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制造業薪酬設計方案
薪酬是員工因向所在的組織提供勞務而獲得的各種形式的酬勞。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制造業薪酬設計方案,歡迎查看!
案例企業背景:珠三角一個典型的服裝企業,2013年時營業額近3億元,人員規模600人,企業為專業樣版設計、生產、加工、銷售內衣于一體的公司;在2013年的薪酬體系非常亂,沒有一個統一的薪酬管理制度,管理序列和技術序列各自沿用不同的薪酬標準,個人計件和集體計件工資的標準有幾個版本,工資計算方案有三、四個在執行(如樣版部的是一個計算規則、包裝部是一個計算方法、車縫部用的又是一套計算方法),在此情況下,本人主導在企業管理團隊的協助下,全面策劃、推動、編制和建立了一個企業的薪酬體系。(時間為3個月)
基本思路:分析當前企業的薪酬問題,包括薪酬制度、程序和計算規則方面根本性的問題點,在對總體薪酬結合公司業績增長點和財務中心算出一個調整比例,經公司領導批準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薪酬體系的變革。總體實施的計劃如下:
⑴ 薪酬體系小組;
⑵ 薪酬管理體系分階段的計劃;
⑶ 薪酬調查和評估;
⑷ 薪酬結構要素評估和編制;
⑸ 崗位評估與崗位序列、崗位層級評估和定位;
⑹ 薪酬等級、級差、薪酬標準;
⑺ 薪酬結構各要素計算規則編制及測算;
⑻ 薪酬制度、程序、規則初步定案、呈批和試行;
⑼ 薪酬管理體系完善和改進。
根根上述計劃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 組建薪酬管理體系小組,并給予明確分工。
② 編制總體推進計劃時間表。
① 展開外部薪酬調查計劃和內部薪酬評估。
——本地區最低工資標準;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標準;本年度社會保險基數;
——本地區當年CPI指數、物價水平、市民平均生活水平;
——本行業員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地區制造業員工平均工資水平、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水平;
——公司內部各崗位薪酬水平評估;
——對公司20**年至20**年的薪酬調整比例、調整基數、調整總額進行分類計算評估。
——編制薪酬調查和評估報告。
② 薪酬結構分析和調整。
——管理崗位和技術崗位主要薪酬組成結構:
總薪酬=基本(崗位)工資 技能評估工資 績效工資
——銷售類崗位主要薪酬組成結構:
總薪酬=基本(崗位)工資 績效工資 業績提成
——一般非管理崗計時員工工資結構:
總薪酬=基本(崗位)工資 效率工資 加班工資
——計件類員工工資結構:
總薪酬=基本(崗位)工資 品質效率工資 計件工資
③ 薪酬各崗位評估、層級分類、進行職門、職系、職組評估。
④ 評估制定各崗位的最高薪酬和最低薪酬水平。
⑤ 薪酬的級數與級差。
——在確定員工薪酬的最高和最低數額后,根據崗位評估后的分類確定各職務序列的薪酬等級;
——在同一類職務序列中設定出按升降次序的級數,即職務薪酬的級數;
——在職務序列中的薪酬的上下額度之間(各級數之間)的差額規則測定,即定級差;
⑥ 確定薪酬的等級標準。
——同崗同薪標準;(適用于非管理職計時工資員工)
——寬帶薪酬標準。(適用于管理崗位序列和技術崗位序列)
⑦ 編制各序列崗位的薪酬基本標準。
⑧ 編制薪酬結構各構成要素的計算規則: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計算方法和規則;
——技能工資評估方法和計算規則;
——績效工資計算規則;(具體結合績效管理及考核管理制度之相應計算辦法)
——加班工資計算方法和規則;
——全勤獎金計算方法和規則;
——特殊崗位津貼管理辦法;
⑨ 編制薪酬支付管理辦法。
⑩ 薪酬各要素計算規則的測算和分析。(取兩個年度各半年的數據)
編制薪酬主體管理制度、程序、各項薪酬要素計算規則的評審和修改。
薪酬制度、計算規則呈批試行。(3個月至6個月)
薪酬管理體系的完善、檢討和改進工作,每年度進行一次。
薪酬管理體系的完善、檢討和改進工作,每年度進行一次。
全面的薪酬體系設計案例
確定薪酬設計的總目標
對企業來講,薪酬體系絕對不是無端端要改變它的,我以前說過任何管理措施都是要為企業實現某種目標而服務的,薪酬體系也一樣。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它面臨到的處境不同。那么它的薪酬設計目標就不同,所以薪酬體系絕對不是一種固化不變的東西,而是要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有效地進行調整,以達成企業最終目標。
有些企業要進行薪酬設計是因為企業過往薪酬體系設計得不科學,造成現有的人員感到不公平,員工覺得自己付出與得到的不對等,那么薪酬體系設計的目標是為平衡員工利益分配,達到穩定團隊人心。
而有的企業則是因為經營績效不好,員工缺乏動力,旱澇保收、一潭死水,那么這時制定薪酬體系的目標就是:通過薪酬這個杠桿來撬動員工積極性,產生多勞多得的價值驅動力。
案例說明1:
