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化學期末測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物質可以在乘車、船或飛機時較大量隨身攜帶的是( )
A.硝酸鉀 B.高錳酸鉀 C.硫黃 D.硫酸鉀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32 g O2占有的體積約為22.4 L
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羅常數個氮氣分子
C.在標準狀況下,22.4 L水的質量約為18 g
D.22 g二氧化碳與標準狀況下11.2 L 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3.在無土栽培中,配制一定量的營養液,使其中含有50 mol NH4Cl、16 mol KCl和24 mol K2SO4,若改用KCl、NH4Cl、(NH4)2SO4三種固體為原料配制,三者的物質的量依次是(單位為mol)( )
A.2、64、24 B.64、2、24 C.30、50、12 D.16、50、24
4.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①用剩的藥品為避免浪費應放回原瓶 ②蒸發氯化鈉溶液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 ③稱取易潮解的藥品必須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 ④用試紙檢驗氣體性質時,手拿著試紙經水潤洗后靠近氣體觀察試紙顏色變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反應方程式中有一個與其他三個在分類上不同,這個反應是( )
A.S+O2=====點燃SO2 B.Na2CO3+CO2+H2O===2NaHCO3
C.NH4HCO3=====△NH3↑+CO2↑+H2O D.CO2+C=====△2CO
6.關于物質分類正確的組合是( )
7.下列圖示正確的是( )
A.水合氫離子: B.氫氧根:
C.水合鈉離子: D.水合氯離子:
8.下列化學反應中,不屬于離子反應的是( )
A.在水溶液中: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B.在水溶液中:Cu(OH)2+2HNO3===Cu(NO3)2+2H2O
C.Fe2O3+3CO=====高溫2Fe+3CO2
D.在水溶液中:CaSO4+Na2CO3===CaCO3↓+Na2SO4
9.已知常溫下在溶液中可發生如下兩個離子反應:
Ge4++Fe2+===Fe3++Ge3+,Sn2++2Fe3+===2Fe2++Sn4+
由此可以確定Fe2+、Ge3+、Sn2+三種離子的還原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A.Sn2+、Fe2+、Ge3+ B.Sn2+、Ge3+、Fe2+
C.Ge3+、Fe2+、Sn2+ D.Fe2+、Sn2+、Ge3+
10.痕檢是公安機關提取犯罪嫌疑人指紋的一種重要的方法,AgNO3顯現法就是其中一種:人的手上有汗漬,用手動過白紙后,手指紋線就留在紙上。如果將溶液①小心涂到紙上,溶液①中的溶質就跟汗漬中的物質②作用,生成物質③,物質③在光照下,分解出的銀粒呈灰褐色,隨著反應的進行,銀粒逐漸增多,由棕色變成黑色的指紋線。用下列化學式表示這三種物質都正確的是( )
A.①AgNO3;②NaBr;③AgBr B.①AgNO3;②NaCl;③AgCl
C.①AgCl;②AgNO3;③NaCl D.①AgNO3;②NaCl;③Ag
1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鐵能被磁鐵吸引 ②在人體的血紅蛋白中含有鐵元素 ③鎂在空氣中可劇烈燃燒,并發出強光 ④鐵能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黑色的Fe3O4 ⑤在空氣中加熱銅可生成黑色的CuO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12.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種無色溶液,在無色火焰上灼燒,火焰呈黃色,說明該溶液中( )
A.只有Na+ B.可能有Na+,可能有K+
C.一定有K+ D.一定有Na+,也可能有K+
13.想一想陶瓷、玻璃、水泥三個詞為什么歸納在一起,然后從所給的四個詞中選出與它們同類的一個( )
A.光導纖維 B.有機玻璃 C.人造纖維 D.鋁合金
14.下列實驗中,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的是( )
A.少量明礬溶液加入到過量NaOH溶液中
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
C.少量Na2O2固體加入到過量NaHCO3溶液中
D.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
15.“綠色化學實驗”進課堂,某化學老師為“氯氣與金屬鈉反應”設計了如右圖所示裝置與操作以替代相關的課本實驗。實驗操作:鈉與氯氣反應的裝置可作如圖改進,將一根玻璃管與氯氣發生器相連,玻璃管內放一塊黃豆大的金屬鈉(已擦凈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給鈉預熱,到鈉熔融成圓球時,撤火,通入氯氣,即可見鈉著火燃燒,生成大量白煙。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應生成的大量白煙是氯化鈉晶體
B.玻璃管尾部塞一團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過量的氯氣,以免其污染空氣
C.鈉著火燃燒產生蒼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鉀溶液,可據其顏色變化判斷氯氣是否被堿液完全吸收
16.漢代器物上的顏料“漢紫”至今尚沒有發現其自然存在的記載。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進行超導材料研究時,偶然發現其成分為紫色的硅酸銅鋇(化學式:BaCuSi2Ox,Cu為+2價),下列有關“漢紫”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用鹽的形式表示:BaSiO3CuSiO3 B.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2SiO2
