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馮志遠的觀后感3篇
【第1篇】
看了電影《馮志遠》心靈又一次被洗滌,靈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種為教育事業獻出自己青春和熱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種無私的敬業精神,忘我的工作熱情,高尚的師德,深深打動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馮志遠——四十幾年扎根西北,獻身西北教育,一個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電影的展開與延續那么平淡,平淡得幾乎讓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節:浩瀚又缺少生機的黃沙漠,貧窮又落后的大西北,一個來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學畢業生,被安排到一間狹小的屋子里開始了他的教書支邊生涯,與孩子的點點滴滴平凡的如沙塵……可是,當電影快要結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這次電影看得真正有意義!當看到失明后的馮志遠老師躺在病房里的時候,我感覺喉嚨一下子堵得難受,眼淚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樣的一段人生啊:那個有著先天性眼疾的馮志遠老師,遠離了大上海的妻兒,在黃沙漫天的西北黃土地上無聲無響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無法執教。四十多年哪,這漫長的時間,電影沒給我們展示多少馮老師的生活困難,可是這四十多年的艱苦生活和嘔心瀝血的付出終于使他的眼疾復發,當滿頭銀發的馮老師坐在桌前會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時的他耳邊是不是還回想著當年那個學生張建華單純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學呢!我也不知道馮老師眼前有沒有浮現出調到另一所學校時晚上房間外那兩排由學生手捧著為他照亮道路的紅燭光,我更不知道馮老師腦海里還記不記得眼睛剛失明時學校為家長及學生負責不得不讓他停課時他心里曾經的失落與傷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說,他曾經為之付出的幾萬莘莘學子耳邊肯定會常常回響著馮老師課堂上朗朗的背書聲,腦海里會展現出馮老師課堂上活潑有趣的情景,記憶中會浮現出與馮老師勞動時他娓娓動聽講述的三國故事……
這一切的一切,這平凡中的無私,不正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最高體現嗎?不,應該說是作為一個人擁有高尚人格的最鮮明體現!
也許有人說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遠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兒,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陰留在了大西北,與黃沙為伴,與貧窮為伍,生活孤孤單單,可是我覺得:或許馮志遠老師就是為那片黃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價值在那里得到了體現與升華,古人說得好: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我自始至終沒有聽到馮老師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語,但我卻分明通過失明后的馮老師給學生背誦的那篇《岳陽樓記》中明白了他的心跡: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正是如馮老師那樣的平凡而偉大者,才聚成了中華幾千年挺起中國的脊梁!而我無法不從這許許多多的中國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來中國人的那份堅忍、那份剛毅、那份大愛……正如馮志遠老師,沒有親情的付出,沒有索求的奉獻,才贏得了那么多的愛戴,才譜就了讓人感慨涕零的奉獻長歌,我也才真正讀懂了馮志遠老師那段獨白中的深刻內涵:我是一顆種子,從遙遠的南方漂流到這生長著紅枸杞的地方,這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愿做一顆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那一顆顆會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無法遏止的繼續付出的渴望,是他們讓這大愛充盈在天地之間,生生不息!
【第2篇】
什么樣的老師是好老師?電影《馮志遠》就是最好的詮釋。具有四十七年教齡的教師馮志遠是那么的樸實、簡單。那份教師崇高的職業精神,讓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影片一開始,退休了的馮老師望著陪伴他教師生涯的沙漏。沙子通過細細瓶頸下落,而他的眼神里則充滿著對往日歲月的渴望。年輕時候的馮志遠,只身一人來到了偏遠沙漠地區的鳴沙中學執教,前途就如同茫茫無際的沙漠,看不見一點指向。由于各種原因,學校輟學的學生增多,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馮老師選擇的是勸導家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讓孩子上學。不負眾望,馮老師教導下的孩子們日益進步,也和學生們打成一片。當得知學生抱怨語文課無聊,就創造條件,進行課堂表演。他們所表演的課文《海燕》在高聲朗誦和富有沖擊力的音樂下,更顯氣勢磅礴,也賦予了馮老師海燕般無畏勇敢精神。可惜受到上級領導的指示,馮志遠要調到別處任教。不舍老師的學生手捧蠟燭,夾道送別充滿淚水、不忍離去的馮志遠。
由于先天性的疾病,馮志遠的眼睛在教書三十多年后徹底失明。可是,他不顧學校領導的勸告,堅持在課堂上繼續他一直鐘愛的職業。最終,公開課《岳陽樓記》聲情并茂的朗誦感到了所有在場的師生,與其說是朗誦課文,不如說是道出自己多年教學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緣由。馮志遠這一“生命不息,教書不止”的精神鼓舞了學校全體師生,校長還專門為他訂制了黑板,讓他板書時不會“重字”。學生當然也懂得了關心,每次老師的飯碗總會有更多的咸菜。可是,身子始終還是撐不住,在堅持任教四十七年后,他離開了熟悉的學校,離開了讓他自豪無比的教書講臺。
在影片中,馮志遠并沒有多少在講臺教學的職業鏡頭,更多的是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理解,甚至在失明后幫助困難的學生賣紅棗。老師固然可以教會我們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教會我們更多課本上沒有的,受益終身的道理。馮志遠是一個以身作則的老師,他用自己的行動感化了所有的學生,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還懂得更多,更多……教師,就是應該具有這樣的職業操守。無論在講臺上、講臺下,教師更應該學會潛移默化地教導學生,而這些受到影響的品德、思想不是任何知識可以彌補的。
可惜的是,面對一個真實而且不錯的題材,編導并沒有花太多的心思對電影進行更多的創新改造,與所有先進性教育電影一樣平庸,只是講了一個故事,加上說了一點道理。希望日后能看到更為優秀的教師題材影片。希望有更多的優秀電影展現在觀眾面前。
【第3篇】
你是一棵傲立的蒼松,
面對困難,永不退縮;
你是一只辛勤的蜜蜂,
默默勞作,永不疲倦;
你是一只大漠的紅燭,
燃燒了自己,
照亮了千萬個孩子的心靈;
你是愛心的天使,
感召了所有教師的心愿。
你是清貧的,但你又是富有的,
那遍及天下的莘莘學子,
是你一生最值得驕傲的財富;
你是平凡的,而你又是偉大的,
執著追求,至死不悔,
為大西北落后的教育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走進你的心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
什么是“師愛”,
一種深入到靈魂深處的
博大的愛,無私的愛!
