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故事,可以解釋為舊事、舊業、先例、典故、花樣等涵義,那么有關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篇一
東晉時,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時代就胸懷為國立功的大志。
他有個好朋友劉琨,也是一位抱負不凡的人。他們兩個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陽一帶,主簿,掌管文書簿籍的官吏)時,對當時內憂外患的國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懷著光復河山的報國之志,兩個人夜間同睡一床,經常談論國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聽得雞啼。祖狄使用腳踢劉琨說: "你聽聽,這雞啼的聲音是多么激越昂揚,它是在叫人奮發圖強啊!"于是,倆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寶劍,在雞啼聲中舞起劍來。 "聞雞起舞"的成語,就是由這個故事而來的。
后來,祖狄果然領兵北伐,為晉朝收復了許多失地。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篇二
馬援(前14-后49)是漢代一位有名的將領。他幼年父母雙亡,由其兄馬況撫養成人。他從小胸懷大志,眼光高遠,深為其兄器重。王莽時期,馬援在軍隊里當個小軍官。一次上司派他率隊押送一些犯人,在途中,馬援看到犯人們哭得挺傷心,不由動了側隱之心,便把犯人們都放了。私放犯人是大罪,馬援只得逃亡到北方的邊境上,躲避朝廷的追捕。
碰巧時間沒多長,趕上朝廷大赦,馬援也得以免罪。之后,他就在那里經營畜牧業和農業。他心胸寬廣,樂于助人,為人忠厚而有遠見,沒幾年功夫,來歸附他的人竟有好幾百。他常對身邊的人們說:做人不能因為貧窮潦倒而喪失志氣,不能因為年紀老邁而頹唐,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不幾年,馬援有了幾千頭牛、羊和馬匹,幾萬斛糧食,家產多得花不完用不盡,但他不為物累,仍舊和從前一樣,過著簡樸的生活。他曾感慨地對人說:財產之所以可貴,在于能夠幫助人;要不然,做個守財奴有什么意思呢?"后來,懷著高遠志向的馬援果然把財產分給了他的本家和親友,自己空身外出投軍謀事,后歸附了漢光武帝劉秀,為國家立了很多功勞。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篇三
西漢時,中郎將蘇武出使匈奴,單于派漢朝叛使、被單于封為丁靈王的衛律前來誘降。衛律說:"蘇先生,我從前背叛漢朝歸降匈奴,受到單于大恩,封我為丁靈王,擁有數萬奴隸,馬匹、牲畜漫山遍野。你今天投降了,明天也和我一樣富貴,若白白地流血犧牲,又有誰知道你呢!"蘇武怒斥道: "衛律,你身為漢民,不顧恩義,叛國投敵,你雖然能得逞于一時,最終卻逃脫不了天地良心的審判。"
衛律見蘇武不屈服,只得向單于報告。單于見蘇武很有氣節,十分欽佩,更想招降他。于是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里,不給飲食,蘇武只得嚼雪止渴,用氈毛充饑。后來單于又將蘇武移到北;臒o人煙的地方,逼迫他牧羊。北海在今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一帶。蘇武到了北海,匈奴停止了對他的食物供應,他只得覓野鼠掘草根充饑。在這荒漠上,除了叢生的野草,就是漫天的風雪,終年見不到一個人影。蘇武抱著代表漢廷的旄節牧羊,無論坐臥行走都拿著漢節。歲月一天天流逝,節桿上綴的三重旄牛尾都落盡了。
十九年過去了,蘇武歷盡艱辛,終于回到自己的祖國。他出使還是壯年,及至歸國,頭發胡須全白了。歲月改變了他的容顏,卻改變不了他忠于祖國的赤子之心。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的名人勵志故事04-04
中國古代的名人經典勵志故事04-05
中國古代名人的勵志故事04-04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的故事04-05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精選04-03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的小故事04-04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小故事04-03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大全04-03
關于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