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黃渤勵志成長經歷

時間:2022-12-09 13:29:40 勵志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黃渤勵志成長經歷

  電影圈所有投資方都想聽到黃渤的名字,認為他是中國電影的票房保障。可是,黃渤說:“你要當真你就真成了個笑話。”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黃渤勵志成長經歷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黃渤勵志成長經歷

  黃渤并不是“一夜成名”,只是形象上人們容易誤以為他是草根出身。寧浩早在他的北影求學階段就認識他。管虎在他最窮時期也常吃他做的炸醬面。據說他現在演管虎、寧浩、徐崢的片子都是象征性片酬。饑餓感沒有給他打上困頓和悲苦的烙印。有一種聲音始終認為,黃渤創造這些極具典型意義的形象,農民、毛賊、流氓,并不完全真實。秘訣是變形和偏離構建的詼諧。“給人造成的錯愕,這種和真實之間的若無其事,存在巨大的張力,直接后果就是笑。”他打破了單調邏輯,建立了一種自由奔放、充滿意外和歡樂的表演。本來隱藏在底層人物身上常規的價值觀、等級觀,被他的表演釋放了出來。

  管虎用窮困潦倒形容黃渤作為演員的“北漂”時代。“十幾年了,到今天有時候躺著還在想,我怎么可能干這個?還有人喜歡?”黃渤“觸電”時25歲。他曾是個跑場子小歌手,跟周迅、樸樹、楊坤、沙寶亮等人到處唱歌廳。“那時候一批人一起唱,別人全火了”,可他還住在北京郊外的農民房里,每天騎兩個小時自行車去歌廳演出。“我那時年紀都挺大了。”他說他不愿意接受家里的資助。父母從甘肅支邊回到原籍青島,都是大學畢業,在機關單位是處級干部。家里人希望他能上清華北大,黃渤說:“我考十次加一塊兒也不夠。”寧浩曾經說黃渤和自己有某些共同點:小城市里的邊緣少年,還有著單向思維的上一輩。

  管虎第一次見沒注意黃渤好看難看,反而覺得“他身上透露出一種特別用功的天性,眼神閃爍著,特好。”管虎說職業演員的眼睛沒有這個“閃爍”。黃渤的第一個問題是“給多少錢?”一聽5000塊,他滿意了,高虎才拿1萬元。他一分鐘電影沒拍過,說著說著話就跑鏡頭外面去了,甚至還對著鏡頭喊“停”,管虎惱了,“告訴你一個規矩,這個地方只有我能喊停!”黃渤開工第一天,導演感覺他“簡直是傻帽兒”,但第二天上手就特別快了,“第三天,真不夸張,就感覺他什么都會,什么都對了,全明白”。

  2000年夏天,用12天時間管虎拍完《上車,走吧》,得了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黃渤借了套西服去走紅地毯,回頭一看,寧靜在后面,趕緊貓腰低頭,給人讓開。他坐在伍佰、鞏俐中間,緊張,“千萬別給朋友丟面子了”。

  第一部戲讓黃渤找到了自信。“歪打正著。唱很多年歌出不來,演第一部戲就拿獎。”第二部戲一下子就把他扔到了低谷。管虎導演的電視劇《黑洞》,成為陳道明、孫紅雷的代表作品,黃渤在里面演一個警察,“因為在青島拍,天天和‘發小’一起玩,沒認真演”。本來業內的制作人、導演發現出現了一個這樣的演員,就開始拿著“照著他寫”的劇本來了。“《黑洞》一出來,人家全蒙了。我被劃入‘非職業演員’。”

  “我得找個理由在北京待下去啊!”他參加北影培訓班,“進學校保安都得攔著,找誰?”考了兩年都沒考上,“覺得老師的眼睛都沒在我身上多停留一秒”,到第三年,他改到配音系。他的語言和聲音是硬功夫,《殺生》的錄音師說,有一次要拍一群人打一個麻袋里的東西,黃渤居然學出一種,既不像人,也不像動物的聲音。那聲音里細微的氣息、情緒把大家都震住了。“多一個生存技巧”是他的真實需要。考上大學時黃渤已經28歲,終于成了北京電影學院的一名表演配音專業的大專生。他總是跟著一堆同學試戲。有次到了楊亞洲導演的劇組,負責招演員的看了他一眼就急了,當面說“找了個什么東西”,黃渤硬是忍住沒走。結果,劇組當時實在找不到人了,只好讓他試,結果一條過,楊亞洲還挺滿意。“我蹭過去說導演我還有別的演法,導演說不用挺好!”