B公司是一家以經營高品質美發沙龍連鎖、美發技術培訓教育、品牌特許加盟主營業務的一家企業。公司辦公室人員就比較雜,有銷售人員、客服人員、招商人員、教育培訓講師、產品人員、后勤職能部門人員等崗位,薪資結構有固定工資的、有基本工資加績效的,也有基本工資加提成的。
近幾年公司遇到的問題是,直營店招聘技師助理很困難,辦公室招聘銷售人員很困難。其實總體來講,一個優秀的技師月薪過萬的不少,2500元基本工資只占總體收入的少部份。可是這種工資結構放在幾年前還是行的,今時今日許多人像90后就是看基本工資,不太看提成。
經過全面深入地分析,鎖定了當前主要問題:薪酬體系要重新進行設計。目標就是做一個與時俱進的薪酬體系,能夠解決當前員工利益分配問題,提升員工積極性、激勵員工創造價值、降低員工招聘的難度等目標。
崗位分析與薪酬調研
崗位分析不僅用作于招聘、績效,也還可以用于薪酬體系設計。
在薪酬體系設計過程中,崗位分析是為薪酬調研服務的,著重在于崗位的工作量、工作價值、市場稀缺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評估。
薪酬調研要從企業內部與外部兩方面展開。內部則是對現有員工的薪酬狀況進行調研,了解員工薪酬的結構、標準是否具有激勵性,還要結合公司人力成本費用與盈利狀況進行綜合評估;外部調研則是了解同行同類型各崗位的薪酬標準、薪酬結構。
具體方法:內部調研可以用員工問卷,再結合財務相關數據進行;外部調查可以利用招聘網站相關數據,以及同行打聽等方式進行。
設置合理的薪酬結構
薪酬結構的設計,不是簡單地對工資進行拆分,而是要合理地導向公司的目標或價值觀,薪酬結構可大致分為三個大類別:
(1)基礎工資類:如 基本工資、職務工資。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基礎工資相對容易預算,也是相對可控。
它的不足之處就是相對僵化,不能體現價值分配的原則,基礎工資比例設置過高會造成團隊沒有上進心,沒有戰斗力。
但基礎工資設置比例過低就會造成招聘難、留人難。
(2)績效類工資:如績效獎金、銷售提成、年終獎、公司分紅等等。
它的特點是該員工為企業貢獻了相對應的價值后,按承諾要給的回報。它無定態,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完成預定目標情況。
科學合理的績效體系,能夠促進企業價值的追求。它的不足之處就是管理體系、績效管理體系的設置如果不科學,反作用會更大,不僅不能提升績效,反過來會更加傷害企業發展。
(3)福利類工資:
福利類工資是公司人力成本之一,但又不能直接納入到員工基本工資中去,或者從基本工資中拆出來。
那是不合理的!福利類工資代表著企業對員工的投入與付出,一般來講,福利類工資越多的企業,人才吸引力就越高。
它的不足之處就是成本管控,而且很難量化觀測付出成本后能夠得到什么樣的回報。
薪酬結構的策略非常重要,以上三種薪酬結構如何運用呢, 總結有以下6種方式:
(1)低底薪、高績效——好處是銷售結果導向性企業,銷售周期短、見利快!
(2)高底薪、低績效——強調人才保留、強調團隊組建等穩定性的企業。
(3)高底薪、高績效——外資企業,高盈利企業。
(4)高底薪、低績效、高福利——國營企業,事業單位。
(5)低底薪、低績效、高福利——公務員,體制內。
確定各種薪資標準
規范了薪酬結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要確定各種結構薪資的標準。比如基本工資該怎么定?績效薪資標準怎么定?福利類工資的標準怎么定?
(1)基礎類薪資標準的確定。首先要依據年薪總額基數,再以年薪基數的一定量百分比平均分配到12個月。這就得出一個數據作為中位值,結合等級薪資,再設計一系列上下標準。
(2)績效類工資標準的確定。有兩種方式,銷售直接按業績提成即可,而管理崗位則根據年薪總額相對應比例作為標準數量,再根據該人員完成目標的考核結果而計算實際績效類工資。
(3)福利類工資標準的確定。沒有一定固定標準,主要根據企業的承受能力,依據財務預算進行設置即可。
編制薪資體系相關文件
上面就薪資體系設計的各大事項都完成后,就要起草編制完整的薪資體系制度與操作流程了。
將薪酬設計系列標準流程進行規范下來,內容很多,至少要包含以下內容:
(1)薪資體系的目標與原則。
(2)薪資體系的適用范圍。
(3)薪酬結構的組成與定義。
(4)各崗位的薪酬結構與組成。
(5)基本工資的等級評定方法與流程。
(6)基本工資的計算方式。
(7)加班的認定與加班工資的計算方式。
(8)績效工資的計算方式
(9)各崗位福利與補助標準以及相關規定。
(10)各類有薪假期標準以及休假規定
(11)工資的發放時間與程序。
(12)工資核算有誤的申訴與處理流程。
還有附件表格:
(1)公司各崗位職等職級明細表。
(2)公司職等職級基本工資標準明細表。
(3)崗位勝任力測評表。
【制造業薪酬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精選薪酬設計方案04-25
薪酬設計方案04-25
薪酬設計方案04-12
醫院的薪酬設計方案03-31
薪酬管理設計方案05-01
分析薪酬設計方案05-01
國企薪酬設計方案05-02
公司薪酬設計方案05-03
關于薪酬設計方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