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設計方案匯編6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設計方案 篇1
目標:
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并嘗試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和游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游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表演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 圖譜 大熊頭飾 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活動過程:
一、復習并熟練歌曲的演唱
1.師: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2.復習演唱歌曲。(師: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3.師:唱的真不錯,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師:哪一句最特別?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要這樣唱?
前半句唱的響:告訴大家大熊來了;
后半句唱的輕: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現。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最后一句。
二、自由探索表演,為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1.師: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動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為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奏和美感,并鼓勵相互學習)
4.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并相互學習。
5.和幼兒一起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
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6.師:剛才歌曲里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播放大熊音樂)
7.師:為什么覺得是大熊來了?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感覺?
8.熟悉大熊的音樂,然后隨音樂魔方大熊的表演。
三、根據歌曲內容,嘗試設計游戲方案,并快樂游戲。
1.提出建議: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游戲一起玩一玩。
2.討論游戲方案,鼓勵幼兒說說游戲可以怎么玩?(角色、情節)
。1) 啟發提問:游戲里有個特別的角色應該是誰?大熊什么時候出現?大熊出現后小朋友怎么辦?
(2) 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
。3) 石頭人動了怎么辦?
。4) 預設游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游戲
根據幼兒的游戲情況作一些評價和提示(也可以請幼兒自我評價),游戲可以進行2—3次,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
4.小結,結束活動。
設計方案 篇2
一、建設學習小組的意義
學習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課堂,實現高效學習。小組學習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對形成自主參與、樂于探究和創新等意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組建原則
1、“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原則根據學生各自不同的學業成績、心理特征、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情況等方面組成學習能力相當的學習小組,一般以異質為主,使小組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和個性化。同時保持組與組之間的同質,以便促進組內合作與組間之間的競爭。
2、“指定組長,雙向選擇”原則在教師指定好各組的組長之后,讓組長和組員之間進行雙向選擇,縮短學習小組內學生間的“磨合期”,便于小組管理,同時,融洽的情感增強了合作學習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三、學習小組組建方法
。1)學習小組人數根據本班人數和教室特征,學習小組每組十人。人少不利于很好地開展討論和交流,不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人多難保證有充足的時間人人參與,會使有些學生產生依賴心理,懶于思考,人多不利于交流和個人展示,影響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
(2)學習小組附件
A、創設組名:各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特點,創設自己學習小組富有個性、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組名,使本學習小組相互鼓勵、奮發向上、團結協作。如:飛天火箭、暢游太空、創新組等等。
B、形成組訓:學習小組成員通過討論選擇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組訓,以便激發學習小組的進取心、凝聚力。
C、制作組標:制作學習小組標志牌,放置本組桌面,時刻警醒、激勵團隊永遠向前。
D、確定目標:小組討論制定本學習小組階段目標和長期奮斗目標。在遵規守紀、行為習慣、預習效果、課堂展示、學業成績等方面達到什么目標,在班級的所有團隊中要達到什么樣水平,要求目標清晰,人人明確。
四、學習小組培訓
1.培養師生樹立團隊意識教師和學生首先要理解學習小組組建的意義,明確學習小組組建的方式,了解學習小組學習過程的操作,掌握學習小組評價的方法。只有清晰學習小組的作用,才能使學習小組發揮出無限的潛力,在學習和活動中,使“自主團隊”的文化特質得以充分展現。
2.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習慣新課程講求個性發展,但并不意味著個別發展,在學習過程中講求合作精神,要求全體成員共同參與探討和交流,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精神至關重要,教師必須注意這一點,創設條件鼓勵每一個學生發表自已的觀點,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3.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習慣學會傾聽是新課程賦予學生學習習慣新的內涵。讓學生學會傾聽是培養一切良好習慣的基礎,無論是好的學習習慣或是行為習慣,都源于最初的傾聽。合作學習中除了要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外,還應具有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只有學會尊重他人,重視采納他人意見,才能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4.培養學生質疑對抗習慣善于肯定別人的優點,敢于提出質疑是良好的合作品質,這兩方面都有利于學習小組成員博采眾長,取長補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問題,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5.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合作學習盡管是在人數不多的小范圍內,但也必須在一定的.組織紀律約束下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鬧和爭論,按照課堂規范的要求,遵守課堂秩序,使課堂討論、展示、對抗質疑有序進行。
五、學習小組管理
1、對學習小組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不應該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不應該偏重于對學習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不應該僅偏重于對學習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評價。
2、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全面評價,特別是要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就能公正、全面的評價,提高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六、學習小組評價
主要是課堂教學評價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對學習小組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要關注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關注學生學習的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情況。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
把握課文中狼的形象;學習課文敘事生動、語言明快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中狼的形象。
教學性質:
講讀課。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
。ㄒ唬蚀_、流暢地朗讀全文。
。ǘ┰O問:課文中狼的形象是怎樣表現出來的?
