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
每一個成語都有其內在的含義,那么關于中學生勵志的成語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篇一:揚揚自得
晏子是齊國的宰相,他不但才智過人,而且行為穩重,態度很謙虛。晏子坐車出門,他車夫的妻子從門縫里暗中觀看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駕車,上面遮著大傘蓋,揮鞭駕馭四匹馬,神氣十足,非常得意。
不久,駕車人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離去。駕車人詢問緣故,妻子說:“晏子身高不滿六尺,擔任齊國宰相,在諸侯中名聲傳揚。今天我看他出門,神思深沉,常常表現出自謙的樣子。你身高八尺,才不過當人家的駕車人,可是你的心里自以為很滿足,所以我提出離去。”
經過這件事以后,駕車人的態度變得謙卑起來。晏子覺得奇怪,就詢問他,駕車人把事情告訴了晏子,晏子就推薦他擔任大夫的官職。
◎成語釋義
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故事出處
《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出處譯文
她丈夫替宰相駕車,上面遮著大傘蓋,揮鞭駕馭四匹馬,神氣揚揚,非常得意。
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篇二:懸梁刺股
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后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梁刺股”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東漢·班固《漢書》記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這段話講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東漢時候,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孫敬。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獨自一人關起門,從早到晚不停地讀書,廢寢忘食。為爭分奪秒地抓緊時間學習和積累知識,他還想出了一個專門對付“瞌睡蟲”的方法。這個方法是什么呢?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不是很長的嘛。他就找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牢牢綁在房梁上,并拉直繩子,將繩子的另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勞地打盹時,頭一低,繩子就會往上牽頭發,這樣頭皮就會被弄痛。于是,他就馬上清醒了,繼續讀書學習。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這段話講述的故事大概如下:
早在戰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政治家蘇秦。他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刺激很大。后來,他就下定決心發憤讀書,常常讀書到深夜。人很晚不睡覺,產生疲倦感、打盹兒什么的是很正常的。但蘇秦總覺得睡覺很浪費時間。于是,他就準備了一把錐子,自己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讓自己猛然間感到疼痛,好清醒起來繼續挑燈夜讀。
——《漢書》、《戰國策·秦策一》
【求解驛站】為了防止打盹,把辮子吊在房梁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便讀書過程中時刻保持清醒。形容刻苦學習。股,大腿。
【活學活用】我們不能考試抱佛腳,平時學習就應該發揚~的苦學精神。
【妙語點撥】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須自覺地刻苦讀書。因為學知識這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學到真知識。當有師長的關心和教導,有很好的學習條件時,如果再有孫敬、蘇秦二人發憤讀書的刻苦精神,怎么會取得不了好成績呢?只是,“頭懸梁、錐刺股”的方法千萬不要盲目去效仿,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近義】懸頭刺股、引錐刺股
【反義】不學無術、無心向學
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篇三: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漸漸受到人們的稱贊。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擔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辦公,晚上合蓋一條被子睡覺,而且還有著共同的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從此,“聞雞起舞”就成了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每天雞叫后,兩人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祖逖要求北伐,收復中原。司馬睿內心不愿作戰,只任命他為豫州刺吏,要他自己招募軍隊,祖逖率領自己的部屬橫渡長江,當船到中流時,他舉起槳來叩擊著船舷,起誓說:“我如果不能收復中原,就決不再渡江回到南方去!”有勇有謀的祖逖不久就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全部國土。但他的行動引起了晉朝統治集團的疑忌,對他施加壓力。公元321年,祖逖五十六歲時,懷著未了的志愿飲恨而死。
——《晉書·祖逖傳》
【求解驛站】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活學活用】岳飛從小立下報國志向,~,苦練武藝,終于成為一個精忠報國的民族英雄。
【妙語點撥】我們要學習祖逖的勤奮、自強不息和精忠報國,學習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克服惰性,嚴格要求自我,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棟梁人才。如此一來,既能報效祖國,又能實現個人價值,生活的更加美好!何樂而不為呢?那么,如何克服惰性呢?不妨先為自己樹立一個理想的目標。有道是“意志是克服惰性的一種力量。”而這意志的形成,是要靠一個值得所求的目標。有這個目標在那里等待我們去達到,我們就覺得有理由把自己發動。
【近義】奮發圖強、孜孜不倦、廢寢忘食
【反義】茍且偷安、飽食終日
【成語故事中學生勵志】相關文章:
經典勵志的成語故事精選04-04
勵志的成語故事04-04
經典勵志的成語故事04-03
具體的勵志的成語故事11-26
勵志的成語故事推薦04-04
勵志成語故事04-04
有關勵志的成語故事04-04
勵志成語故事06-05
有關勵志的成語故事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