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資源再生大學生當校園破爛王的勵志故事
周六早上,遼寧科技大學高職院的同學剛從睡夢中醒來,便聽有人敲門:“同學,喝完的飲料瓶還要嗎?我們收! ”開門一看,這不是張立嗎?一個月以來,“破爛王”張立和五位伙伴因在校園里收廢品已經小有名氣了。
遼寧科技大學有個“資源再生創業團隊”,,成員有7個,全是家境不富裕的年輕人,發起者就是該大學高職院電氣自動化大二學生張立。
張立來自內蒙古農村,清瘦,愛笑。穿著深紫色夾克,藍色牛仔褲洗得發白。他喜歡這樣介紹自己:“我叫張立,頂天立地的立。 ”
創意:
五個年輕人湊300塊“收破爛”
張立的家庭靠種地為生,母親患有精神疾病。爸爸為了供他上學,已經把能賣的都賣了,張立卻還需要靠助學貸款才能完成學業。直到現在,他從沒吃過肯德基。
為了不給家里增加負擔,他想盡辦法賺錢,曾經在學校里賣過襪子、電話卡,可這樣的活動違反學校相關規定,不久就停止了。
今年3月初,張立聽說別校有學生收廢品,感覺這個創意特別好。他也被觸動了,打起了在校內收廢品的主意。
他把自己的想法與同學郭軍超商量了一下,立即得到了對方的支持。他們印刷了名片,招募隊員。最后,一共有四個大學同學和兩個校外女生加入了這個團隊,大家湊了300塊錢作為啟動資金,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收購飲料瓶、舊電腦、書本的活動,“資源再生創業團隊”正式成立。
20多天收7000個塑料瓶
昨日,記者跟隨著張立來到了他和伙伴們存廢品的“倉庫”——高職院鴿舍墻外的一處露天角落。
鼓鼓的兩個大袋子,立在墻邊,裝的全都是壓扁的飲料瓶,足足有2000多個。
鴿舍內的熱氣一浪一浪地襲來,裹挾著糞便的味道,地上布滿了細碎的毛屑。但是,整理起自己的“戰利品”來,張立和伙伴們已經顧不上周圍的環境了。
兩個超大號廢品袋是隊員李彤彤一手縫制的,她笑著說:“為了縫這兩個大袋子,我把我的被罩貢獻出來了。還有一個是用大條幅縫的。 ”
李彤彤來自南臺鎮,她是唯一一位不是大學生的隊員。她說:“我是化妝品的銷售員,有一次店里搞促銷,臨時雇了幾個大學生,張立就是其中一個。他說他有在校園內收廢品的想法,我覺得特別好,也加入了。 ”
張立介紹,從團隊成立起,他和同學們已經收了7000多個塑料飲料瓶,已經賣了兩批,收入可以應付日常開銷了。
第一次收破爛都不知道咋敲門
別看現在張立和他的伙伴們生意做得挺紅火,最開始,他還有點靦腆。他笑著回憶:“第一次去‘掃樓’,我是從陌生寢室開始的。我站在那個寢室門口老半天,一直來回走,不知道該咋說第一句話。反復在心里練習。可越是練習,越是不知道咋開口。最后,他們寢室的一個人從外面回來,看見我走來走去的,就問我有什么事。 ”
現在,張立和他的伙伴們已經可以大大方方敲門收廢品了。
瓶子、書本、舊電腦,只要收夠了一定數量,他們就用手推車推著這些東西,徒步走40分鐘到最近的一家收購站交易。
張立的老師蔡昌雄說:“張立這個學生家庭條件不好,但是很懂事,目前成績中等,但其他方面都很優秀。看到他有自己創業的想法,我也很支持。 ”
【資源再生大學生當校園破爛王的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破爛王童話故事作文05-10
從撿破爛到菜王創業故事03-28
勵志故事:破爛點亮人生05-11
收破爛的女高音勵志故事04-27
破爛點亮人生哲理故事05-05
王安博士的勵志故事03-18
王興業的勵志創業故事05-11
漁王的兒子勵志故事04-25
魚王的兒子勵志故事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