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駁俞敏洪的散文
中午,看了俞敏洪先生(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在某知名高校演講的一段視頻,大意如下:
俞先生先列舉了一些成功人士,說某某企業(yè)家的資產達到了多少多少,他的企業(yè)如何如何了不得;然后俞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與相貌無關,上面提到的企業(yè)家們,大部分長得就不怎么樣,他本人長得也不好看,成功者中長得好看的并不多;接著,俞先生又說,一個人的成功與是否名牌大學畢業(yè)無關,你看中國的大企業(yè)家里,畢業(yè)于清華、北大的有幾個?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高校畢業(yè)……
臺下的大學生聽得是津津有味,笑聲不斷。我卻如何笑不出來,難以再聽下去。為何?對俞先生的說法實難茍同!
首先,俞先生一講成功,動輒就是資產多少多少,一說成功者,就是某某企業(yè)家。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但我想這種以財富來衡量成功的說法,真的是太過膚淺,甚至是為禍至深。有錢便是成功,只能把青年學生往一切向“錢”看上面引導,后果十分可怕。照這種說法,自古到今的杰出人物中,絕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是失敗的。而石崇、和坤之流則會搖身一變,成為成功人士,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此所以不敢茍同俞先生者一也。
其次,俞先生講,成功與相貌無關。如果這樣的話,人們?yōu)槭裁催要追求外表美呢?俊男倩女整天還打扮個什么勁啊?化妝業(yè)、服飾業(yè)諸類行業(yè)早就不存在了!可明眼人都會發(fā)現,這些行業(yè)非但沒有消亡的跡象,反而越來越火了。古人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都是喜愛美的,長像英俊的男子和漂亮的女子總是讓人看著順眼,所以也更容易得到人們的喜愛,于是也更容易成功。當然,這不是說以后他(她)一定會成功,但至少嬌好的相貌已幫他(她)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古代的宋玉潘安、四大美女,不都是因為相貌而名垂千古嗎?現實生活中,女的傍大款,男的找富婆,靠得又何嘗不是相貌呢?而演藝界對相貌的要求更是苛刻。由此看來,成功與相貌有關,有時還會成為決定性因素。以上說的是相貌對成功的正向促進作用,不僅如此,相貌對成功還有反向激發(fā)作用。比如說某人長得不好,正因為如此,于是便通過后天加倍的努力來彌補先天相貌上的缺憾,最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總是,不管是正向促進還是反向激發(fā),成功與相貌并非無關。此所以不敢茍同俞先生者二也。
再次,俞先生說成功與是否名校畢業(yè)無關。如果這樣的話,為什么那么多人都爭著搶著要上清華、北大呢?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那里的各種硬、軟件環(huán)境好,更容易走向成功。比如說兩個人同時去應聘同一工作崗位,一個是北大畢業(yè),一個是普通院校畢業(yè),你說會選哪一個呢?雖說不以學歷看能力,不以文憑看水平,但能力、水平一時能看得出來嗎?何況能力、水平也是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歷練出來的,名校畢業(yè)和普通院校畢業(yè)誰會得到更多的歷練機會呢?當然,這并不是說上了北大、清華就一定會成功,但成功的概率更大。俞先生說,當代的大企業(yè)家中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都是普通院校畢業(yè)。這個我雖沒進行過調查,但也并不否認,為何?道理很簡單,北大、清華這種名牌大學有幾個(多了就不叫名牌了)?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本來就是極少數,在成功的企業(yè)家中占少數,這太正常不過了。但這能說明什么呢?能說明成功與是否名牌大學無關嗎?能掩蓋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成功率高的現實嗎?此所以不敢茍同俞先生者三也。
以上反駁了俞先生的說法,下面就開始闡述我的觀點,與其相對應和相對立,同樣有三:
其一,成功與名校有關。名校的軟、硬件環(huán)境更有助于我們成功,所以我們都希望上名校的愿望是正確無疑的,也都應該有上名校的愿望,但現實中由于種種原因,不可能人人都上名校,上名校的也只是少數,大部分人上的都是普通院校,所以如果我們上了名校,就應該充分利用那里的好資源。如果沒上成名校的話,我們更就應該加倍努力,通過加倍的努力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其二,成功與相貌有關。當我們外貌英俊嬌好時,我們要明白,相貌只是幫我們完成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并不會把我們一直送到成功的終點。只有外表的嬌好和內在的實力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的美麗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們才能煥發(fā)出永久的魅力,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向成功邁進。如果不具備好看的外表,我們也不必氣餒,因為我們只是比別人相差在第一步,而距離成功終點的路還有很長,第一步的差距是完全可以在后面的過程中用自己的實力追趕上來的。既然相貌已讓我們處在劣勢,那么就以此來激勵、警示自己,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實力,實力不斷提高了,那么成功也就離不遠了。
其三,關于成功的定義。究竟什么是成功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請問諸位:我們活著是為了追求什么?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幸福吧。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答案也不會相同,但根本且重要的一條應該就是快樂。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成功呢?那就是——成功就是快樂地活著!雖說快樂是精神上的愉悅,但它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然而這并不是說物質財富越多越好,更不是說要我們無限度地去追求這些物質財富。現實中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正是因為對物質的過分追求,才使我們變得膚淺、浮躁,從而失去了做人的真正的快樂。對于胸懷大志的人來說,成功的定義絕不僅限于此,他們要普渡眾生,匡扶社稷,他們要轟轟烈烈干一番大事!這種精神值得敬佩,但我們大都是普通百姓,這種成功注定與我們無緣。何況,少數若干人的成功也并不能把我們全體都帶到那美好的“烏托邦”社會。至于那種以金錢論成功的說法,則更不足取,當下浮躁的現實就是明證。這浮躁從何而來?不正是我們對名利(名說到底還是利)的過度追求造成的嗎?所以,只要我們自食其力,心胸坦蕩,與人為善,與人無尤,快快樂樂地生活,我想這就可以算是成功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如此生活,那么社會不就和諧融洽了嗎?這不就是成功的社會嗎?這樣,成功的取得不僅切實易行,而且意義重大。于個人身心健康,于社會和諧發(fā)展,不都是好事嗎?
【三駁俞敏洪的散文】相關文章:
俞敏洪勵志故事-關于俞敏洪的故事12-01
俞敏洪經典語錄-俞敏洪勵志語錄11-22
俞敏洪勵志美文-俞敏洪勵志美文11-23
俞敏洪的名句11-28
俞敏洪的名言09-13
俞敏洪語錄12-09
俞敏洪的經典語句12-09
俞敏洪經典語錄-俞敏洪最新語錄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