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三毛的內心深處,撒哈拉沙漠是夢中情人,是不能解釋的屬于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莫名其妙,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題記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隨著三毛的身影一同品味著沙漠中的生活,字里行間都充滿著異域風情,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的細膩而別有一番風味的文字里,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熱愛在流淌,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在浸潤……三毛,原名陳懋平,因學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為陳平,上學時期,曾常常逃學去墓地看書,長大后,她又放棄城市中的生活,去往枯燥、單調的撒哈拉沙漠,當她踏上廣袤的撒哈拉,確定要在這片大地上追尋前世的鄉愁,和荷西一起。
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的惡劣環境,生活方式落后,水源、物質極其匱乏,沒有任何家具的房子,她甚至將生命中最神圣的婚禮也在沙漠中舉行。沒有家具,那就自己做,她和荷西一起動手設計房子,買石灰水泥糊墻,補窗戶,用麻布制作彩色條紋窗簾……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過的幾乎與其他撒哈拉威人“格格不入”,成了一個真正的藝術殿堂。同時,她也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的真實的面目,她帶著相機拍下極其荒僻地區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并且,隨身帶著醫藥箱,為貧苦的撒哈拉威人義務診治,自己都沒有太充裕的生活用品和食物也分發給當地的各個家庭。她用以中國人特有俠義和分享的精神,將東方的慷慨散播到這個偏僻、凄涼的撒哈拉。在有著古老文明和沙漠舊俗的撒哈拉傳播著現代文明。撒哈拉,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三毛的撒哈拉是一個天堂,除了三毛的撒哈拉,世界上再也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
直到某一天,三毛又如她小時候那樣不按常理出牌,流浪到了遙遠的天國,雖然那個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瀟灑——永遠的三毛不在了,但是撒哈拉同她依然在我們心中。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01-08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語錄04-08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04-13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0-20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范文800字04-15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心得04-20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04-30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心得09-09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作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