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南大學農村社會學專業開題報告范文
一、研究課題
日常生活視域下城市社區樓宇農業經營活動研究
二、研究方向
農村社會學
三、研究緣起
進入工業社會以后,城市逐漸取代鄉村而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聚居地。眾所周知,城市是伴隨著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發展和擴張的。當今社會,人類對生活的追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是因為在經濟發達的工業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已有基本保障,人們所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生活內容,如健康的身體、閑逸的娛樂、安全的食物、醫療保健等。這些在現在的城市里都是比較欠缺的。第一,在城市里,由于各種各樣的勾心斗角、利益沖突,市民難以與周邊鄰居建立和諧的心理溝通關系,所以城市市民的心理都比較壓抑。第二,激烈的社會競爭、快速的生活節奏,都市人所感受到的生活壓力要比鄉村居民強烈很多,出現“過勞死”、“亞健康”現象就不難理解了。第三,城市是一個接著一個的水泥盒子,生活在這樣的鋼筋水泥森林中,人們無法親近大自然,鋼筋水泥將人與綠色隔離。按照現在的發展模式,城市發展的越快,市民與綠色的自然環境距離就會越遠。第四,城市人口高度聚集,個人社會活動圈子集中,身不由己的應酬導致個人獨處清凈時間在減少,所以,市民想過上清凈、閑逸的生活。
有專家通過實地調查發現,H省Z市被調查的對象中,有40%的人感到心理壓抑;25%的人認為城市人際關系復雜,感到心理壓抑;只有12。 5%的人喜歡過城市生活。可見,市民對城市生活感到滿意的不多,絕大多數的市民想改善城市生活境遇,不喜歡城市生活的人自然就向往農村的田園生活。同樣在H市的調查中,有56%的人選擇田園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的休閑方式。通過意向調查發現,當今市民向往的田園生活消費領域主要集中在庭院種植、郊外農家樂休閑度假、鄉村體驗旅游等方面,而其中選擇庭院、屋頂、陽臺等地種植植物的比例達到45。1%。`當今社會,維持人類生存發展的生態和空間隨著城市的開發與發展日趨惡化。“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途徑之一就是開拓城市的綠色空間,建造田園都市。
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工作和居住環境提出更高要求,科學技術和現代建筑發展的趨勢之一就是要求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壓力以及人類自身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使得城市建設者和規劃設計者的目光集中向了建筑物的屋頂、陽臺、墻壁等。
四、研究意義
從實踐角度分析,該項研究利于樓宇農業生活方式在城市社區的擴大。通過本文對樓宇農業生活方式興起原因、表現出來的發展趨勢、產生的特殊功能等表征問題的研究,喚醒城市社區以及政府對樓宇農業生活方式的重視,也利于這些城市主體對這種另類城市社區生活方式的認識,從而倡導市民踐行此類生活方式,推廣此類生活方式。
從理論角度講,樓宇農業生活方式是城市社區非主流生活方式,因而,很少有社會學者對樓宇農業生活方式展開研究。故該項研究,第一,具有豐富當今城市社區生活方式研究內容的理論意義;第二,因揭示當今工業社會的城市家庭生活遠離人類生活本真和出現異化現象的趨勢,并用樓宇農業生活實踐批判當代城市工業生活方式給市民帶來的種種危害,具有豐富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意義;第三,因樓宇農業是都市農業的一種類型和該項研究從生活方式角度對樓宇農業進行社會學研究,所以,該項研究不僅具有豐富都市農業研究內容而且具有開辟都市農業理論研究新視角的理論意義。
五、研究目的
目前大多數城市社區居民的閑暇生活是打牌下棋、K歌、聚餐、開party、逛街等娛樂活動,并把這些娛樂活動作為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但是這些日常活動沒有產生改善個人健康狀況、美化家庭環境、改進社區生態狀況等積極功能。
但是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私家橋車的普及、水泥森林的迅速擴大,城市社區尤其是大城市的社區的污染日益加劇,綠色生活空間越來越小,空間輻射日益嚴重,正在摧殘市民的身心健康。因此,特別需要綠色生活方式來消解這些不利因素對市民生活的危害。樓宇農業以它廉價、環保、健康的特質越來越受到市民尤其是高齡市民和有閑市民的青睞,成為轉變城市社區生活方式的目標和方向。
本研究的目標是,基于生活方式理論和多功能農業理論方面的相關研究,在實地調查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采用理論與實證、定量與定性結合分析的方法,從微觀層面分析樓宇農業生活方式對消解工業社會生活方式異化和促進市民健康生活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總結城市居民從事樓宇農業的動機和樓宇農業的多元功能。
六、研究結論
第一,樓宇農業是城市社區居民為了獲取食物、增加家庭收入、強身健體、改善住區生態環境或打發閑暇時光,利用室內室外可用空間,從事種植和養殖活動的過程。樓宇農業是都市農業的一種,集生產、種養、審美、創意、創作、健身、體驗、教育于一體,能產生生態、經濟、人文功能。城市社區樓宇農業生活方式是城市社區居民將樓宇農業作為閑暇時間內的活動對象,是城市社區居民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典型手段、方法和形式。
第二,樓宇農業是工業社會的城市社區居民應對城市社區環境嚴重污染和生活與工作壓力大等生活問題,選擇的一種適應性新型生活方式。是工業社會城市社區居民在生活方式上的必然選擇,具有社會運行的必然性。樓宇農業成為城市社區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是工業社會城市生活狀態的必然反映。
第三,城市社區居民經營樓宇農業的人數在增加,而且以家庭為經營單位,呈現出家庭成員經營樓宇農業的低齡化趨勢和多空間經營趨勢,越來越多的城市社區家庭將自家的屋頂、陽臺、房屋外墻、庭院作為種植蔬菜、花草的空間。
第四,當今的城市社區居民經營樓宇農業的動機比較復雜,歸納起來有改善居住環境、豐富日常生活內容、打發閑暇時光、為家庭提供安全食物等心理考量。
第五,城市社區居民經營樓宇農業,客觀上產生了諸多功能,如擴大城市社區綠色空間的功能、改善城市社區生態環境的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功能、傳承農業文明的功能。這些特殊功能是保證推動樓宇農業在城市社區發展的根本理由。
七、論文提綱
【中南大學農村社會學專業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中南大學農村社會學專業的開題報告05-10
中南大學最好的專業04-09
中南大學專業介紹04-09
中南大學專業介紹04-09
中南大學好的專業05-08
關于中南大學的優勢專業04-09
中南大學什么專業好04-09
中南大學有什么專業05-12
中南大學好專業排行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