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80后大學生深山創業的勵志故事
“大學生‘村官’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有利地促進了當地農戶的萬元增收。”日前,武隆縣火爐鎮黨委書記禹太華說,全鎮的30多名“三萬”干部發揮自身優勢,幫助農民實現萬元增收,成為當地村民炙手可熱的“新寵”。
“三萬”干部即,萬名大學生村官,萬名以城代鄉駐村干部,萬名支農支教支醫專業技術人才,用具備一技之長,幫助農戶實現增收。
駐村干部當“致富參謀”
王華,火爐鎮原農業服務中心主任。他在去年向火爐鎮政府主動申請擔任萬峰村駐村干部以來,就深入到農家院壩及田間地頭,詳細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積極謀劃該村農民的增收產業。在他的積極爭取下,村民期盼了10年之久的萬峰村至火爐場鎮的3公里的斷頭公路得以在武隆交委批復立項。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發動村民投勞投資修建該公路。經過1300多名村民一個多月的辛勤勞動,目前這條公路已實現了初通。78歲的村民陳大爺在公路初通日,專程跑到距離5公里遠的火爐場鎮花132元錢買來鞭炮以示慶祝:“要不是王華同志的努力工作,這條公路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修通呀﹗”
像王華一樣,火爐鎮的20多名名駐村干部都成為農戶萬元增收工程中的“致富參謀”。
80后大學生深山創業
去年7月,出生于重慶九龍坡區的胡琨在重慶的一所大學畢業后,被組織上選調到火爐鎮夢沖塘村擔任村主任助理。作為一名“80后”的年輕一代,放棄了重慶主城區的優越生活,毅然選擇到武隆縣火爐鎮的邊遠山區夢沖塘村服務。在積極協助村支兩委開展工作、有效化解村民矛盾糾紛的同時,胡琨心中的一個念頭越來越強烈:那就是自己帶頭創業,逐步引導村民選準脫貧項目致富。
去年10月,胡琨與村支書羅明斌一道,來到湖北省荊州長江水產研究所學習鱘魚養殖技術;今年3月,他又跑到成都市龍泉驛萬金生態養殖基地學習林下養土雞技術。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胡琨說:“計劃投資60萬元,修建30個40平方米的標準化鱘魚養殖池,年飼養5萬尾鱘魚”。據了解,胡琨目前已投資9萬元,完成了場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雇請的15名工人正在養殖池里干活。
“基礎工程5月底完成就可投入使用,年產值超過100萬元,可解決20名當地農民就業。”胡琨如是說。
【80后大學生深山創業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80后的勵志的創業故事04-05
勵志80后的創業故事05-10
80后創業故事05-10
80后成功創業故事04-08
80后美女創業故事11-05
80后碩士成功創業故事05-10
80后種菜達人創業故事05-11
80后的勵志故事04-05
英國80后小伙兒辭職創業的勵志故事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