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
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則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我覺得家風就是家里的規則,是一家子的風氣。一個孩子出去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不是她自己,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說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養。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化我要孝敬老人,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不能讓老人生氣。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人吃飯都是等家人全部都到齊了,假如老人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絕不能先吃的.,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形成了我們家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會始終保持下去的。
我家的家訓就是“英勇自信”,爸爸媽媽教化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放棄,要自信,要英勇的去面對,方法總是比困難多。爸爸媽媽教化我做一個陽光、主動向上的女孩子,不仰慕虛榮,不比吃穿;要多學習,多看書,做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的孩子。
爸爸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年過節都要回去探望他們。大人們都是孩子的榜樣,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的爸爸媽媽給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我的家是暖和和諧的家庭,我愛我的家,并且我家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始終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校有校規,家有家規”下面我跟大家說說我家的家風家規。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假如一個家庭里沒有好的家風家規,那么大家就會遠離不好的家風的家庭,漸漸這不好的家風的家庭就會很孤寂。所以每個家都應當有好的家風家訓。
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孝敬父母,敬重師長,懂禮貌,遵守諾言,講信義。父母始終告誡我:只有做到這幾點長大了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可以有好的.風氣,這樣我才可以讓自己走的更遠、身邊就會有很好的摯友同學們。
記得有一次,我跟同學約好i明天去動物園。可沒想到其次天,卻刮起了大風,我不想去。媽媽很嚴厲的對我說:“答應人家的事就肯定要守約,不能因為天氣的突變你就變更辦法。假如自己本身有很不得已事而不能去,那也要提前跟同學說好。記住定好的事不要輕易變更,這是遵守諾言。”媽媽的一番話讓我明白:我的做個守時守約的好孩子。
“百事孝為先”爸爸的這句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常常聽到。我從很小就知道見到年齡大的老太太喊“奶奶”年齡大的喊“爺爺”。在家里吃飯的時候我都要幫助我的爺爺奶奶夾菜。飯后給爺爺奶奶端水。有好吃的也會放爺爺奶奶嘴里一些,跟他們共享我的喜悅。在家里我會幫著媽媽整理家務,給下班回來的爸爸拿拖鞋。我自己能做的決不麻煩父母。在家他們都夸我是個乖乖女,我想對我的家人說:“有了你們的嚴格要求,我會越做越好。”
家風家規讓我學到了怎么做個讓大家信任的人,讓我知道了愛惜老人孝敬父母人人有責。在學校里要勤奮學習老師教的學問、跟同學快樂學習。我想我會是父母的乖孩子,老師的好學生,同學的好摯友,我將來會是國家的一個有用的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
我們家雖然不是什么名門望族,只是一個平平經常的人家,但是我的父母打小時候起就告誡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直到現在我還在用這些家訓監督自己。 如:“誠懇守信,清白做人”、“玩地時候開快樂心地玩,學習時認仔細真地學習”、“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小孩子都有一個天性——愛吃糖,我也一樣。
5歲那年,我自從吃了一顆糖后,就迷上了那聞起來香吃起來甜的味道。有一次,趁爸爸媽媽不留意,我?刷?得一下把桌子上的糖攥在手中,接著假裝上廁所把糖毫不客氣地吃了。隨后,我躡手躡腳地把糖紙扔到了床鋪底下,做完這些我快樂地笑了,心想:爸爸媽媽確定不會發覺床下那些糖紙,而我就可以大飽口福啦!正值我得意忘形時,媽媽來了,她眉頭緊皺一臉生氣的氣息:“兒子,你是不是偷吃糖了!”“沒有。”我一臉無辜的樣子。“那床底下的糖紙是怎么回事?”媽媽兇得像只豹子。在證據面前,我只好低下了頭。爸爸聞訊趕來,他拿起我的手用尺子用力敲我的手訓斥道:“爸爸不是跟你說了嗎,我們不怕做錯事,要誠懇,一個人要是沒有一顆誠懇的心,誰還會和他交摯友?誰還會信任他?兒子,爸爸希望你能明白?誠懇?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做一個誠懇守信的人。”爸爸這幾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深受啟發,從今我再也沒有偷偷做事了。 “誠懇守信,清白做人”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誠懇守信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知其他小摯友,讓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