——這就是將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給西部教育事業的馮志遠老師。
一九五x年,從東北師范大學畢業的馮志遠老師響應國家號召,懷揣一腔熱血自愿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支教。剛到中寧縣鳴沙中學時,條件十分艱苦,透風的土坯房 ,冰冷的土坯炕,冒煙的土爐子,藥瓶改制的煤油燈,每月十四斤的糧食供應……許多支教的年輕教師都俏然離開了學校,馮志遠沒有走,他義無返顧地留了下來,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毫無保留地灑在了寧夏這片貧瘠的土地上,辛勤工作四十三年,喚醒了中寧孩子蒙昧的心靈,換來了桃李滿天下,理想在矢志不渝的奮斗中實現了。所以說,馮老師是個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啊!
馮老師雙目失明,又身患重病,在我們為那位病榻上的老人百般惋惜、感嘆時,而他卻淡然一笑,一切都在他的樂觀大度中釋懷了,留在他心中的依然是他孜孜不倦教誨學生的美好往事。這是怎樣一種寬廣的胸懷,這是何等博大的情懷!是什么使他如此的從容,九死不悔呢?這就是馮老師內心深處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真摯的熱愛之情。所以說,馮老師是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把工作作為自己事業去做的教師啊!
馮老師不光有高尚的師德,還具有高超的教學水平。名牌大學畢業,本來就知識淵博,再加上孜孜不倦的勤學苦練,馮老師成了中寧縣最好的老師,他上的《海燕》一課是“情景式教學”的大膽試驗,新奇的情景教學使同學們興趣盎然,邊遠地區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在他的化育下萌生了綠芽,他不愧是寧夏教育改革的先驅。他不顧自己視力的下降,經常備課、批改作業至深夜,拿著放大鏡艱難地看書的情景,這些都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追求真知,刻苦鉆研的光輝的人民教師的形象。
影片中最使我感動的是馮老師在雙目失明后堅持上課的情景。由于長時間的勞累,本來就視力不好的馮老師最終雙目失明,校長勸他退休,遺養天年,可是對事業、對學生強烈的愛使他舍不得離開講臺,在他的一再請求下,校長同意他只代歷史課。從此馮老師靠記憶上課長達五年,直到有一天,他積勞成疾,暈倒在了講臺上,看到此情此景,眼淚無聲地從我眼角滑落,多么可敬的教師啊!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何等博大的情懷! “作為丈夫,我愧對自己的妻子,作為父親,我愧對自己的兒子,做為老師,我又愧對你們,因為我不能再為你們傳授知識了……”。這是馮老師在身患重病不得不離開中寧時為關帝中學的全校師生所上的最后一課。多么感人的場景,馮老師舍小愛成大愛,將自己的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教育事業,還說對不起學生,我從中感受到的就是馮老師為人師者那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
四十三年的漫漫旅途,傾情奉獻的無怨無悔,馮志遠融入了這片黃色的土地,聽到了外人不能聽到的流沙的聲音,手捧細沙,緩緩滑落,淚水無聲地滑過臉頰,這種情懷有誰人能理解?時間啊,請你停留下來,將這最美的畫面定格,珍藏于每一位教師的心靈深處,化作洶涌的潮流,托起希望的明天。
有志于教育事業的教師們,讓我們像馮志遠那樣成為堅不可摧的賀蘭石,在歲月的磨礪中,執著地守住心中那片希望的綠洲;讓我們發揚馮老師那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的精神,將愛無私地撒向那些渴求知識的孩子們;讓我們的人生像馮志遠那樣雖然平凡,但卻美到極致。
【馮志遠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謝志遠著)課后答案下載04-02
馮侖勵志的話05-09
馮侖經典語錄大全05-11
韋應物:長安遇馮著03-31
馮益東的創業故事04-22
馮侖經典語錄精選大全05-07
漸行漸遠05-11
水色南天遠經典語句04-18
流風逝遠作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