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1
央視《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即將開播,一個主打“漢字文化”的節目在這個夏天一夜爆紅,正是因為它觸動了國人最敏感的神經。《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不僅僅是一場漢字聽寫,在考詞釋義、例句演示、專家解說過程中,還涉及到歷史、化學、物理、生物等各學科知識。伴隨著節目緊張的氛圍,我坐在電視機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題,不僅為同學們的成功和博學喝彩,也不禁為一些同學的失利而扼腕嘆息。
“電腦時代提筆忘字,只敲鍵盤忘記筆桿”,這是一則新聞的標題。俗話說,字如其人。手寫漢字直接體現著個人的才情性格、傳遞著個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心生>溫暖。然而,隨著電腦普及、網絡覆蓋,以往的日常筆寫被取而代之。我們會提筆忘字,突然發現手寫出來的漢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們主要通過寫信進行溝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經常手寫;而現在,打電話、發短信、上網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賴電腦來辦公,以前繁瑣的文件整理,現在用電腦就可以輕松解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鍵盤一“敲”、鼠標一“點”,字庫里的.漢字就蹦出來,省心又省力。當欣然陶醉科學技術之時,驀然回首,才發現我們的書寫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還會寫字嗎?”這個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在今天卻成了問題。
我還發現平時好多中學生聊天時有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打錯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的解釋卻是,網絡聊天講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過來,結果回話慢了,就會被人家說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驅使下,語言文字的質量就這樣被忽視了。
在寫字比賽過程中,有部分學生還存在倒筆畫現象。對于寫書法的人來說每一筆一畫都有起筆和落筆,有輕有重,筆順對于結構來說很重要。所以說寫字筆順還是要從小給予重視。
當然,有好多中學生的優秀和博學還是值得稱贊和大家共同學習的,說實話,主持人挑寫的好多詞語我都沒聽說過,他們卻準確無誤地寫了出來,這是因為他們平時讀的書多,知識面寬廣,這也充分說明讀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要多讀書讀好書。
央視漢字聽寫大會通過對鍵盤時代書寫能力下降這一現象的提示,迅速喚起全民文化自檢熱潮,在享受現代科技成果的同時,不丟下手寫漢字。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2
這一段時間和小柯一起觀看了CCTV-10科教頻道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感觸特別深!
本次賽制是來自不同省市區的32支代表隊按地域交叉編為8組進行初賽,產生進入復賽的8強。8強進行兩場復賽,產生進入決賽的兩強。所有未進入決賽的各隊中表現最佳的選手將進行一場附加賽,附加賽獲勝選手也將進入決賽。到現在為止已經是附加賽結束,只等待最后決賽的時刻了。
漢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載體,而正確的書寫又是漢字傳播的前提。這次漢字聽寫大會喚醒了深藏在炎黃子孫們心中,卻在鍵盤時代淡忘了的這種漢字情節。說實話看到學生們聽寫的那些詞,我是非常的汗顏,感覺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們的學生選手們太強悍了!真是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給他們一個字“牛”啊!
漢字聽寫大會小柯同學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報一個詞之后他都告訴我他會,最開始我會非常詫異,覺得怎么可能他都會?隨著他的演示我終于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會”!雖然他并不認識那些字,但是他已經學了拼音,在主考官報出一個詞之后,他就會將這個詞的拼音跟著拼出來,這也就是他所謂的“會”了。當然,雖然是這樣的“會”,但我依舊是高興的,至少感覺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樂地學習著。
聽寫中,考官不但要報詞,還要解釋詞意,或是引用出處原文讀句,或是適當予以造句,且有專家補充釋義,更是有場外評論員進行詞語解說,場內外是高手如云,這讓我們能更深入地對詞語進行理解。漢字的魅力讓人折服,這群孩子的.魅力更讓人傾倒,孩子們的涉略面之廣不得不讓人欽佩!一邊看我都會一邊和小柯聊聊,總結了下還是要多看、多練,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閱讀及練習才最終成就了孩子們自己的個人魅力!所以閱讀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傳遞,這次聽寫大會是真正實踐了重視傳承傳統文化的呼喚,我是看得特別激動的!
在這里我也特別向各位推薦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可以讓孩子也感受感受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還有最后的決賽沒開始,總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會期待的!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3
早在暑假的時候,學校里就發來短信,讓我們每周四晚上8點去觀看《全國漢字聽寫大會》。
剛開始,我蠻不情愿的。畢竟還是在暑假,要去看一群人寫字,豈不是很浪費時間?第一次去看時,并沒有多少在意,所以也沒有帶紙筆。
我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對它們聽寫的內容感覺十分的可笑,他們雖然才初二,但也是天天翻字典訓練的,水平就那么點?很簡單的字就下去了。我越看越沒興趣,直到最后一個外號“大師”的人走上臺,才真正的震撼了我。
一般來說,基本上的.詞語我都是略有耳聞的,字寫不來也是有點正常的,但那位“大師”的題目讓我目瞪口呆。考官報出了“犖犖大端”一詞,我一聽,不由得笑了聲,心想:報的好象是“犖犖大端”,不是有個詞是“落落大方”嗎,應該也差不多吧,怎么會出現這么簡單的詞!
