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哲理故事的感想
愿意放棄才不會苦,適度知足才不會悔;記住感恩才不會怨,懂得珍惜才不會愧。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哲理故事的感想,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哲理故事的感想篇(一)
裝滿依賴的花瓶剛裝修好房子住進去沒多久,父母便要求我搬過去與他們一起住。老兩口退休在家太寂寞了,房子又大。看著父母期待的目光,我答應了。
裝修好的房子閑置著太可惜,父母要求我租出去。于是我便到中介公司把房子掛了出去,當然租金要得挺高。掛出第二天,便有電話打過來說想看看房子。按照約好的時間見面后,我才發現,看房的竟然是個金發藍眼的中年老外,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交談中,我得知。他叫邁克,澳大利亞人,是本地一家外企的工程師,剛來,需要呆上半年左右。看過房子后,他很滿意,表示最近穩定下來后,就簽租房合同。
一周后,邁克給我電話,說突然接到緊急任務,要出差外地,等回來后再簽訂合同,希望房子給他留著。我答應了他。半個月過去了,邁克從外地打來電話說,還得呆幾天才能回來,問我房子租出去了沒。邁克在電話里流露出不好意思的語氣,我告訴他,還給他留著呢。一個月后邁克再次打長途給我,一再向我表示抱歉,說事情一直沒有做完……我在電話中笑著對他說:“給你留著呢,放心吧。”
其間,我也接到了很多要求租房的電話,其中的一個表示可以再加錢,但我還是沒有答應。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做,可能是為了信守當時給邁克許下的一份承諾吧。讓他對這個國家有信心有好感,相信這個國家的人。我一直耐著性子等邁克給我回復,而老媽卻在我面前多次嘮叨,租給誰不是租啊,非要租給那個外國人嗎,不然我們早就拿租金了。面對老媽的話,我無可奈何,只能是笑笑。兩個月后,邁克終于回來了,見面便向我表示抱歉,我友好地和他握了握手。簽訂合同后,邁克說他不習慣坐真皮沙發,讓我把沙發拉走,他喜歡中國竹藤沙發,他會重新買一套新的使用,并且希望我能夠同意,在不破壞房間和原有物品的情況下,允許他對房間進行裝飾。我當然同意了,人家花錢租房子,有權利增添擺設東西。
一次,我去邁克那里取房租,推開房門才發現,房間讓邁克弄得很雅致漂亮,真沒有想到邁克這么熱愛中國的文化,把房間裝飾得古色古香的,邁克告訴我,他很喜歡中國,喜歡中國的文化。時間過得很快,半年過去了,邁克要回國了,他說能夠住在我這里,很愉快。
退房那天,我示意他應該把高檔竹藤沙發拉走。邁克笑笑對我說:“當初買,就沒有準備帶回國啊,就留在這里吧,我以后還要用,年底我還會來的,而且每年都會來的,因為我愛中國。”邁克還告訴我,退房前他特意買了一個花瓶和一束花,是專門送給我的,那個花瓶代表他的心,為了他對我的信賴。如果沒有我的信用,他不會租到這么好的房子。
臨走時,邁克伸出雙手和我做了一個擁抱,在我耳邊說:“張先生,我還會回來的,希望你到時還能把房子給我留著,可以嗎?”看著放在茶幾上花瓶中盛開的鮮花,那里面裝滿了信賴,我使勁地點點頭,眼中涌出了一種感動。
哲理故事的感想篇(二)
到沙漠里養魚阿萊夫是到沙漠里養魚蝦的始作俑者。他創辦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阿萊夫水產品公司,立足沙漠,經過十來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以色列最大的水產品養殖開發公司。他的旗下,還有一個沙漠水產品養殖研究所,這在全世界絕無僅有。是什么促使阿萊夫異想天開地要在沙漠里投資養魚呢?
阿萊夫在到沙漠開發水產品養殖之前,就在他的家鄉從事水產品養殖,限于條件,總是上不了規模,還常常因與巴勒斯坦人的戰爭,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阿萊夫為此很是苦惱,但也無可奈何。一次他到內蓋夫沙漠游玩,不慎迷路。他在沙漠里苦苦掙扎三天,水盡糧絕。最大的問題是嚴重脫水,他企圖尋找到沙漠里的水,算他幸運,眼前,還真的出現了一個沙漠湖泊,在那個干旱的地帶,那水主要是冰川融化積蓄的。水倒是清澈見底,但又苦又澀,活命要緊,阿萊夫不顧一切地喝了下去。