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很多人在談論“家訓”這個話題,給我很深的印象。電視中,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如此諄諄教導:“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每一個家庭都應當有的家訓……”他說得特別中肯,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中國人素來講究“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這也讓中國成為聞名遐邇的禮儀之邦。你們雖然都是農村人,從來沒有華麗的言語和深刻的道理,但是,你們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最樸實的行動,讓我從小就明白“學禮、達禮、行禮”是我們做人的前提與根本。我想,“以禮待人”應當算是我們的家風了吧!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你們給我灌輸的“禮”的思想許多。小時候,在我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你們就起先教我“叫爸爸、叫媽媽”,稍稍年長一些,你們帶我出門,指著一個又一個生疏人,告知我:“叫叔叔、叫阿姨,叫爺爺、叫奶奶”,所以,從小我就養成了叫人的習慣,別人都夸我有禮貌。但我知道,是你們培育出我的良好習慣。
有時候,你們也對我特殊嚴厲。還記得那時,我和鄰居妹妹吵架,哭得很厲害,你們不問青紅皂白,就讓我向她致歉。其實,當時我是很生氣的,咬緊牙關,眼睛憤憤地盯著你們,心中充溢懷疑,眼淚只是從眼角流下,咸咸的`、澀澀的,流進嘴里。在你們的“逼迫”下,我很不情愿地說了聲“對不起”。事后,你們告知我:“姐姐應當讓著妹妹,何況妹妹還是客人!”你們還告知我“嚴是愛,松是害,不管教,要變壞”的道理,以前,我還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現在我最終理解了,而且還將受益終身!
爸爸,媽媽,我想真心地對你們說一句“感謝”,感謝你們讓我從小就學會了“禮”,感謝你們教會了我怎樣守禮,怎樣禮貌待人,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我想,我會讓“禮”這一家訓在我們的家庭中永久持續下去!我更希望“禮”這一美德在我們的華夏大地上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5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著嚴格的家風家訓,你想知道嗎?現在就和你介紹小時候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吧!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著我到鄰居家阿姨去玩,阿姨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一到阿姨家就被那些可愛的玩具吸引住了。一個特別精致的芭比娃就像真的小孩一樣:小巧玲瓏的小臉上,嵌著一雙圓滾滾的黑眼睛,一頭金黃的頭發卷曲,可愛極了。我愛不釋手,一會兒轉轉她的頭,一會兒伸伸他的胳膊,玩得用心致志。媽媽幾次用大大的眼睛盯著我,我仿佛都沒有望見似的,接著快樂的玩著。媽媽最終忍不住了,跑過來打算拉下芭比娃,我用力一奪,芭比娃的頭被我拉下來了。這時阿姨家的小孩回來了,望見他心愛的玩具頭都掉了,就大聲地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說:“還我芭比娃,還我芭比娃!”他氣概洶洶的跑來,邊推邊打,我站在那里就像木頭人似的,忍不住也大哭起來。媽媽二話沒說,狠狠地抽了我幾下,就去勸慰阿姨家的小孩了,并對她說,下次買個新的給他。
回到家里,媽媽罰我站了一個多小時。然后嚴厲地對我說:“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兩個星期不許再吃零食了,把省下的錢給阿姨買個新的芭比娃去。”媽媽說話算話,那兩個星期里媽媽真的沒有給我一分錢。看著別的孩子吃好吃的`零食,媽媽就要再教化一次。
“不經主子的允許,絕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就是媽媽對我的教化,也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的一部分吧。我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漸漸長大,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我為我家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而感到驕傲。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6
說起家訓,我也不知道我們家的家訓是什么,但我總聽媽媽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或許它就是我們家的家訓吧!
有一次,學校在每個班里選擇幾名美術作業畫的好的人去畫一副主題是“防止環境污染”的畫,還讓用4k的素描紙畫,我當時就傻了眼,心里默念著: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我。可是老師偏偏把我選上了,當時我真是又傲慢又發愁,心里想著:哎呀,這幅畫該怎么畫呀?多會兒才能畫完呢?我中午回到家,臉上露出不興奮的表情,媽媽似乎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問:“怎么啦?誰又惹我們家珍寶生氣了呀?”我把這件事情告知了媽媽,媽媽就說:“沒事兒!一點一點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幸虧離交稿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我就先起了一個稿子,后來我每天畫一點,休息日多畫一點,不知不覺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氣把畫兒畫完了。原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就肯定會取得勝利的。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英語我學的一塌糊涂,那些單詞我都不會念,怎么背都不會,直到把二十六個字母都學完,我卻只背會幾個單詞,直到考試,模模糊糊的`進了考場,結果考試成果一塌糊涂,分數讓我特別失落。心想這成果回家肯定會被重重的責罵,但卻只聽到媽媽這樣一句話:“我們給你報一個英語班吧!這樣,你就可以多學英語語法,提高英語成果。”之后我每天回到家里聽錄音,課間背單詞,一點一點,課文里的單詞我都認得了,后來我的英語成果就一點一點的提高了,最終我不僅駕馭了課上的內容,還學了不少課外的單詞短語。后來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呀!