C.易溶于強酸、強堿 D.性質穩定,不易褪色
_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2分)
17.(8分)2008年5月17日x疆電視臺(午間新聞)報道:我國新增阿勒泰大氣背景監測點。這標志著氣候條件獨特、空氣質量優良的x疆阿勒泰市已成為我國第8個國家大氣背景監測點。監測點安裝的監測設備可監測日常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污染物。NO分子因污染空氣而臭名昭著,近年來,發現少量的NO在生物體內許多組織中存在,它有擴張血管、免疫、增強記憶的功能,而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NO亦被稱為“明星分子”。請回答下列問題:
(1)NO對環境的危害在于________(填編號)。
A.破壞臭氧層
B.高溫下能使一些金屬氧化
C.造成酸雨
D.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
(2)在含Cu+的酶的活化中心,亞硝酸根離子(NO-2)可轉化為NO,寫出Cu+和亞硝酸根離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綠色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之一,為迎接奧運,減少空氣污染,北京為汽車加裝了“三效催化凈化器”,可將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轉化為參與大氣循環的無毒混合氣體,該氣體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氣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和氧氣 D.二氧化碳和氫氣
(4)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氯原子,氯原子會對臭氧層產生長久的破壞作用(臭氧的分子式為O3)。有關反應如下:
O3 O2+O Cl+O3ClO+O2 ClO+OCl+O2 總反應:2O3===3O2
在上述臭氧變成氧氣的過程中,Cl是__________________。
18.(10分)某學校課外活動小組僅有一大一小兩試管和氫氧化鈉溶液。甲、乙兩個同學找來鋁制廢牙膏皮,各自設計了一套裝置如下圖,制取并收集一試管氫氣。
(1)哪個學生設計的裝置比較合理?____(填“甲”或“乙”),另一設計裝置不合理的原
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較合理的裝置制取氫氣,要使氫氣充滿收集氫氣的試管,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還可以用哪些常見物品和試劑代替廢牙膏皮和氫氧化鈉溶液完成實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測定H2和空氣混合氣體的爆炸范圍實驗如下所述。取10支大試管,依次盛水90%(體積分數)、80%……再用排水集氣法收集H2,而后分別把試管口移近酒精燈火焰,實驗結果如下:
H2體積分數/% 90 80 70 60~20 10 5
空氣體積分數/% 10 20 30 40~80 90 95
點燃現象 安靜
燃燒 安靜
燃燒 弱爆炸 強爆炸 弱爆炸 不燃燒
不爆炸
由上述實驗結果評價: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H2,保持試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果只發出輕微的“噗聲”,表示收集的H2已純凈的說法的真正涵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0分)食鹽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海水中含有大量食鹽。
某地出產的粗鹽中,所含雜質是CaCl2,通過下面的實驗可制得純凈的NaCl2。
請回答:
(1)加入的A是__________,檢驗A已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的B是__________,加入稍過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檢驗沉淀是否洗凈,最好在最后幾滴洗出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
20.(10分)進行下面的實驗要用到下列一種或幾種儀器,請用這些儀器的名稱填空。
(1)欲干燥NH3需使用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分離液態混合物中沸點不同的組分,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分離懸浮于液體中的固體物質,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欲用膽礬晶體(CuSO45H2O)制無水硫酸銅固體,可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
21.(14分)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和比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
(1)實驗室用裝置A制備SO2。某同學在實驗時發現打開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體未流下,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裝置E制備Cl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MnCl2+Cl2+2H2O。若有6 mol 的HCl參加反應,則轉移的電子總數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B、D兩個試管中的品紅溶液出現的現象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氣后,再給B、D兩個試管分別加熱;兩個試管中的現象分別為: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另一個實驗小組的同學認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會更強。他們將制得的SO2和Cl2按1∶1同時通入到品紅溶液中,結果發現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樣。請你分析該現象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末綜合檢測A
