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作家的童年故事
每個作家在童年時都有相似的成長環境,比如都是愛學習,或者愛閱讀作為契機。作家們也有專屬他們自己的童年時光。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作家的童年故事的相關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于作家的童年故事篇(一)
屠格涅夫(1818-1883)的創作在俄國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寫過詩歌,在四五十年代寫過劇本、隨筆等體裁的作品,一生中完成了許多優秀的長篇、中篇和短篇小說。他善于體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思潮,關心重大社會問題,努力追求生活真實,在將近半個世紀的創作生涯中,透過一系列的作品,敏銳地反映了俄國解放運動和社會思想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他在藝術上所做出的成就是卓越的。比如他在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表達,對于大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長篇小說的結構以及發展俄羅斯文學語言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對于俄國和世界文學界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他是俄國現實廣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于一八一八年十一月九日出生在俄國中奧遼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童年是在他的母親的一個莊園斯巴斯科耶一盧托維諾活村度過的。他的一部分作品也是在這里完成的。奧遼爾省一帶自然風光秀麗,給屠格涅夫以深刻的影響,有助于他描繪自然景物卓越才能的成長。 屠格涅夫的母親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屠格涅娃是個非常任性、專橫的女地主,貴族的偏見和惡習在她身上十分突出。她很殘酷,經常體罰仆人,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不把農奴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瓦爾瓦拉·彼得羅夫娜的這種性情也表現在對等兒子的態度上。她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才。屠格涅夫后來回憶說:“在我生長的那個環境里,打人、擰人、拳頭、耳光等等,簡直成了家常便飯。”農奴主的殘暴行為,是屠格涅夫所難以容忍的。童年時代的屠格涅夫就憎恨農奴主的暴行。
關于作家的童年故事篇(二)
瓊瑤, 1938年生, 原名陳喆,筆名鳳凰、心如,是湖南省衡陽人,后為臺灣著名女作家,作品深受大陸讀者喜愛。
瓊瑤的父母對兒女管教很嚴格。她除了在父母的指導下讀書識字以外,還兼顧照看弟弟、做家務等工作。媽媽一有時間就給她講故事,講嫦娥、講七仙女下凡到人間洗澡的傳說, 教她背唐詩。李白的詩是她最喜愛的, 如“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等。
8歲時, 她進了上海市第16 區國民小學讀書。由於母親的早期教育,對語文有著特殊天賦的瓊瑤,在上學的第一天就能一字不漏地通讀整本國文課文,使教師大為驚訝。
同學們也紛紛向她投去贊佩的目光。為了更好地培養這個出眾的學生,老師課外總要給她增加學習任務,對她要求得格外嚴格。而瓊瑤每次總能出色地完成作業, 成績在班級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有個墻報欄。有一天經過報欄時,她看到了一個題目叫《小狍的自述》的作文, 文章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和流暢感人的語言深深地吸引了她。回家后,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靜,一種強烈的、遏制不住的寫作欲望撞擊著她的心扉。年僅8歲的她, 急切地鋪開作文簿, 一氣呵成寫完了一篇充滿純真感情的作文《我的母親》。從此以后, 她堅持練習寫作。9 歲的時候, 她在上海《大公報》副刊兒童版發表了一個短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這是她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編寫的。16歲時, 她又以她母親的字“心如”為筆名, 寫成小說《云影》, 在當時臺灣最有名的《晨光》雜志上刊登。
從此以后, 瓊瑤一發而不可收拾。強烈的創作興趣使她又寫成了《窗外》、《匆匆、太匆匆》、《穿紫衣的女人》等40 多部小說, 成為世界多產作家之一。她的原著已有49部被改編成電影。
關于作家的童年故事篇(三)
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現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丹麥中部富恩島上的小鎮奧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貧困不堪。父親是個鞋匠,生意清淡,母親靠為人洗衣服掙點錢貼補家用。一家人常常為了生計問題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貧困和孤寂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父親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獨生兒子身上。他對兒子說:“我的命苦,沒有撈到念書的機會,你一定要有志氣,要爭取學些文化,使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
父親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沒有忘掉對兒子的啟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間狹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張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一條凳子。但父親卻為兒子布置了一個藝術的環境:墻上掛了許多圖畫和裝飾品,框子上擺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還有一個矮書桌,上面放有書籍和歌譜,門上貼著一幅風景畫。父親常在勞動之余抽時間陪安徒生玩。為了排解兒子的寂寞,常常給他講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
有時,為了調節一下氣氛,父親還特地給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麥著名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朗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這些劇本里的故事啟發了安徒生,他經常把大人們講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設想演繹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個戲劇導演,他把櫥窗上父親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劇中人物,做各種戲劇表演。他還根據自己的現實生活,開始編木偶戲。為了擴大他的精神世界,父親帶他外出觀察各種人物神態及行為舉止。他看到在這個世界里活動著生意人、手藝人、店員、乞丐、貴族、地主、市長和牧師。他不理解為什么這些人之間生活水平相差那么大。
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單的安徒生白天獨自呆在家里玩木偶戲,有時也到一個同情他的鄰居家玩一會兒。在那里,他第一次聽到“詩人”這個名詞。主人知道他喜歡演戲,偶爾也給他談起一些他未聽說過的劇作家和劇本的名字,這更激起了他對戲劇的想象。
14歲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有個劇團到奧登塞來演出。安徒生跟一個散發節目單的人交上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后臺的一個角落偷偷看戲的機會。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天地,決心要當一名藝術家。
1819年9月5日,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他到一個裁縫店里當學徒的安排,只身來到哥本哈根。歷經多次碰壁,當演員的希望成為泡影。后來,經皇家劇院負責人拉貝爾安排,他閱讀了不少著名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寫了很多詩作和劇本。此后,便進入了創作旺盛期。
182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書《阿馬格島漫游記》,上演了第一個劇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從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安徒生致力於童話創作。他的童話作品客觀存在到了國內外廣大讀者的喜愛。人們稱他是“世界童話之王”。
【作家的童年故事】相關文章:
作家們的故事作文05-26
作家們的故事作文(2篇)06-03
作家們的故事作文2篇05-26
作家們的故事高考滿分作文12-05
模仿名人簽名的作家人生哲理故事12-09
作家的經典語句10-20
我的童年故事02-20
有趣的童年故事12-23
童年的故事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