就是這趟驚心動魄的死亡之旅,讓他產生了幻想。沙漠深處竟深藏不露那一片未曾開墾的水域,既然有一片水域,應該有更多的沙漠湖泊存在。這些湖泊,若是能投資養殖,那將是一筆巨大財富。他把這個想法向家人說了,家人以為他是在沙漠里驚魂,神經錯亂了。沙漠里的湖泊若能養殖,還會等到今天么!但阿萊夫執著地開始搜索沙漠里養魚的資料,但一無所獲。 這個世界上,迄今為止,從沒有誰首開在沙漠養殖的先河。他懷著一線希望,到希伯萊大學水產學院請教在沙漠里養魚的可行性,那里的教授說,我們研究的一直是常規養殖,至于利用沙漠湖泊資源養魚,對不起,我們還從未涉及過。阿萊夫失望了,但他并不死心,他一直耿耿于懷。都是水,沙漠里的湖泊為什么“另類”,就像沙漠不能種作物一樣不能養魚嗎?常言道,有水就有魚,難道那里真的不適宜魚類生長?他專程到那個湖泊實地考察,結果,讓他很掃興,水底撈月,偌大的湖泊,一個魚蝦也沒捕著。這么說,沙漠里的湖泊真的不長魚嗎?經過化驗,那里的水含鹽量很高,苦澀不堪,這是不是沙漠里的水不長魚蝦的真正原因?不,根據科學判斷,這恰恰說明沙漠里的水是最適合魚類生息的,否則,同樣是苦澀的大海為什么成了魚的家鄉!一意孤行的阿萊夫帶著魚苗出發了,他將那些魚苗放養在一個小的湖蕩里,年底,再到那里捕撈,唉,你還別說,那些魚比他在自己的魚塘里放養的同樣的魚長得還大還肥!阿萊夫歡欣鼓舞,于是,他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那塊不毛之地,自然沒人在乎,阿萊夫得到了免費使用的許可。
阿萊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生產的魚,因為是出自遠離塵囂的沙漠,沒有污染,正宗的綠色產品,進入市場,供不應求。現在,他將自己的水產品,注冊成沙漠商標,成了聲名遠播的品牌,這樣,他的魚在價格上就比同類魚蝦高出百分之二十。在他的影響下,以色列人在沙漠里養魚,蔚然成風。 在談到養魚的成功經驗時,阿萊夫深有感觸地說:“在一些人認為,沙漠是個灰姑娘,游離于人們的視線之外,沒有人真正想過沙漠,似乎那里什么都不可能;但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只要去行動就有可能。”
哲理故事的感想篇(三)
勇敢地坐在老板身邊
開會了,開會了!同事們紛紛往會議室去,辦公室文員陳娟因為接了一個電話,趕到會議室時,里面已經滿滿當當只剩了老板身邊一個空座兒。陳娟想找個角落站一站算了,但又覺得自己沒犯錯誤站在角落里灰頭土臉的干嗎呢,想干脆就坐了老板身邊的那個空座兒吧,又怕到時同事們嘲笑她是個馬屁精。正在猶豫的當口,不知誰使壞,在她背上猛推了一把,借著那勢頭,她只得往老板那兒走去。聽得身后幾個女同事竊竊地笑,陳娟咬牙想,回頭再找你們算賬。
會議開始了,老板大到展望公司未來,小到必須認真學習員工手冊,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若一直這樣也就罷了,可是他總要不時停頓一下,扭頭對著陳娟的臉問一句:“是不是呀?”或者用筆敲一下陳娟要忘記帶錢。遇到買票、買水時主動掏錢。與上司外出時,只要超過一小時,主動買水。不要讓對方買水給你——你買水時,付出的是兩元錢,得到的可能是工作、事業甚至愛情機會啊!的本子,說:“這個一定要記牢!”陳娟渾身那個不自在呀,臉上擺出虔誠認真的笑。嘴里不時應著老板的問答,手還得在本子上筆耕不輟——做會議記錄啊!可你看坐后排的那些同事,誰做這個啊?他們的耳朵有沒有帶來都是個問題。一場會開下來,陳娟那個累啊,一身的汗。
有了這次教訓,下次開會時,陳娟長了心眼,她早早地就坐進了會議室。可是誰叫她做的是文員的工作呢,她這邊屁股剛挨上板凳,那邊就有人叫:“陳娟,發傳真!”等陳娟心急火燎地忙完,那邊又只剩了老板身邊一個空座兒。
如是再三,陳娟也認命了,懶得再在這件事上跟同事們斗智斗勇了。老板又不是吃人的老虎,坐就坐唄。連老板身邊的空座兒都不敢坐,還能做別的什么事!心定了,也就坦然了。每次陳娟都面帶微笑地坐在老板身邊,耳里認真聽著,筆下認真記著。以前是為了做樣子,現在卻是真的要學習。
斗爭勝利了的同事們暗笑陳娟是個“倒霉蛋兒”,有時來打印文件,會將臉趨到陳娟跟前,模仿老板的語氣說:“是不是呀?小陳。”陳娟無謂地笑笑,隨他們笑鬧去,下次開會仍不卑不亢地坐到老板身邊的那個空座兒上去。
半年過去了。陳娟似乎真的成了老板的紅人兒。開會時他身邊的空座兒也成了陳娟的專座。最初,是同事們將陳娟推到那里去的,后來慢慢便約定成俗了。
一天又開會,開到最后,老板宣布了一件事:陳娟升任總經理助理。隔著好幾個人頭,老板吩咐做了幾年都原地踏步的辦公室主任:明天,你去再招一名文員來。
在職場混的人可能都抱怨過“得不到老板的賞識,怎么努力老板也不給加薪升職”吧?可是,當老板身邊有一個空座兒的時候,你不坐,偏要縮著頭躲在角落里。你恐怕沒有想到,這個時候的你在老板眼里,就是一個沒自信、沒能力、沒風度、沒修養的人!試想,一個想把公司辦好、錢掙多少都不嫌多的老板。怎會賞識這樣一個“膽小鬼”呢!
陳娟的故事告訴我們:想要老板注意到你,賞識你,就得不怕拋頭露面,就得在老板視線里晃悠,就得跟在老板的交談中,多方展示自己。所以,老板身邊的空座兒,你就大大方方地坐吧!
【哲理故事的感想】相關文章:
寶蓮燈的故事感想06-16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人生的哲理故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