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3篇
篇一
隨著我國科技日益發達,許多曾經人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變成現實。
神十飛行中進行的太空授課將通過天地互動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現象,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中國第一位“太空老師”。授課內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航天員將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并與地面開展雙向互動交流。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現象,真讓人耳目一新。王亞平講了個笑話:“如果詩仙李白住在天宮里生活,就寫不出“飛流直下三千尺”這句詩了。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著跟斗前行,而當它自身旋轉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著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了!驚嘆!神十飛天,太空對接,美女航天員王亞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教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授太空科學知識,她鏗鏘有力的聲音透過云層,傳遞到全國乃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地球母親也不禁為之震撼。應該說,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志著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著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伸出了橄欖枝。此次,王亞平作為中國航天員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并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秘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游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說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篇二
前幾天,我們看了王亞萍老師在天宮一號的“太空授課”。她在太空里做了很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有雜技,陀螺,單擺,水膜,水球,圓周運動。
先說雜技吧。在地球上雜技要練好久,很危險。可在太空中,就顯得輕而易舉,懸空打個滾就可以了。就像成了大力士,一根手指都可以把一個人舉起來。
大家都知道,陀螺是人們小時候的玩具之一,在太空,把它浮在空中并給它一個干擾力,笨笨的陀螺就開始翻滾。但若是先讓它旋轉,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
“單擺”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可它在失重狀態下是不成功的,但如果給它一個很小很小的力量,它就會做“圓周運動”
王亞萍老師做我最喜歡的水膜時,我目瞪口呆。這水膜和生活中的面膜差別太大了。抽出水后的金屬卷上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個:失重!短短二字富有智慧,科學,太空真有趣!
這幾個實驗不要看簡單,但其背后蘊藏的物理知識卻是令人驚奇的。
有人問:“太空中的生活用水是不是循環使用的。”對于這個問題,指令長聶海勝老師告訴我們:“飛船中的水是從地球上帶來的,但目前還不具備循環利用功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對神秘的太空感興趣,愿意為航天事業發揮出更大的力量。向“中國夢,太空夢”的實現靠近!
篇三
陳位莊小學觀看太空授課總結6月23日上午,結合學校“中國夢我的夢”主題系列活動,陳位莊小學師生利用休息時間,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了中國首次太空授課視頻。
這次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由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和另外兩位宇航員在天宮一號里為全國青少年演示講解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航天員們在天宮一號里分別進行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水膜和水球等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同時,人大附中作為“地面課堂”,通過視頻通話形式與空中課堂的宇航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授課即將結束時,宇航員們熱情鼓勵同學們努力學好科學知識,不斷探索科學奧秘。
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么強大的綜合國力、扎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的太空授課,王亞平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著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神舟十號的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增強了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崇尚科學、探索航天知識的熱情與夢想。觀看完直播視頻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將“我的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愛我中華、心系國防,努力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富強奉獻自己的力量。
【太空授課觀后感】相關文章: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05-17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3篇05-12
太空之夢作文04-22
擁抱太空作文04-20
夢幻的太空作文04-14
我的太空夢03-29
關于太空的作文12-05
太空之旅作文06-12
教師線上授課總結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