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工作方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方案
一、充分認識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意義
產業集群是相互關聯的企業在同一區域形成產業鏈接和聚集發展,并形成一定規模和競爭優勢的經濟群體,現代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形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近年來,市已在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發展形成了產業集群的雛形,呈現出龍頭企業快速發展、集聚效應開始顯現的特征,石化裝備制造產業已連續5年納入全省重點扶持產業集群范疇水產品加工園區被政府確定為全省二十個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之一但與省內外先進地區相比,市產業集群發展水平還較低,主要是規模小,企業個數和知名品牌少,產業鏈短、市域內配套率低。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有利于發揮全市工業優勢,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和生產要素有效集中,促進企業集聚、行業整合、產業集中,推動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發展產業集群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加快產業集群發展。
二、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突出企業主體和市場導向,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延伸產業鏈條,培植骨干企業,加速生產要素集聚和產業升級,引導產業聚集,不斷提升全市工業發展水平和競爭能力。
(二)主要目標。
期間,按照“規劃科學、主業突出、特色明顯、競爭力強”要求,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資源整合,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整合優勢人力和技術資源,發展壯大石化裝備制造、農產品加工、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和醫藥化工五大產業集群,力爭機械制造、農產品加工兩大產業納入全省重點扶持的產業集群范疇。末,力爭我市機械制造業和農產品加工行業總產值均達到100億元,成為全國石化設備重要制造基地和主要研發基地,全國農產品加工大市。
三、工作重點
(一)科學制定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適度超前”原則,以政府為主導,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遵循產業集群形成、演進、升級的內在規律,與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相結合,對產業集群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充分發揮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行業高層次專業人員的作用,把產業集群規劃編制的過程作為政府、企業、協會和專家等各方資源綜合和融合的過程,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行動指南。
(二)加強產業聚集區的建設。
經濟開發區、臨港工業園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要采取產業鏈帶動、品牌帶動、市場帶動等多種模式,搞好產業園區的規劃發展。充分利用工業園區的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提升。不斷提高投資強度和土地集約化程度,促進產業集聚升級。加強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引導龍頭企業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實現聚集。
(三)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積極培育產業集聚中關聯度高、主業突出、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的龍頭企業,發揮其產業輻射、技術示范和銷售網絡中的龍頭作用。推動龍頭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有力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骨干企業集中。期間,重點支持產值過億元的10家骨干企業。
(四)突出抓好產業鏈條延伸。
以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為基礎,明確產業延伸的方向和重點,發展研發、制造、銷售、物流及其它生產性服務業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在研究開發、倉儲物流、市場營銷、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環節,為產業集群內的其它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抓住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吸引龍頭企業或配套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聚集發展。
(五)加快企業自主創新。
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根據產業集群發展需求,引導集群內的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著力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性技術,促進其推廣應用。支持有條件、有潛力的集群內企業在關鍵技術上、關鍵工藝上進行技術創新合作。支持企業以發明專利等自主知識產權為基礎,主動參與制訂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標標準,積極占據技術領域的制高點。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進行生產。
(六)推進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設。
大力實施質量興市和品牌帶動戰略,提升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質量和品牌意識。加強企業計量、質量、標準等內部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引導和支持產業集群內企業創立品牌,逐步實現從無牌、貼牌到有牌、名牌的轉變,支持企業積極爭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和馳(著)名商標。注重對區域品牌、集體品牌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培育和建設工作,鼓勵以企業團體、協會或其它集體組織的名義注冊集體商標。推動生產要素向品牌企業和優勢企業活動,轉成集聚效應,培育區域產業文化。鼓勵開展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建活動,年,力爭培育創建1個省級優質生產基地,1個全國優質生產基地,打造3個左右全國知名區域品牌,全面提高產業集群的產品質量、品牌價值和區域競爭力。
(七)構建公共服務平臺。
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原則,探索推進面向產業集群內部廣大中小企業多聯式、多層次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支持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務機構建設。對大企業主導型的產業集群,支持依托大企業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對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鼓勵多種經營主體參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部門分工協作機制,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加強協作,共同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條件。鼓勵為產業集群發展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建設,重點支持管理咨詢、技術專利服務、人才教育培訓、市場營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等中介機構建設,為產業集群內部各企業解決生產、技術、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方面問題提供支持和服務。培育發展行業協會,積極吸收產業集群內龍頭骨干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加入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反映行業情況、問題和企業訴求,為企業發展搞好服務。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產業集群發展,把發展產業集群作為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重點產業集群要建立領導幫扶制度。市政府建立產業集群聯系會議制度,由分管領導作為召集人,市直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問題,辦公室設在市經信局。要加強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把握產業集群發展動態,協調解決發展中的問題。要加大對產業集群的宣傳報道,總結經驗強力作為,促進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市政府建立2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向產業集群傾斜,重點支持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鏈延伸。認真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定,逐步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的規模,加大對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發展的獎勵力度,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較大、綜合排名在前5名的重點企業給予獎勵。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積極推進銀企政企合作,逐步建立政府搭橋、銀企對接、合作多贏的機制,支持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進一步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支持擔保機構向產業集群企業提供擔保。加快推進以動產抵押、股權質押、倉單質押、商標專用權質押和訂單抵押等新型金融產品服務,認真做好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的上市工作,引導幫助中小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對金融機構的考核上,把對重點產業集群的信貸投入作為重要考核內容。當年金融機構新增信貸額度中對產業集群企業的信貸增長要高于全市工業信貸的增長比率。
(四)加大項目支持力度。
積極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中央、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對我市工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對所有申報項目實行會簽制,重點支持對產業集群發展有一定帶動作用的龍頭骨干企業,促進其做大做強,快速發展。
(五)全力搞好土地供應。
開發區及鄉鎮工業園區要加快土地規劃調整,建立土地儲備機制,為產業集群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對產業集群骨干企業發展及重大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積極申報納入全市重大建設項目調度。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可建設標準廠房,進行公開出讓或出租,解決企業用地困難,縮短建設周期。
(六)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
積極營造有利于企業家發展的社會環境,切實提高他政治待遇和社會影響力。對照條件,推薦企業家參加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選舉,全力支持他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積級組織企業家進行培訓研修和參加國內經濟學教授、知名專家舉辦的知識講座。引導和推動產業集群建立行業協會、同業商會、企業家協會等行業自律性組織,為培育發展產業集群服務。
(七)優化發展環境。
對產業集群內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市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對年稅收50萬元以上的企業在銀行融資辦理“項權證”費用繼續實行零收費。
(八)嚴格考核結帳兌現。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工業興市”獎勵辦法及相關獎勵措施,將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納入“工業興市”考評體系中的工業發展考評專項,作為鄉鎮園區及市直單位年終評優的重要依據。
【產業集群發展的工作方案】相關文章:
企業產業集群發展工作方案05-07
酒類產業發展工作方案04-05
木制品產業發展工作方案04-05
白酒產業的發展工作總結03-31
童裝產業優化升級工作方案04-26
鄉鎮蔬菜產業發展的工作報告03-28
酒精產業發展問題工作報告04-01
旅游產業發展工作計劃方案04-05
橡膠產業發展調查報告范文參考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