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全國排名2015
安徽科技學院始建于1950年,1965年舉辦本科教育。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為安徽早期舉辦本科教育的高等院校。六十四年的櫛風沐雨,學校已發展成工、農、管、理、經、文、哲、醫、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現為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項目高校、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擁有國家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高等學府。
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521人。在職教職工799人,其中專任教師600人,正、副教授153人,博士、碩士319人,省級拔尖人才、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45人,國家、省級優秀教師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教師23人。
近三年,共主持各級各類科研課題36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國家級課題7項,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社科規劃項目、軟科學等省(部)級科研課題30項;發表學術論文1249篇,被四大檢索收錄28篇;出版學術專著20部,獲專利9項。共獲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46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主持制定1項具有學校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國農業行業標準“雞馬立克氏病強毒感染診斷技術”。辦有公開發行的《安徽科技學院學報》和《安徽科技學院報》。
安徽科技學院全國排名2015:
年份 | 排名 | 總分 | 類型 | 人才培養 | 科學研究 | 社會影響 |
2015 | 466 | 60.54 | 師范 | 60.03 | 60.28 | 62.02 |
2014 | 456 | 61.36 | 師范 | 60.02 | 62.89 | 60.16 |
2013 | 546 | 60.02 | 師范 | 0.07 | 0.03 | 0 |
2012 | 538 | 0.04 | 師范 | 0.09 | 0.01 | 0 |
安徽科技學院省內排名:
學校名稱 | 本省排名 | 全國排名 | 類型排名 | 城市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 | 9 | 理工類第2名 | 合肥市 |
合肥工業大學 | 2 | 66 | 理工類第28名 | 合肥市 |
安徽大學 | 3 | 102 | 綜合類第33名 | 合肥市 |
安徽師范大學 | 4 | 114 | 師范類第13名 | 蕪湖市 |
安徽理工大學 | 5 | 187 | 理工類第65名 | 淮南市 |
安徽農業大學 | 6 | 207 | 農林類第19名 | 合肥市 |
安徽醫科大學 | 7 | 223 | 醫藥類第21名 | 合肥市 |
安徽財經大學 | 8 | 242 | 財經類第12名 | 蚌埠市 |
安徽工業大學 | 9 | 246 | 理工類第89名 | 馬鞍山市 |
淮北師范大學 | 10 | 332 | 師范類第38名 | 淮北市 |
安徽工程大學 | 11 | 366 | 理工類第131名 | 蕪湖市 |
安徽中醫藥大學 | 12 | 381 | 醫藥類第46名 | 合肥市 |
合肥學院 | 13 | 387 | 理工類第138名 | 合肥市 |
安徽建筑大學 | 14 | 403 | 理工類第143名 | 合肥市 |
阜陽師范學院 | 15 | 443 | 師范類第56名 | 阜陽市 |
安慶師范學院 | 15 | 443 | 師范類第56名 | 安慶市 |
安徽科技學院 | 17 | 466 | 師范類第63名 | 滁州市 |
皖南醫學院 | 18 | 499 | 醫藥類第62名 | 蕪湖市 |
合肥師范學院 | 18 | 499 | 師范類第74名 | 合肥市 |
蚌埠醫學院 | 20 | 506 | 醫藥類第63名 | 蚌埠市 |
黃山學院 | 21 | 538 | 綜合類第106名 | 黃山市 |
皖西學院 | 22 | 560 | 師范類第88名 | 六安市 |
滁州學院 | 22 | 560 | 師范類第88名 | 滁州市 |
巢湖學院 | 24 | 572 | 師范類第93名 | 合肥市 |
淮南師范學院 | 25 | 601 | 師范類第103名 | 淮南市 |
銅陵學院 | 26 | 615 | 財經類第48名 | 銅陵市 |
宿州學院 | 27 | 658 | 師范類第124名 | 宿州市 |
池州學院 | 27 | 658 | 綜合類第142名 | 池州市 |
蚌埠學院 | 29 | 690 | 理工類第202名 | 蚌埠市 |
【安徽科技學院全國排名2015】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