  我從沒得到過別人的保證

  黃渤的夢想本來是成為歌星。他初中得了唯一一張關于唱歌的獎狀,是“龍城中學生歌手比賽”獎,這是他賴以生存的救命稻草。15歲他就掙到了一天15塊錢,很快漲到了60塊錢。他每天在歌廳唱到很晚,對于怎么用鑰匙開門不發出聲音有秘訣,“不能慢,訣竅在于先對好眼,擰的時候小心,但擰完了得猛開”。結果父親在門后等著呢。黃渤偷偷唱了一個月,掙了2000塊錢。“那時候我媽月工資300元。”他全換成零鈔,往桌上一扔,斜眼看父母的反應。“誰的?”“我的。”“什么?”“工資啊。”他特高興,但會假裝,“沒事,天上扔的”。

  黃渤說自己做演員之前已經被生活“捶打”過了。正是歌廳盛行的年代,“也不是不缺錢,但沒到交不起房租的地步”。直到現在他還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張學友、郭富城、王菲,他也為他們分別寫過歌曲。“完全按照人家那個路子寫的,一聽就是王菲。”出去演出,長輩總說他:“玩玩就行了。男的,這哪是你一輩子的營生啊!”后來時間長了,就說:“你也該長大了,腦子該開竅了,怎么還瘀在那兒呢?”他還真瘀。“廣州火就去廣州,好像跟你沒關系,北京文化中心啊,去了也跟你沒關系。”他錄小樣送去唱片公司,人家說“好好好,回頭再說我跟你聯系”。一出門,他看見倉庫里堆著各種碟,包括自己的。

  他把日子比作沖馬桶,“嘩一天過去了”。22歲時他終于禁不住姐姐勸說,回青島開了與韓國做貿易的鋼材工廠。他第一次去買零件還在柜臺里看,也不好意思問,后來一問銷售,人家給帶到倉庫一看,“好家伙那么大”。聊鋼材、聊價格的日子很快讓他成了“黃總”,喝多了有司機給他扛回家。他買東西從不賒欠,也不設流動資金,“我這腦袋不好用,趕緊給錢”。1997年以后金融危機來了,黃渤說現在很多表演和那時候要債、躲債有關系。“別人等了好幾個小時我假裝不在,人剛一走我趕緊出來上廁所就給碰上了。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這些東西,對黃渤是強刺激。

  一個人存在得越徹底、越實際,就越會發現更多的喜劇因素。他發現底層人物身上有很多小機靈、小聰明。看別的歌手在歌廳被觀眾“哄下去”,那個歌手使勁硬著頭皮討好,觀眾都已經受不了了,喊著“下去吧!”罵什么的都有,結果歌手說“好,我下來”,只走了一階臺階,又唱了一首。“唱四首才能領到工資啊!”

  “東西南北中國四個地方的流氓怎么欺負人我都能學。”問他是不是被人欺負過,他搖著頭說,“對苦難從理解、麻木、疼痛,到最后接受。我以前,天天在接受這些東西。一邊受著,一邊還得嘻嘻哈哈,還得笑。比如說我演出完了人家忽然不付錢,但是酒端上來,該喝還得喝,該叫大哥還得叫。”他覺得自己情商加強、潛能開發了。下意識記住了,演一個角色不需要太多想象。成名后有一段時間他參加活動老坐第一排正中,半年沒出戲,再有活動就坐第三排了。黃渤說第一次住五星級酒店套房連馬桶都想拍下來。

