟子一臉平靜,說,師父,我決定留在這繼續跟您修行,直至圓滿。
師父拈須一笑。
許多年之后,師父圓寂,他下了山,云游講學,最終成為了一代高僧。
有一天,他跟他的弟子說起那時登山的經歷:
每一次登山,我都只注意腳下的風景,卻從未想過上面還有更妙的景致。在山腳,我以為見到的奇花異草已是稀奇之物,卻從未想過,山間的云霧更為神奇;登至山腰,見云霧繚繞,恍如天境,卻不知自己已為云霧所迷;而當你登至山頂,遍覽天下,才明白,何謂真正的“境界”。于是,你才真正明白自己的渺小,才不會滿足于曾經所見之景,才會向著更高之境勇猛邁進。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篇(三)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鋼玻璃杯的故事》。
一個農民,初中只讀了兩年,家里就沒錢繼續供他上學了。他輟學回家,幫父親耕種三畝薄田。在他19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的重擔全部壓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還有一位癱瘓在床的祖母。
八十年代,農田承包到戶。他把一塊水洼挖成池塘,想養魚。但鄉里的干部告訴他,水田不能養魚,只能種莊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這件事成了一個笑話,在別人的眼里,他是一個想發財但有非常愚蠢的人。
聽說養雞能賺錢,他向親戚借了500元錢,養起了雞。但是一場洪水后,雞得了雞瘟,幾天內全部死光。500元對別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對一個只靠三畝薄田生活的家庭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他的母親手不了這個刺激,竟然憂郁而死。
他后來釀過酒,捕過魚,甚至還在石礦的懸崖上幫人打過炮眼……可都沒有賺到錢。
35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娶到媳婦。即使是離異的有孩子的女人也看不上他。因為他只有一間土屋,隨時有可能在一場大雨后倒塌。娶不上老婆的男人,在農村是沒有人看得起的。
但他還想搏一搏,就四處借錢買一輛受扶拖拉機。不料,上路不到半個月,這輛拖拉機就載著他沖入一條河里。他斷了一條腿,成了瘸子。而那拖拉機,被人撈起來,已經支離破碎,他只能拆開它,當作廢鐵賣。
幾乎所有的人都說他這輩子完了。
但是后來他卻成了我所在的這個城市里的一家公司的老總,手中有兩億元的資產。現在,許多人都知道他苦難的過去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經歷。許多媒體采訪過他,許多報告文學描述過他。但我只記得這樣一個情節——
記者問他:"在苦難的日子里,你憑什么一次又一次毫不退縮?"
他坐在寬大豪華的老板臺后面,喝完了手里的一杯水。然后,他把玻璃杯子握在手里,反問記者:"如果我松手,這只杯子會怎樣?"
記者說:"摔在地上,碎了。"
"那我們試試看。"他說。
他手一松,杯子掉到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音,但并沒有破碎,而是完好無損。他說:"即使有10個人在場,他們都會認為這只杯子必碎無疑。但是,這只杯子不是普通的玻璃杯,而是用玻璃鋼制作的。"
于是,我記住了這段經典絕妙的對話。這樣的人,即使只有一口氣,他也會努力去拉住成功的手,除非上蒼剝奪了他的生命……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用作演講稿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人生的哲理故事11-13
哲理故事分享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