1.D [乘車、船或飛機時都不能攜帶易燃、易爆、強腐蝕性等化學危險品。硫酸鉀是一種穩定的鹽,不屬于化學危險品;硝酸鉀易爆炸、高錳酸鉀有強氧化性、硫黃易燃燒,它們都是常見的化學危險品。]
2.D [A、B項都沒有標注“標準狀況”,是錯誤的;C項有“標準狀況”條件,但在此條件下水不是氣態,所以22.4 L水不是1 mol,也不是18 g;D項中22 g CO2的物質的量為0.5 mol,標準狀況下11.2 L HCl的物質的量也為0.5 mol,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分子數相同,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
3.B [原營養液中各種離子的物質的量分別為K+ 64 mol、Cl- 66 mol、NH+4 50 mol、SO2-4 24 mol,故改用KCl、NH4Cl、(NH4)2SO4時只需各離子的物質的量對應相等即可,經比較需要64 mol KCl、2mol NH4Cl、24 mol (NH4)2SO4,故選B。]
4.A [用剩的藥品不能放回原瓶,應放入指定的容器內。用試紙檢驗氣體性質時,應將濕潤的試紙粘在玻璃棒上,然后靠近氣體,觀察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故①④錯誤。]
5.C [考查反應類型,明顯看出A、B、D三項屬于化合反應,而C項屬于分解反應。]
6.D [A組中Na2CO3不是堿,NaOH不是鹽,SO2不是堿性氧化物;B組中CO不是酸性氧化物;C組中CO不是堿性氧化物;D組分類正確。]
7.A [B項圖示中含2個H,與OH-不符;C項水分子中顯負電性的氧應靠近Na+;D項水分子中顯正電性的氫應靠近Cl-。]
8.C [A、B、D選項中三個反應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復分解反應,屬于離子反應;C項中的Fe2O3和Fe都是固體,CO和CO2都是氣體,沒有離子參加反應,不屬于離子反應。]
9.A [在第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Ge4+是氧化劑,其還原產物是Ge3+,Fe2+是還原劑,其氧化產物是Fe3+,故還原性Fe2+>Ge3+;在第二個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是Fe3+,其還原產物是Fe2+,還原劑是Sn2+,其氧化產物是Sn4+,故還原性Sn2+>Fe2+。]
10.B [溶液①為AgNO3溶液,AgCl不溶于水;汗漬中含有的物質②為NaCl;生成的物質③為AgCl,AgCl見光分解為銀粒。]
11.D
12.D [鈉的焰色反應為黃色,鉀的焰色反應為紫色,在觀察鉀的焰色反應時必須排除黃光的干擾。]
13.A [題給三種物質均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
14.B [熟記常見物質的顏色,此題就比較容易作答。A項中明礬溶液為無色,加過量NaOH溶液后,發生反應為Al3++4OH-===AlO-2+2H2O,溶液顏色仍為無色;FeCl3溶液為黃色,與KI發生反應為2Fe3++2I-===Fe2++I2,生成的I2遇淀粉變藍色,故B項符合題意;NaHCO3溶液為無色,與Na2O2反應后所得溶液仍為無色,故C項不符合題意;KMnO4溶液與Fe2(SO4)3溶液不發生反應,溶液的顏色不發生變化,故D項不符合題意。]
15.C [該實驗是課本實驗的改進,符合綠色化學實驗的目的——減少染污。看似繁雜,考查的知識卻較簡單。鈉在Cl2中燃燒時火焰為黃色,蒼白色火焰是H2在Cl2中燃燒的現象,答案為C。]
16.C [“漢紫”能穩定存在至今,說明其性質穩定,不易褪色,不易與酸、堿反應;“漢紫”中Ba為+2價,Cu為+2價,Si為+4價,則x=6。]
17.(1)ACD
(2)Cu++NO-2+2H+===Cu2++NO↑+H2O
(3)A (4)催化劑
解析 (1)NO氣體在破壞臭氧層的過程中起催化作用;NO能與人體血紅蛋白結合,使人因缺氧而中毒;NO被O2氧化生成NO2,NO2與水反應生成HNO3,可形成酸雨。(2)NO-2轉化為NO時氮的化合價降低,則Cu+在反應中化合價必然升高,轉化為Cu2+。(3)因為CO和NO含有C、O、N三種元素,那么它變化以后還應該含有這三種元素,所以C、D兩項不正確,又因為B項中的NO2依然是空氣的污染物,所以也排除。
18.(1)乙 甲學生的裝置小試管中的空氣不易排盡,且H2可以從兩試管的間隙逸出
(2)將大試管慢慢往上移動
(3)日常生活中的金屬如Fe、廢干電池中的Zn,酸可用食用醋
(4)這種說法只能表明收集的H2的體積分數小于70%,而不是純氫氣
解析 對于實驗設計應重視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的學習和訓練,訓練信息遷移能力,通過分析、綜合、比較、論證來提高實驗評價能力。
19.(1)Na2CO3 在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Na2CO3溶液,若不再有沉淀,則加Na2CO3溶液已過量 (2)鹽酸 除盡溶液中過量的Na2CO3 (3)酸化的AgNO3
解析 檢驗CO2-3過量應向上層清液中繼續滴加Na2CO3溶液,若出現沉淀,則說明Na2CO3不足,若無明顯現象,則說明Na2CO3已過量。
20.(1)球形干燥管 (2)分液漏斗 (3)蒸餾燒瓶、酒精燈 (4)漏斗 (5)坩堝、酒精燈
21.(1)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沒有取下來 (2)3×6.02×1023
(3)①品紅溶液褪色 品紅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紅溶液又恢復成紅色 無明顯現象 (4)Cl2+SO2+2H2O===2HCl+H2SO4
【高一化學期末測試題】相關文章:
精選期末測試題05-09
期末綜合精選測試題05-09
最新期末測試題05-10
語文期末測試題精選05-10
關于語文的期末測試題05-12
小學語文期末測試題05-04
期末模擬卷測試題05-08
人教版小學語文期末測試題05-11
數學思維訓練期末測試題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