  以前太苦太累了想歇一會兒,就會聽到“歇什么歇呀”。出名以后他演一會兒就有人端過來凳子,說聲:“黃老師休息一下吧!”長時間的磨煉,他的通情理大于了他的自我意識。很多年來他過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有人給我保障。”這一場演出完了就得找下一場。現在投資業界對他的態度是:“能簽趕緊簽,他會越走越強,不用考慮商業回報,肯定非常好。”在主持人不夠活躍的網絡新片發布會上,他會主動但不過分地活躍氣氛,給各種人遞話,干根本不屬于他的活兒,同場合比他年輕十幾歲的小演員反倒端著架子。他的很多朋友對他來者不拒的性格有點不以為然,可是又喜歡他這一點,“老好人,黏糊,不會拒絕”。黃渤自己的話是“眼睛里揉得了沙子”。

  寧浩說:“他有那種難得的真實。就是從里到外透著一種與生活、與現實特別相關的東西。”在《瘋狂的石頭》里他自己想了很多梗,比如讓人踩肩膀上“哎你有腳氣沒有?”黃渤和寧浩的合作有點“處女座見處女座”惺惺相惜的意思。《瘋狂的賽車》是寧浩完全按照自己認識的黃渤寫的。“我們經歷了差不多的東西,先接觸港臺,再接觸歐美,然后經歷了這樣一個逐步開化的過程,所以從各個方面,心理結構、審美意識上比較相近,價值觀比較類似。”

  無名之徒

  “小人物”是一個含混不清的標簽。他創造的,大多是憑空生長、沒有依據的無名之徒。“我的大部分作品扣在時代上,所以很多人覺得我似曾相識,有存在感,沒有危險感。小人物看跟誰比,這個社會有20%的人認為自己很不錯,80%的人都有小人物心態。我喜歡這個中低層的基座,我也離這個群體最近。”養牛的浪人,頑劣的光棍,想發財的小壞蛋,都不是社會的陽面。他喜歡用上百種演法,詮釋權力中心以外的人,不再是司空見慣的雞零狗碎,被他賦予了歡快、驚愕和自由。“碰上的導演也是處在最有創作欲望的時候,施虐和受虐碰上了。”這一點導演們都抓到了,黃渤并不是無所畏懼的人。

  “我有型嗎?觀眾知道你是誰啊?”他很懷疑各種號稱“量身打造”的劇本,“量的是什么身?”“但男一號誰不想演?”他說自己前幾年可以“用努力或者貪婪”來形容。機會很重要,他希望更多人看到自己。“想不想出名?想。也沒那么如魚得水,就演了一些同類角色,因為我真是需要。可是劇本我實在看不下去的,也不能演。就是我可以時不時踩那根底線,但我不能跳進去。”

  “瘋狂”過后他依然繼續和小眾又意氣相投的管虎合作。“跟村民住在一塊體驗生活,至少一個月以上。討論劇本更久。”《斗牛》是一個山村故事,跟《殺生》一樣,都是“個人劇”,基本戲就落在他一個人身上。每天得從山底到山頭,大概景山那么高,跑三四十趟,鞋子穿壞幾十雙。那個造型已經臟出他的極限,天天跟牛一起演戲,一個鏡頭拍幾十上百遍。村民蹲著看他們拍戲,蹲到晚上九十點,走了,早上六七點起來一看還在那兒拍呢。演之前他就憋著勁兒對管虎說:“你別說我不行,我從沒給你掉過鏈子。”后來變成:“導演你就說能得奧斯卡我也不演了!”《斗牛》超出了黃渤體力的極限,每天坐面包車回住處,看著“線條往后飛,告訴自己,任何戲都有結束的一天”。直到有一天歡呼封鏡,黃渤又坐在面包車上,哭了。“原來真的什么都能過去啊!”

