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矛盾哲理故事

時間:2022-11-23 14:51:29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矛盾哲理故事

  事物內部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對任何事物,在任何時候,都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一個人不可能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要善于揚長避短、取長補短。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矛盾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矛盾哲理故事

  矛盾哲理故事篇(一)

  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么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矛盾哲理故事篇(二)

  釣起一條美麗的紅鯉魚,釣者欣喜的同時也有幾分哀憐。把魚裝入魚簍的時候,釣者忍不住問道:“看著你的同伴接二連三地被釣出水面,你難道不知魚餌里藏有魚鉤嗎?”

  紅鯉魚答道:“知道。”

  “知道有魚鉤還來吃魚餌,你太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了!”

  “我就是因為愛惜生命才吃魚餌的!”

  “你說的話讓我很困惑,我想聽聽你的解釋。”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個你應該聽說過。你是一個釣者,你說說姜太公與周文王誰是釣者,誰是魚?”

  釣者微微笑著,答道:“姜太公是釣者,周文王是魚。”

  紅鯉魚晃著頭說:“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只說對了一半。姜太公用直鉤垂釣作餌,誘使文王和自己談論天下大勢,最后與文王載車而歸做了周的太師。姜太公釣到了文王這條大魚,為自己建立不朽的功勛鋪平了道路,這是世人的普遍看法。我們再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看看:文王以求賢任能作餌,誘使姜太公來渭水垂釣,然后釣起太公做了周的太師,接著以太公為鉤治理國家開疆拓土,最終消滅殷商取得天下。試問,誰是釣者,誰又是魚呢?”

  釣者若有所思,說道:“看來真正的釣者是周文王,姜太公才是魚呀!”

  紅鯉魚繼續說道:“有時候,釣者和魚很難分辨。作為釣者,你的目的是得魚;作為魚,我的目的是吃掉魚餌。為了釣到魚,你不停地上魚餌;為了吃到魚餌,我必須躲過魚鉤。你從我的角度想想,你難道不也是一條魚嗎?”

  釣者微微地點起了頭,說:“是呀,我也是魚呀!”

  “現在你該知道,為什么你的魚餌里藏著魚鉤我還是地去吃魚餌了嗎?”紅鯉魚問道。

  釣者若有所悟,回答道:“這和我丟了魚餌又不斷地上餌是一個道理呀!”

  “釣者的使命就是不斷的下餌垂釣,有得魚的時候,有失餌的時候。今天我得餌不成反而被釣,那是我智慧不足機敏不夠,死了也沒什么遺憾。今天,你是一條吃了魚餌躲過魚鉤的魚,而我是一個失了魚餌賠了性命的釣者!”紅鯉魚嘆著氣地說道。

  “世人都知道釣者為釣者,魚為魚,卻不知道釣者是魚,魚也是釣者。今天我總算明白了,這也是一個釣者所能獲得的最大收獲!”說完,釣者把紅鯉魚放回了河里。

  矛盾哲理故事篇(三)

  華佗東漢末年杰出的醫學家。他技術全面,精通醫道,尤于外科,曾發明全身“麻沸散”用于剖腹開背、切除胃腸等大手術,特別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謙虛好學。華佗拜師學藝的故事,被后人傳為佳話。

  一次,華佗給一個年輕人看病,經望、聞、問、切之后,認為患者得了頭風病,可是他一時又拿不出來治療此病的藥方,急得束手無策,病人也很失望。

  后來,這位病人找到一位老醫生,很快就把病治好了。華佗聽后很是慚愧,便打聽到老中醫的住處,決心去拜師學藝。但華佗當時名噪四方,唯恐老中醫不肯收他為徒,于是改名換姓,來到老中醫門下,懇求學醫。老中醫見華佗心誠,就收他為徒。

  從此,華佗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虛心好學,終于獲得了治頭風病的絕技。當華佗滿師歸來時,這位老中醫才明白眼前這個徒弟就是名醫華佗,他一把拉住華佗的手說:“華佗啊,你已是名揚四海,為何還要到我這里受苦?”華佗把來意告訴了老中醫,并說:“山外有山,學無止境。人各有所長,我不懂的地方就應該向您學習。”

  啟示:我們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要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汲取人民群眾的經驗和智慧,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華佗拜師學藝,不恥下問的故事,就體現了這一點。

  矛盾哲理故事篇(四)

  據傳,孔子曾帶學生找老子請教。老子老了,正在閉目靜養,大概聽到了響動,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趕快請安道:“弟子孔丘特來候教。”半晌,老子張開嘴,用手指著問:“你看見我的牙怎么樣?”孔子說:“已經全掉了!”又問:“我的舌頭怎么樣?”孔子說:“還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靜養去了。孔子率學生告辭出來,并吩咐他們套車回家。學生很奇怪,問道:“您不是來請教的嗎?怎么還沒問什么就要回家呢?”孔子說:“老子指出,牙齒是剛強的,卻是柔弱的;舌頭是柔弱的,卻是剛強的?雌饋韯倧姷难例X敵不過柔弱的舌頭。這不是教給我了嗎!”

  (分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兩方面既相互依賴又互相排斥的關系,亦即對立統一。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根本不存在什么純而又純的事物。強和弱構成矛盾,二者缺一不可。)《孔子論弟子》:子夏問孔子曰:“顏回之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賢于丘也。”曰: “子貢之為人奚若?”子曰:“賜之辯賢于丘也。”曰:“子路之為人奚若?”子曰:“由之勇賢于丘也。”曰:“子張之為人奚若?”子曰:“師之莊賢于丘也。”子夏避席而問曰:“然則四子者何為事夫子!”曰:“居!吾語汝。夫回能仁而不能反,賜能辯而不能納,由能勇而不能怯,師能莊而不能同。兼四子之有以易吾,吾弗許也。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貳也。” (《列子•仲尼》)(分析:事物內部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對任何事物,在任何時候,都要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一個人不可能只有優點而沒有缺點,要善于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矛盾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矛盾的哲理故事04-03

自相矛盾的故事04-04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05-19

自相矛盾的故事版本03-15

自相矛盾的成語故事03-22

人生哲理語句 :智慧的代價是矛盾12-09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3篇05-19

自相矛盾的故事作文(3篇)06-02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