提示:在《狼》一文中,蒲松齡通過對兩只惡狼動作神情的描寫,著力揭露了狼的兇殘而又虛弱、狡詐而愚蠢的特點。在屠夫與狼周旋的過程中,狼的本性逐步表現了出來。作者的高妙之處在于,凡寫狼的動作神情之處,無不表現狼的本性。如:“綴行甚遠”----狼貪婪而又小心翼翼;“后狼止前狼又至”“兩狼之并驅如故”----狼懂得配合作戰,又會虛張聲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膽怯,并在伺機而動;“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在變換手法,制造危機;“目似瞑,意暇甚”----偽裝輕松善良;“一狼洞其中”----狼在迂回包抄,準備前后夾攻。幾個回合下來,狼的本性被揭示得淋漓盡致。
。ㄈ┨釂枺嚎v觀全文,文章是如何詳寫屠戶的動作神情的?
提示:寫屠戶的動作極有層次。先寫他的“懼”“大窘”“恐”等心態,生動地描述了他與狼周旋時的高度恐懼、緊張、只求逃生的神情。再寫他的“顧”“奔倚”“弛擔”“持刀”等行動,表明他在險惡的處境中,還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急中生智,想方設法和惡狼斗。最后寫他的`“暴起”“刀劈”“數刀斃之”“欲行”“轉視”“斷其股”“亦斃之”等動作,突出表現了他與惡狼搏斗時的情景,既寫出了他戰勝惡狼時的勇敢,也寫出了屠戶“轉視積薪后”的冷靜、細心。這樣,屠戶由害怕到想方設法,到奮起殺狼自救的神態就被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四)自讀課文,領悟課文敘事生動、語言明快的寫作特點。
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背景: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學校是人成長的搖籃,肩負著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和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學子的重任。因此,學校要恪守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探索,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禮儀教育作為德育的重要部分,少先隊教育要認真探索和研究。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培養他們理解、寬容、謙讓、誠實的待人態度和莊重大方、熱情友好、禮貌待人的文明行為舉止,是當前基礎教育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少先隊員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把“文明行為習慣”作為學校德育(少先隊)工作的重要內容,從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入手,是全面提高少先隊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舉措。
二、活動名稱:
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三、活動主題: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四、活動時間:
XX年10月——XX年1月
五、參加對象:
全體學生
六、活動內容
1、文明禮儀知識普及活動
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教育作為本活動的重點內容之一,讓所有學生了解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在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認識,
。1)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教育活動的啟動儀式。在啟動儀式上,校長為啟動儀式致詞。(全校性集會)
。2)全體師生共同學習《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小學生禮儀常規》。
。3)編寫“說文明話、辦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傳童謠(順口溜),大力倡導禮儀風、文明風,爭做文明學生,讓“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請原諒、別客氣”等文明用語成了校園里最流行的言語。(各班級參與,屆時每班于11月中旬選取1則童謠參加學校評比,并擇優進行播報、展出。)
。4)用好體態語言,如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右行禮讓等。
2、學校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開展“問好”主題教育活動(一—六年級各班級)
不管是在校內外,見到同學、老師、領導、客人,要主動問好,根據個別走路和路隊行進的具體情況,分個人問好和集體問好:
a、個人問好
(a) 遠處:招手;
(b)迎面而來:見到同學/老師/領導/來賓/,少先隊員見長輩要行隊禮,并打招呼:“***(同學名)/*老師好/領導好/客人好/”或者,“***(同學名)/*老師/主任、校長等職務/,你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晚上好”;親切,大方,聲音能讓對方清楚的聽到。
b、集體問好
見到老師/領導/集體打招呼:“*老師好/領導好/客人好/”親切,大方,聲音統一洪亮。
3、“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宣傳活動
(1)宣傳櫥窗、廣播站、班級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渠道,以“文明禮儀伴我行”為主題,宣傳開展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文明禮儀常識,并根據各階段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宣傳計劃安排表,讓文明禮儀教育深入人心。
宣傳活動“六做到”:
a、出一期“文明禮儀主題”班級黑板報、
b、充分利用廣播站報道好人好事,及時宣傳學校文明禮儀活動的進程;