  《斗牛》為黃渤贏得金馬獎。《泰囧》大賣時他接受采訪,當時剛與“破億”票房畫等號,被稱為“黃渤迎來了黃金時代”,但是他說“前幾年的《斗牛》、《殺生》才是我的黃金時代”。他說想著去臺灣“吃點小吃”,頒獎前一天晚上瞬間想了一下“要不要準備獲獎感言?轉念覺得黃渤你有點過吧”。

  只有一次他演完戲回家突然對著鏡子覺得“哥們兒可以呀”,然后立馬就意識到“完了”,他根本不怎么照鏡子。精神成熟使他很愛拿相貌做調味料,他的“幽默”姿態完整。“陳坤一轉身觀眾就有好感了,我就得演十幾二十分鐘才行,能不賣力氣嗎?”但他后來也說,“找陳坤的可能轉身去找黃曉明,但是找我的,絕對不會去找他們。”他希望自己技術剝離干凈以后還能分出層次。“半瓶子亂晃的時候最幸福,說明你有上升空間呀!”黃渤知道觀眾挺過癮,但自己離“滿”遠著呢。黃渤的大部分作品中,有兩個重要因素從未改變,一是時代政治背景有意被淡化成單純的敘事背景,二是人物的私人化生存占據故事的絕對空間。

  喜劇演員很多都鋒利敏感,得適應臺上臺下兩種完全不同的自我,黃渤倒覺得自己“混沌”著,不是內心特別充足強大的人。“人都得傻一點,不切實際一點,才能樂此不疲、不夠勁兒地往前走。”他開始“什么不行干什么,主持金馬獎,拍微電影,出單曲,排話劇”。孟京輝騙他說話劇《活著》就是端杯茶,安靜地思考人生,結果他得場場大體力演三個半小時沒有中場休息,成就了一個又“侉”又奇異而輕盈的福貴。“不冒險,身上長不出新東西。”管虎驚訝于他的成長。“票房數字在某個階段來看會讓你興奮,但真正留下來的一定不是數字。”

  陳可辛在看《活著》的時候發現黃渤喜劇后面的“悲”。他讓黃渤不要把《親愛的》里失去孩子的父親演成“苦情戲”。電影一出,再也沒有人問黃渤“會不會怕觀眾笑出來”之類的問題。黃渤設計了孩子“吃桃子過敏”的細節,片頭由他講出,片尾趙薇再說一次。陳可辛第一次看就哭了,給剪成了預告片。據說他在片場一點也笑不出來,為了找感覺,把孩子的名字換成自己孩子的叫。但黃渤自己覺得沒演好,愧對陳可辛。“蘿卜是不是糠心只有自己知道。”直到后來針對拐賣兒童的法律法規做出改動,他才覺得心里好受了點。

  戲是他軋戲最兇的時候20多天趕出來的,他已經知道怎么演能達到及格線。“我永遠感受不了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刺扎在骨頭里,我的扎在嗓子眼。”他說,做加法是一個偷懶的事,把以前演底層的經驗都用上,可是內心知道還能更好。問他怎么更好,是不是覺得趙薇哭戲演得好,他說哭很難,笑更難。如果自己能再和那些家庭相處一段時間,想看看他們怎么笑——“那種假裝沒事、故作堅強、不讓別人看出來難受的笑。”

  不冒險,身上長不出新東西,電影圈所有投資方都想聽到他的名字,認為他是中國電影的票房保障。可是,黃渤說:“你要當真你就真成了個笑話。”

  黃渤的簡介

  黃渤,山東青島人,1974年8月26日生于甘肅,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配音專業。黃渤早年曾有過駐唱歌手、舞蹈教練、影視配音等多種工作經歷。

  2000年,黃渤出演管虎執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2006年因演出新銳導演寧浩執導的電影《瘋狂的`石頭》而一舉成名。2009年黃渤憑借《斗牛》奪得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和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12年,主演懸疑喜劇電影《殺生》,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 2013年主演電影《西游·降魔篇》,以12.46億元成為2013年度中國內地電影全年票房冠軍。2014年1月30日,登2014年馬年春晚,邊走邊唱《我的要求不算高》。2016年5月,憑借電影《尋龍訣》、《親愛的》獲得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憑借《青島往事》獲第19屆華鼎獎最佳男演員。2016年5月21日,憑借《青島往事》獲得第19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男主角 。同年,參演電影《記憶大師》。