“大師”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樣子,然后提筆在電子板上寫下“犖犖大端”,我對他嗤之以鼻,怎么會寫“葷葷大端”還“大師”,就這點水平?待他提交后,評委全部亮了紅燈,表示通過。我大吃一驚,心中不免懷疑起來:他們是不是看錯了,“葷葷大端”也對?難道“葷”還有多音不成?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我跑上樓,打開電腦,搜了一下“葷”字,可是只有一個音;我又想起考官報的是“犖犖大端”,便用輸入法打出了那幾個字。
之后我更加疑惑了,不是同一個字嗎?我仔細觀察著兩個字,終于發現是兩個字下面的字不同,不禁豁然開朗。居然還有這種字,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
我跑下樓繼續看,接下來的題目讓我驚詫不已,不認識的自此接踵而至:尥蹶子、耄耋之年之類的,根本是從來沒見過的字詞,居然都被他們寫出來了,我佩服得五體投地,認認真真的看了起來,時而蹙眉時而動動手指,努力的記著那些詞匯。
有了這次的經歷,我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去看這個比賽,而且每次比賽都會長很多見識,讓我明白了,我所掌握的知識不過是九牛一毛,在他們的面前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不錯的,學無止境,知識也是永遠也學不完的!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4
無意中進入央視一套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馬上就開始同步參與,沒辦法,節目有吸引力,不參加都不行。
一直以來,自覺漢語水平還不太差,結果呢?分明是耳熟能詳的漢字,卻不知從哪里下筆。那些經常碰面的漢字,居然讀不出來,有的甚至多年被讀成了白字兒!盡管聽寫大會上的漢字有的不常用,有的還比較生僻,但那些翩翩少年卻在不慌不忙之中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太讓人喜歡高興了。看著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的'小臉兒,自己還真是有點兒慚愧!
這些年,漢字的普及和推廣工作的確有些弱化,尤其是有了電腦生活后,打字代替了手寫,從五筆字型到智能ABC再到搜狗輸入法的不斷簡化適用,直接挑戰了中國人對漢字的讀寫能力。
記得我在20xx年的一篇博客里寫過這么一段話:
“昨日在家,寫一‘揣’字,無論如何記不起來了,問先生,說了幾遍還沒有寫出來。查原因,電腦打字是主要的。想想大約有十幾年了我寫東西基本不用筆,現在拿起筆來,首先是字寫得太難看,橫不平,豎不直,歪七扭八連自己都沒法兒看了,想當年,我寫的字好歹也算拿得出手的。其次是想到的字或者成語有時竟然寫不出來,說是記性差了,我還不服,究其根源,還是電腦搞的。現在電腦用搜狗拼音的軟件,只需輸入聲母,成語自然跳出來。只要你輸入過的詞,也是只敲聲母即可,太省事了!省事的代價就是忘記最基本的漢字,這個代價不能說是小事兒。連我等年齡的人都快不會寫字了,比我年輕的,還有小孩子,將來如何面對祖先?現代生活很時尚,也很勞神,很先進,也促使人的某些功能退化。”
時下一打開電視,便都是五光十色的幻覺,俊男靚女狂躁瘋癲,人們簡直無法擺脫這些浮躁、奢華的秀場,像是過了今天沒明天的感覺。這很讓人懷念從前廣播里播放的安靜舒緩的中外名曲,懷念“小說連播”、“電影錄音剪輯”等等那些有文化底蘊的好節目,像和風拂面,如細雨潤物,幾十年過去了,仍然難以忘懷。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終于開始從文字方面解決這些問題了,央視科教頻道為了這個節目進行了長達一年的制作準備。這個節目不僅有創意,更有弘揚民族文化的廣義,值得舉一反三,積極推廣。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5
無意中看到中央頻道有個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與多數其他選秀節目不同 ,頗有新意。參賽選手都是由各個中學派出來的初中生。他們的表現真的讓我很吃驚,很多生僻的字有的我都沒有聽說過,他們竟然能夠寫出來,令人敬佩。
在現在的社會中,人們不是電腦就是手機,簡單打幾個字母整個詞語都不用自己思考就出來了。取代以前的手寫。甚至很多的中小學生也開始習慣于用手機電腦代替手寫,有的還用電腦完成作業。對于中國的漢字甚至于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來說,這是個令人擔憂的狀況。
中國文化底蘊深厚,這些文化寶藏需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比如書法,繪畫等等都需要我們把這些文化發揚光大需要我們保護我們的文化資產。希望以后多一些這樣有益的`節目來讓我們參與其中,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最寶貴德財富!
這半年,我看過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都令我十分震撼。這些和我們一樣年紀的青少年,竟然寫出這么多我見都沒見過的字詞真令我敬佩。
現在的社會是網絡年代,很少有人再去留意這些傳承了許久的中國古典文學。也沒有一些人有著處處留心的。好習慣,就連成人面對這些漢字也是束手無策。
而我每次在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時,也總是碰到一些不會的字,也許有人會查字典想辦法認識它,也許有人會像我一樣對這些字不以為然。不認識幾個字又不會影響文章的主要內容,反正主要理解就行。查字典既浪費了我看書的時間,又很麻煩。盡管我們都知道這種思想是不對的,可我的惰性總是會戰勝我的理智。
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就是有著積累的好習慣才成功的。例如說李時珍,他每天都會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來收集醫學知識,記載在他自己寫的一本書本草綱目里。正是因為他的積累,他才記入了中國的史冊,永遠地活在現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積累,更別說我們小學生了。我們現在不應該再保持懶惰的性子,應該善于積累,積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應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冠軍一定是平常積累知識最多的,也有人為輸找客觀理由,其實都是錯在積累罷了。
【《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作文05-11
漢字聽寫大會作文五篇04-05
漢字聽寫大賽作文12-05
漢字聽寫大賽作文05-11
聽寫大會作文04-01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11-27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12-11
漢字聽寫大賽活動方案12-06
漢字聽寫大賽活動總結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