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2篇[實用]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1
大學轉專業的方法
1、一般大學轉專業都需要在大一結束以后才能轉,因為大部分都會對轉專業有明確的文件要求,比如有的規定只能在本院系中換專業,有的要求學校有某方面專長,有的要求本專業學習有困難不轉不行,有的要求轉專業成績得特別優秀、達到去年及前百分之幾,等等。
2、對于轉專業這個問題,最基本的規定都是以大一期末考試成績為衡量標準的,有的學校也會進行單獨的考試,當學生成績達標后,滿足了所有轉專業標準,可以向學校申請轉專業。當然,上面提到的一些特殊情況或者有另外的情況也可以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看看學校是否會允許你轉專業。每個大學轉專業名額是有限的,所以轉專業要及時和老師及領導溝通。
轉專業以后是否能跟上
1、一般轉專業都是在大一讀完或者大二開學以后,所以也會有一些同學擔心跟不上。當然同學們在考慮換專業時,需要想一想現在所學專業和將要學的專業差距,有哪些課程不相關,新專業大一自己沒學大二是否還有繼續開的,有的話難不難。
2、一般情況下,大一和大二的課程銜接不是特別緊密,有過渡銜接的科目非常少,所以大家沒必要擔心。況且能申請轉專業的都是班級里非常優秀的學生,即使課程稍微難一些,經過努力相信同學們也能迎頭趕上。
3、此外,如果是按照在本院系之間轉專業,那么就更沒有必要擔心課程的問題了,因為本院各專業都是最相關的,基本上都能跟得上,而且很多學科還有交叉性,很容易學會,大學課程不會落下。但是在大學轉專業的問題是,還是建議同學們要慎重,如果對當前的專業不是特別討厭,而對想換的專業也不是特別感興趣,那就沒必要去換。
怎么選適合你的大學和專業
一場轟轟烈烈的高考剛剛結束,如何挑大學、選專業,就成了考生和家長最大的心事。自高校擴招之后,對大部分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而言,孩子能否上大學不再是難題,考生及家長更為關注的是能上什么樣的大學,或者說在學業成績水平既定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上各類排名中人們口口相傳中的“好大學”、“熱門專業”,而不去考慮這所大學、這個專業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那么,在個人平時學業成績、高考成績允許的情況下,如何從為數眾多的高校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來學習?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在于樹立“人校匹配”的思想,走出“有什么分數上什么大學(專業)”的盲信、盲選誤區。
如何實現“人校匹配”?參照職業指導中著名的“人職匹配”理論及其“三步法”,考生在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或專業時,也可以嘗試“三步法”——
第一步,全面分析考生個人及家庭的特征和需求。對考生而言,中學階段的學習基礎、興趣及活動經歷,個人對未來求學的地域偏好、職業興趣、畢業期望等都會影響到其對大學及專業的選擇。就考生家庭而言,是否是第一代大學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職業類型、家庭的經濟與社會資本、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學歷期望、父母對子女未來的就業期望都會左右考生及家庭對大學以及專業的判斷和選擇。
第二步,深入了解目標高校及目標專業。對大多數考生及其家庭來說,中國的.大學不僅“千校一面”而且貌似“黑箱”,人們僅能從網絡及新聞報道中獲得關于大學的片段信息。
那么,考生及其家庭還可以通過什么辦法來增進對目標高校、目標專業的了解?
