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勵志小故事
人生猶如一則哲理小故事,愚蠢者草草翻過,聰明人細細閱讀,那么有關人生勵志小故事的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勵志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勵志小故事篇一
瑞士銀行中國區主席兼總裁李一,在1988年最初去美國邁阿密大學留學時,學的是體育管理專業。他發現那是“屬于富人玩的游戲”,于是在離畢業還有半年時,毅然報考沃頓商學院。
美國沃頓商學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李一考得并不輕松,前后面試了三次,仍沒結果。最后一次面試,他干脆在考場上直截了當地問主考官:“如果我沒有被錄取,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很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工作經驗。在美國,商學院錄取的前提條件是要有商務工作經驗。”
李一作出的反應不是承認自己的不足,或者說“我會如何改變自己的缺點”,而是立刻反駁:“按你們的招生材料所說,沃頓作為世界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肩負著培養未來商務領袖的重任。但世界各國發展很不平衡,如果按你們現在的做法,商務成熟的國家會招生特別多,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可能一個也不招,這跟沃頓商學院的辦學宗旨是自相矛盾的。”
出人意料的是,李一的反駁竟得到了主考官的欣賞。面試出來后,招生辦主席秘書給李一打了一個電話:“主席對你的印象特別好,說你很自信,與眾不同。”后來,在當年52個申請該校的中國學生當中,李一成為唯一被沃頓商學院錄取的中國學生。
人生勵志小故事篇二
人生有得意的時候也有失意的時候,一個人從呱呱墜地時起,便生活在得意與失意之間。得意也好,失意也罷,都不過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是人們對于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地位的心理狀態。得意者前呼后擁,面對的是鮮花和掌聲,失意者門可羅雀,面對的是蒼涼和寂寞;因此得意者往往喜氣洋洋,滿面春風,失意者大多情緒低沉、垂頭喪氣;得意者往往拋頭露面,到處張揚,失意者大多閉關自守,逃避社交;得意者往往目空一切,趾高氣揚,失意者大多自譴自責、自慚形穢……
所以有人說,失意之時最可鑒別人的意志。意志弱者,失意失志,一蹶不振;意志強者,失意不失志,在逆境中鍛煉自己,蓄勢待發。得意之時最能鑒別人的定力。定力低者,恃才而驕,居功而傲,得意忘形;定力高者,恃才不驕,居功不傲,甚至功成身退。
人生最危險、最可怕的時候往往不是失意之時,而是得意之時。因為失意擊倒的不過是一些庸人,而得意擊倒的往往是英雄。我們從淮陰侯韓信的人生成敗中,就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當初韓信落魄失意時,人們都嫌棄他,連吃飯都成問題,靠一個替人洗衣服糊口的老婦賜飯為生,還忍受過一個市井無賴的胯下之辱。后來戰亂四起,韓信投奔項羽,不得重用;改投劉邦,仍然不得重用。于是連夜逃亡,這才成就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佳話,然后才開始書寫他登壇拜將,金戈鐵馬,摧城拔寨,兵圍垓下,四面楚歌,氣吞山河的輝煌。然而天下已定,封為楚王,自恃功高,得意忘形,疏于防范,不知禍之所倚。有一次劉邦與韓信一起散步,談論眾將之才,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最多不過十萬。”劉邦又問:“那么你呢?”韓信說:“多多益善。”韓信明知劉邦畏懼他統兵之才,仍然以此自矜,口無遮攔。功高震主,且又盛氣凌主,他的悲劇已經注定。最終因“圖謀造反”,被呂后和蕭何合謀殺害,豈不悲哉?對此歷史早有定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人生最險得意時,韓信的人生成敗主要在于他意志強而定力低,所以能跨越失意之坎而不能跨越得意之坎。
世界上沒有長久的失意者,也不會有永遠的得意者。超越得意有時比超越失意更難。因此有人說,一個人最大的成功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此言甚是。
人生勵志小故事篇三
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贏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他大學畢業后,被分到電視臺工作。那時年輕,沒有名氣,人家不摸底,不敢把重要本子交給他來導。他接到的本子都是名導演們挑剩下的,是二流的本子。看來作為新手注定很難在短時間內干出名堂,獲得成功。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當他接到第一個本子時,他就意識到自己失敗不起,如果真的失敗了,就永無出頭之日了。只有一鳴驚人,才能叫人刮目相看,并脫穎而出。于是,他面對二流本子,給自己提出目標:“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為此,他下苦功夫去改寫,去創造,拍攝中傾盡全力,精雕細刻,力求出新。就這樣他硬是把二流本子拍出一流的水平,播出后觀眾反響強烈,引起領導重視,再拍第二部又大獲成功。于是,他的才能和實力被各方面看好,機會接踵而來,很多電視臺找他拍戲,名氣越來越大。他先后拍出《孔繁森》《天路》《成吉思汗》《大染坊》等富有個性的有影響的好片子,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他也成了影視界的名人。他就是著名導演王文杰。他深有體會地說:“對于青年人來說,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此言很有幾分道理。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客觀上不允許你失敗,一旦失敗了你就會失去發展機會,失去在這一領域存在的資格。相反,你只能成功,只有成功了才可能贏得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說,王文杰能很快脫穎而出獲得成功就得益于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人們一旦接受了這種理念,心態就不同了,要求自己的標準也就高了,就會自覺給自己加壓,充分調動自己的潛能和聰明才智,加倍努力工作,使自己有超水平的表現,創造出讓人刮目相看的成績,結果必定是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早日收獲成功。
對于青年人來說,誰認識這個問題早,誰就會走出“從成功到成功”的路子。著名節目主持人倪萍的主持生涯是從與明星同臺主持節目開始的。當時她應邀在“人與人”系列片中擔任第三主持人,其他兩個是當時的大明星:一個是李小玢,一個是方舒。面對大明星,她感到壓力很大。而且每一集都由李小玢與方舒先選劇本,剩下的才輪到她,這就更增加了主持的難度。但是,她沒有氣餒,她意識到自己失敗不起,第一次當主持如果失敗了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永遠失去在這個領域發展的機會。她暗暗為自己鼓勁,竭盡全力,試圖把每一集都做得精益求精,顯出風采。結果系列錄像非常成功,她表現過人從而嶄露頭角。不久,她被中央電視臺選中,很快成為著名節目主持人,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此例再次佐證了“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意義和價值。因此,一切有抱負的青年人,當你投身新的工作環境任務的時候,就要堅守“成功是成功之母”的理念,把成功當成唯一的目標,頂住各種有形的無形的壓力,去追求高標準,把工作做到極致,做到最佳,做到出類拔萃,從而為自己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信奉“成功是成功之母”,也許不能保證你的工作獲得絕對成功,但是這種理念起碼可以給你多一些成功心理暗示,多幾分成功幾率。即使經過努力還是失敗了,那也不妨礙你總結經驗,摸索規律,從失敗再到成功。
【人生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人生的勵志小故事04-05
人生勵志的小故事04-05
人生勵志小故事精選04-07
人生勵志的寓言小故事04-05
人生的勵志小故事及感悟04-05
人生勵志的哲理小故事04-05
人生的鑰匙勵志小故事04-05
人生勵志哲理小故事11-25
人生勵志哲理小故事精選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