  黃渤演藝經歷

  2000年,出演管虎執導的電視電影《上車,走吧》,這是他的第一部影視作品,獲得2001年度金雞獎“最佳電視電影獎”,這一次刺激與鼓勵,黃渤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2001至2002年,他參演電視劇《大腳馬皇后》《黑洞》《紅樓丫頭》等,飾演的角色多為小角色,在電視《黑洞》的最長臺詞只有12個字。因為是青島人,黃渤在劇中常常一口扎實的青島話。

  2005年,擔任主角出演電視《生存之民工》,演繹民工的北漂生活。

  2006年,參演寧浩電影《瘋狂的石頭》,電影獲得包括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在內的多個電影大獎,黃渤憑借滿口青島話的“黑皮”而走紅。2008年,再次參演寧浩的喜劇電影《瘋狂的賽車》。

  2009年,參演管虎執導的`電影《斗牛》,他飾演的“牛二”從不羈到最終妥協,整個無奈的過程轉折,讓人信服而噓唏。奪得第46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和第17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第1屆金榕樹大獎最佳演員獎。

  2011年,出演電視《民兵葛二蛋》,該劇講述了俠肝義膽、敢作敢為的農民葛二蛋在歷練中成長成為優秀抗日民兵,再從民兵成為合格八路軍戰士的故事,黃渤飾演“葛二蛋”放射著土鱉智勇光芒,讓觀眾捧腹大笑。

  2012年4月,參演懸疑喜劇電影《殺生》,獲得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和第4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男演員獎;12月,在徐崢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處女作《人再囧途之泰囧》中出演反派“歪脖子”高博,影片上映5天票房突破3億,創造華語片首周票房紀錄,上映一個月票房達到12億,最終票房12.66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華語片票房冠軍。

  2013年2月,參演周星馳電影《西游·降魔篇》,電影以12.46億元票房為2013年內地電影全年票房冠軍;與林志玲合作《101次求婚》,飾演一個隨時隨地“準備求婚”的大齡男青年;3月,與劉燁、張涵予“零片酬”出演《廚子·戲子·痞子》,飾演“賴痞子”;12月,出演電影《無人區》,黃渤在片中飾演一個總是遭遇尷尬的悍匪,首次以光頭造型出現,為了有貼近人物的真實感覺,黃渤在新疆進行了兩個月的“體驗生活訓練”,還去屠宰場練“殺氣”。四部作品累積票房19.1億元,成為2013年的演員票房冠軍,2013年被媒體稱為“黃渤年”。

  2014年9月26日,主演陳可辛打拐電影《親愛的》。9月30日,黃渤與寧浩、徐崢合作的《心花路放》上映6天票房超過6億,創下了華語首周票房最高影片,并刷新了國慶檔的票房記錄。

  2015年6月,黃渤和孫紅雷、黃磊、王迅、羅志祥、張藝興加盟東方衛視勵志綜藝真人秀《極限挑戰》節目。 2015年11月22日,黃渤主演的商戰傳奇劇《青島往事》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劇中飾演“笨小孩”王滿倉 。12月18日,由黃渤與陳坤主演的電影《尋龍訣》上映8天,票房破10億 。

  2016年5月21日,獲第19屆華鼎獎最佳男主角獎。 4月17日,加盟的東方衛視勵志綜藝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第二季》播出 。6月27日發布加入索尼音樂后首支單曲《這就是命》 。同年,參演電影《記憶大師》。


【黃渤勵志成長經歷】相關文章:

黃渤的經典語句04-10

50億影帝黃渤:我如何征服看臉的時代03-31

成長的經歷02-27

成長是一種經歷勵志名言05-12

成長的經歷作文03-31

成長的經歷作文04-03

成長經歷作文01-29

成長的經歷作文10-19

青春成長是一種經歷的勵志名言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