(2)文明禮儀普及教育班隊會
a、根據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進度,制定班隊會計劃;
b、由學生自己主持班會,班主任和班級全體同學參加;
c、全體同學結合自己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感受和參加文明禮儀普及活動的體會,自由發言;
d 、確保每位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成長、進步;
4、“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觀摩活動(二年級)
目的:通過主題觀摩活動,提高學生理解、運用文明禮儀的意識和能力。
5、組織少先隊禮儀部成員定期對學校的文明禮儀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并及時進行公布、通報。
設計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畫面的主要情節,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了解救生圈的作用,認識常見的會游泳的動物。
3、樂意參加講述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小狗、公雞、小魚圖片、背景圖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圖片(救生圈)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救生圈有什么大本領?
小結:救生圈可以幫助不會游泳的人游泳。
二、感知理解畫面的主要情節,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大膽講述。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講一個有關救生圈的故事。請你仔細觀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告訴我們,好嗎?
圖一提問:誰來了?小貓去干什么?
圖二提問:發生了什么事情?小貓發現了什么?
小結:我們剛剛看了兩幅圖,我們知道了,小貓去河邊釣魚,它發現了一個救生圈。
圖三提問:小貓看見了誰?它會怎么對青蛙說?青蛙又會怎么回答?想想青蛙會怎么游給小貓看?請你學一學。
小結:小貓問小青蛙:“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青蛙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說完,小青蛙“撲通”一聲就跳進了河里。
圖四提問:小貓又看見了誰?它會怎么說?烏龜又會怎么回答?
小結:小貓問小烏龜:“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烏龜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
圖五提問:小貓又碰到了誰?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小結:小貓問小鴨:“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鴨說:“謝謝,不是,我會游泳,不用救生圈!
圖六提問:這到底是誰的'呢?看看誰來了?它怎么了?他們會說些什么?
小結:小雞著急得趕來了,小貓問:“小雞,這是你的救生圈嗎?”小雞說:“是的,謝謝你,這是我丟的!
圖七提問:小雞在干什么?小雞怎么會游泳的?
小結:戴上救生圈,小雞也會游泳啦!
總結:你們看著圖片講的故事真好聽呀!我們把這些圖片連起來,再來聽聽這個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誰的救生圈》
二、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
1、現在,你知道這個救生圈是誰的了嗎?
2、聽了這個故事,你知道誰是會游泳的?誰需要救生圈?
三、遷移新的知識經驗。
1、師:除了小雞,還有誰也需要救生圈呢?
2、游戲:誰的救生圈。
師:老師這里有三個小動物,它們是小狗、公雞、小魚(出示小動物的圖片),我這里也有一個救生圈,會是誰的呢?請把你覺得會游泳的動物貼到河水里,不會游泳的,貼在草地上!自己動腦筋哦!去后面的桌子上試一試吧!
3、引導幼兒遷移故事中的語言來問一問,說一說。
設計方案 篇6
設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計力求體現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設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閑來一瞥發現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么有趣的詩句!你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讀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復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奏,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自學結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著全詩,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著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預設:閑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閑的,他才會有心關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板書設計:
舟過安仁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經典設計方案12-05
設計方案07-21
設計方案(精選)09-26
(精選)設計方案11-04
消防設計方案02-02
活動設計方案11-24
設計方案格式11-03
設計方案模板02-03
網絡設計方案01-26
【精華】設計方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