1.進入高中就應展開對目標高校、目標專業的尋找。嚴格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專業,不是高考前后這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事情,它是一個經過長期思考、探索的過程;高中3年的學習,不僅為求得一個好分數,更重要的是學校和家庭從一開始就要引導學生思考“我喜歡學什么?我將來適合做什么?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從促進學生畢生發展的角度來講,對職業認知與興趣的培養,應該提前到小學和初中階段,遺憾的是,我國中小學校普遍缺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設置,這也是考生在高考志愿填報時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的重要原因。
考生及家長應小心兩個誤區。誤區一是盲信排名。國內掀起一股大學排行熱,各類高校綜合排名以及專業排名層出不窮,比較有影響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xx年全國高校學科評估結果,民間排名有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國排行榜等。不過,目前的各類高校及專業排名,因為評價方的目的不同、指標各異、方法有別,排名結果不盡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會各界對此也表示質疑和批評,所以各類排名僅可作為志愿填報中的信息參考,考生及家庭對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據此進行盲選,替代自我分析。誤區二是對口就業。在年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 的當下,大學生很難在畢業之際就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專業對口工作,畢業生們愈來愈感到學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不等于就能做什么,人才市場需求的波動、個人社會資本網絡的多寡有時更能決定畢業生的最終去向。
2.在大致確定目標高校、目標專業范圍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開展實際調研。例如,利用高校開放日、高考咨詢日等機會,提前到目標高校實地考察,了解目標專業的招生標準、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畢業去向等信息,同時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校園氛圍。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聯系到目標高校的在校生、畢業生,了解他們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感受和評價,分享他們對母校的印象。
第三步,實現考生與大學、專業的匹配,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特點又有可能被錄取的大學及專業。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描述一個人人格的另一種方法,當學生的自我興趣類型與所在大學、所學專業相匹配時,學生在就讀期間可以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而不像其他學生一樣,僅僅掙得一個說得過去的學分績點。但在高考志愿填報中,是一個不斷妥協的過程,在考生與學校及專業難以達到完全匹配的情況下,嘗試尋找相鄰、相近的學校和專業,這樣的“人校匹配”結果往往是一個匹配組合,按照匹配程度由高到低,形成考生在志愿填報過程中的最優選擇以及若干次優選擇。
在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逐年攀升、高等教育的投資收益率逐年遞減的大環境下,無論是考生及其家庭,還是從事高考志愿填報指導的各類機構和人員,思考的重點應該從“能不能上大學?能上什么樣的大學?”逐步轉變到“為什么要上大學?如何度過大學4年?”從長遠來講,真正改變一個人命運的是知識與能力的不斷積累,而非學歷文憑的簡單累加。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和專業,并準備好以一種積極、嚴肅的姿態走完未來的關鍵4年,才是一個考生在高中生涯即將結束時的“成人禮”。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2
關于轉專業,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十八條是樣規定的:“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學生轉專業由所在學校批準。學校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經學生同意,必要時可以適當調整學生所學專業。”也就是說,這件事情基本上由各學校自己說了算。
因此,最靠譜的辦法當然是到學校官方的網站上搜索相關的教學管理文件,或者咨詢招生辦公室啦。不過,目前各大學采取的方法大都類似,于正規大學的一般做法如下:
第一,轉專業一般要求完成一年的在校學習。
也就是說,你要在被錄取的專業內先學習一年,在大一學年學期末向學校提出申請。
第二,申請者資格。
學校一般會對申請資格做出規定,雖然各校要求不一,但一般都會包括這樣兩項:1、無違法違紀記錄。2、第一年的`學業成績達到一定要求。有掛科是萬萬不行的,成績要達到一定分數或排名靠前,比如前1/3。這就是說,縱使你有萬般不喜歡現在的專業,也要先把它學好了才有資格申請轉專業!
第三,參加轉專業考試或按成績排名。
每個院系接受轉專業學生都有名額限制,當然要擇優錄取了。考試科目一般與新專業學習相關,如理科專業的數學等,為的是證明你具備新專業的學習能力。
如果你幸運地在轉專業競爭中勝出,大二學年就可以進入新的專業學習了。不過,這時你一定落下了新專業大一年級的課程,這個就要自己去補修了。好在許多學校大一都主要開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在原專業已經學過的課程也被承認,負擔倒不是很重。
綜上所述,轉專業是可以實現的,但也是要經過競爭的。如果轉專業失敗怎么辦?那也沒關系呀,你可以通過輔修二學位來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也可以通過考研來實現專業方向的轉換。大學的課堂是開放的,每個學生一定有機會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重要的是,不能因為專業不如意,就破罐破摔,自暴自棄喲!
PS:目前許多高校采取大類招生,如經濟學類、工商管理類、計算機類、物理學類,大二再根據學生的喜好和特長選擇具體專業,這就能讓學生在充分了解專業信息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做出選擇,是很贊的!不過,熱門專業,還是高分優先!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相關文章:
大學轉專業怎么轉01-22
大學轉專業如何轉01-20
大學如何轉專業03-15
大學轉專業申請02-15
大學轉專業申請書怎么寫01-24
大學轉專業難嗎?11-26
大學轉專業申請書07-05
大學轉專業申請書11-30
名牌大學轉專業問題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