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看過童話吧,童話對兒童來說具有重要的發展價值,對教師和父母來說具有重要的教育學意義。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童話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 1
夏日的中午,一位瓜農躺在一棵巨大的山楂樹的濃蔭下乘涼。他看著面前綠油油的西瓜地埋怨起來:“老天真是不公平,這么粗的山楂樹,只結了很小很小的果子。而一根細細的西瓜蔓,竟結了三四個簍筐大小的瓜。”這位瓜農正在怨天尤人自言自語著,一陣風吹來,一顆被蟲蛀了的山楂從樹上落了下來,恰好砸在他的腦門上,他揉揉腦門頓悟過來:“多虧了老天不公平,如果樹上結了西瓜般大小的山楂,那后果就不堪想象!”
唯物辯證法認為: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由于山楂與西瓜各自特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殊本質,如生長規律等。因而,二者有著明顯的、不同質的區別。當然山楂要長成西瓜一般大小,對這位瓜農而言也許是個夢想,但這個夢想也可以變成現實。這就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山楂的生長規律,在一定的條件基礎上,使山楂的生長出現突變,如借助太空育種技術等。盡管如此,山楂與西瓜仍然具有不同的品質,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 2
“功夫之王”也有先天缺陷 很多人都知道“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功夫十分了得,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龍本來是有先天缺陷的。 中國功夫歷來講究“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眼睛不好為練武之大忌。可李小龍從小就是近視眼。李小龍曾十分坦誠地說:“因為我從小就近視,所以我從詠春拳學起,因為它最適合做貼身戰斗。”還有,他的兩腳不一樣長,右腳比左腳短5厘米。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左腳專事遠踢、高踢,如狂風掃葉;右腳專事短促的阻擊性踢法或隱蔽性踢法,近身發腳如發炮。同時,兩腳的不一致使他擺出的格斗姿勢優美別致、獨具特點,成為一種武術流派的典型。
【啟示】: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李小龍的人生經歷說明:只要充分發揮內因的積極作用,不悲觀、不消沉,與逆境抗爭,變不利為有利,同樣能夠成才,甚至做出通常情況做不出來的事情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轉化。眼睛近視、兩腳長短不一致對想要練武的來說是缺陷、劣勢,是不利條件,但李小龍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揚長避短,不利條件反而成了化被動為主動的有利條件。 該故事還啟示我們,要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雖然客觀條件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卻又給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李小龍正是在分析了自身客觀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有利條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了不利條件的影響,才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武術風格,成為國內外都掀起了“中國功夫熱”的“功夫之王”。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 3
天堂和地獄 兩只老虎路過一片肥美的草地,其中一只老虎見這里的環境優美,便留戀起來。 另一只老虎勸說道:“這里雖然景色不錯,便不見一只牛羊,它根本不適合我們的生存啊。”那只老虎不聽,在草地上居住了下來,結果沒幾天就餓死了。
【啟示】: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失去了與周圍事物的聯系,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發展的條件。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虎嘯深山,駝走大漠,是因為它們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位置才造就了生命的極致;任何事物只有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方式,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才是最好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只餓死的老虎無視聯系的客觀性,割裂了自身生存與周圍環境的聯系,對本不屬于自己的景色的留戀,對自己生存條件的'漠視,帶來了生存危機,決定了其生命的終結,也詮釋了天堂與地獄間的逆轉。這啟示我們:別人的天堂也許就是自己的地獄。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 4
唯物論部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內容來自客觀世界。
故事:即使是最巧手的婦女,沒有米也無法做飯。這個故事說明了物質條件的重要性,即沒有客觀存在的物質,就無法產生相應的意識。
望梅止渴
原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故事:曹操帶兵行軍時,士兵們口渴難忍,曹操便告訴他們前方有梅林,士兵們聽后口中生津,緩解了口渴。這個故事體現了意識如何通過想象和信念來影響人的生理感受。
掩耳盜鈴
錯誤觀點:主觀感覺決定客觀存在,否認事物的客觀存在。
故事:一個人偷鈴鐺時怕被人聽見,便捂住自己的耳朵。他認為自己聽不見鈴聲,別人也聽不見。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自欺欺人、主觀臆斷的人。
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
故事:這些成語都體現了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對、從實際出發的思想。例如,在教育中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辯證唯物主義部分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原理:事物聯系的普遍性。
故事:城門失火后,火勢蔓延到護城河中的魚。這個故事說明了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聯系和相互影響。
盲人摸象
錯誤觀點:割裂整體和部分的聯系,以偏概全。
故事:盲人通過觸摸大象的不同部位來認知大象,結果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全面看待問題,避免片面性。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
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故事:大海變成農田,農田又變成大海;星辰的位置也在不斷變化。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事物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
欲速則不達
原理: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故事:急于求成反而達不到目的。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急于求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理: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
故事:一點小小的火星可以引發大火燒遍原野。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新事物雖然起初弱小,但具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和生命力。
歷史唯物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部分
臥薪嘗膽
原理: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發憤圖強。
故事: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臥在柴草上、每天嘗苦膽以提醒自己不忘國仇家恨。最終他勵精圖治、發奮圖強,最終打敗了吳國。這個故事體現了艱苦奮斗和奮發圖強的精神對于實現人生價值和遠大理想的重要性。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原理: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
故事:這句話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表達了一種超越個人利益的崇高精神境界——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樂于奉獻。
【馬哲原理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馬哲結課自我總結范文12-01
幼兒哲理故事 馬云的高球哲學12-09
成功原理勵志故事12-09
2018考研馬原理的復習之略03-12
尼克胡哲勵志人物故事12-09
海豹人尼克胡哲的勵志故事12-02
馬的故事作文04-04
關于馬的故事04-08
高傲的馬故事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