我特別感謝我們家的家訓,是它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困難;是它讓我在失落的時候振作起來;是它讓我的學習成果名列前茅。我特別感謝我們家的家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7
家風是寫出來掛在墻上呢?是在父親母親的話語里呢?還是打小兒就藏在了心里呢?一個詞,一句話,一段家庭的回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風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家規是一種嚴格的祖訓,自古以來,家家家戶都有立家風家規的傳統和習慣。那么我家的家風又是什么呢? 不由得想起從小爺爺在我耳邊的吩咐:“做人肯定要誠懇守信!”
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下午,下課了我從抽屜里拿出書包打算放學回家,卻意外地發覺抽屜里頭似乎有一樣東西,拿出一看,是一塊很精致的手表,手表的表盤中間還有很可愛的卡通形象,看著就讓人好喜愛,不由得有點動心了。我瞻前顧后了一下,同學們也都在忙著整理自己的東西,沒有人留意到我,我下意識將手表攥在了手心里,應當沒有人會看到吧,它是誰的?為什么會在我的抽屜里?是下午活動課其他班級的同學落下的嗎?要是發覺丟了會很焦急吧……可是它又是那么的可愛和精致,不管那么多了,反正又不是我偷的,是它自己在我的.抽屜里的,對,想到這里,我的心噗噗地跳地更快了,它歸我了!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很得意地向爺爺展示我的“戰利品”,我卻突然看到了爺爺凝重的表情,“這不是你的東西,做人肯定要誠懇守信,不屬于你的肯定要還回去。”爺爺那深邃的眼神仿佛要穿透我的心,看的我不由得低下了頭。
這一幕雖然已經過去了許多年,但是只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它又會立刻出現在我的眼前,爺爺意味深長的話語和深邃穿透的眼神時刻烙印在我的心頭,“做人肯定要誠懇守信,這樣才能頂天立地!”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將牢記并始終秉承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8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則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注意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耀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線。
從小,父母教化我們要仔細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育我們分清黑白,仔細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化我們堅持不懈,遵守法律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學問,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記得去年寒假接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家的家風什么呢,爸爸說: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忍一時一帆風順,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就是“寬容、換位、同等、敬重” 同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著真誠、敬重、友善、禮貌的看法相待,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時一帆風順,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不是軟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
所謂寬容是指人處世有度量,不苛求。能夠有諒解、克制、包涵的胸懷。俗話講:“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說的即是寬容。
但是寬容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著人們學問不斷地豐富、才智不斷地增加、修養不斷地提高,才漸漸感悟出來的.人生道理。也就是說,它是與人的思想品性、社會閱歷、人生理想、文化修養等因素休戚相關的。
寬容是一種人生的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原則,還是一種思維方式。人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需同各種各樣的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9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諧,家人華蜜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妙。可以說,“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當。年糕的.制作方法可簡潔,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起先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愿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后,肯定不要遺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么,奶奶告知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美麗。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起先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著很多棗,一色的紅,可美麗!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后,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搟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干,笑瞇瞇地在旁邊看著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潔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著隊,等待著跳進鍋里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終一道菜上桌后,年夜飯就起先。和家人一起,吃著餃子,看著春晚。窗外,天空閃著五彩繽紛的光。這是多么華蜜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么一般而又別出心裁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著我們對家人的祝愿和對祖國的希望!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0
許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假如要說也有什么家風家訓,那肯定是爸爸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的家庭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始終其樂融融,在小區里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愛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常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娘,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許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愛吃,以后常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項須要探討,起先大家嘰嘰喳喳發表看法,實在不能統一,最終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父母總是耐性勸告,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父母也沒有絲毫指責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聽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敬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盡可以由著他們來。
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知其他小摯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小故事07-24
家風家訓小故事通用03-02
家風家訓故事優秀06-22
家風家訓故事06-21
優秀家風小故事08-07
廉潔家風家訓故事08-03
我的家風家訓故事12-09
家風家訓故事作文11-29
優秀家風小故事作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