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書筆記
鼓勵和贊賞是孩子自信心和力量感的源泉,也是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特別是來自權威或者重要他人的贊賞。(這里權威是指父母或者主要養育者)
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要提供給孩子身體成長必要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要滿足孩子精神營養方面的需求,而贊賞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當我們帶著發現美的眼睛去欣賞孩子,看到孩子的長處,在他做對的時候,做好的時候,及時的、發自內心的去贊賞孩子,鼓勵孩子,孩子的內心力量感就會增強,自信心也會提升。
但是,贊賞也要有贊賞的技巧和學問,否則,如果你的贊賞比較籠統,概念模糊,或者過于不切實際、夸大其詞,這樣不僅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隱性傷害。就像一棵植物,過于干旱會使它枯萎,但是澆水過多又會使它的根系腐爛。
在這一章節,賈容韜老師用了大量的案例,詳盡的給我們闡述了如何正確的使用贊賞,贊賞應該遵照哪些原則,贊賞需要注意哪此事項:
溝通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溝通需要講求技術,溝通更需要講求藝術。這是我在前面的章節中從賈老師與孩子的互動當中學到的。毫無例外,在這一篇章,同樣賈老師還是掌握火候、看準時機對兒子大加贊賞:“兒子,你接觸電子游戲比較早,智力比一般孩子開發得早。你把電子游戲、網格游戲都玩得那么棒,足以證明你有過人之處。你的班主任也有同感,他認為你智商比較高,他說你連搞惡作劇都有獨到之處,說明你是極聰明的孩子。我覺得你的學習成績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水平,應該排在一些同學前面才對。老爸堅信,只要你調整下思路、改變一些習慣,稍加努力就會后來者居上。”
在賈老師的這段贊賞中,有很多可以提取的技術點,比如:挖掘優勢(足以證明你有過人之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班主任也覺得你智商比較高,是極聰明的孩子);積極期待(我覺得你的學習成績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水平,成績應該排在一些同學前面);傳遞信念(老爸堅信,只要你調整下思路、改變一些習慣,稍加努力就會后來者居上。)
還有一件事,也非常值得我們好好效仿,讓我們來看看,在幫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上,賈老師是如何巧妙地運用贊賞這門技術的。
“兒子,爸爸看了你的作文,非常高興。你這幾篇作文中心思想不錯,字、詞、句、標點掌握得還可以,這足以說明你有寫作文的基礎。”
當我們把缺點作為知覺對象時,優點就成了知覺對象的背景;但當我們把孩子的優點作為知覺對象時,缺點就成了知覺對象的背景;賈老師用積極的光明思維,抓亮點,抓優點,塑造孩子的價值。
“能緊扣主題說明作文有靈魂,從這點看你是有寫作天賦的”“正因為你的作文寫得短,老師才給你低分。你感到作文沒什么可寫、言之無物,不是你的錯,而是爸爸造成的。一是爸爸從小沒有引導你大量閱讀,導致你對文字感受能力弱;二是爸爸總忙,沒帶你到處走走看看,你接觸的事物少,當然沒什么可寫了。”
情通才能理達,而情通的秘訣就是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在前面的章節中,不管是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上,還是在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上,賈老師都運用了同樣的手法。這樣孩子才易于接受父親的建議。
“像你這樣有思想、不婆婆媽媽、說話能直擊要害的人,如果能提高閱讀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觀察事物并勤于思考,寫好作文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寫出質量上乘的作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風過不留痕,雁過不留聲。賈老師巧妙地語言藝術既肯定了孩子的優良素質,又不著痕跡地將閱讀的意義和重要性、積極的興趣活動和良好的習慣培養,種植在孩子的信念系統中。
生命只有被“看見” ,才能綻放它的華彩。在賈老師的贊賞和鼓勵下,孩子從此喜歡上了作文,高考時作文還得了比較高的分。
通過大量的實踐,賈老師總結出了一些贊賞的規律和原則:
第一, 要贊賞孩子的努力和態度,不要贊賞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比如,“兒子,你把自行車、摩托車洗得那么干凈,(描述看到的)看到車子感覺特別清爽,爸爸謝謝你!(表達感受)”
“碗筷洗干凈了,盤子、杯子也擺放整齊了,灶臺擦干凈了,地面也打掃了。(具體描述)這么多活兒你一會兒就干完了,既有速度又有質量,看到廚房整潔有序,爸爸特別高興。”(表達感受)
第二, 多用描述性贊賞,少用評論性語言。
描述性贊賞:你描寫竹子的這篇文章,我感到很傳神。我最喜歡其中這兩句:“ 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云處仍虛心。”
評論性贊賞:你這篇文章寫得真好,離發表已經不遠了。
第三,贊賞應具備三個要素。
描述你所看見的,表達你的感受,把值得贊賞的行為濃縮成一個詞。
比如,夸獎一個孩子整理房間,可以闡述這樣三層意思:
描述所看見的:書本放在書柜上,衣服掛在衣架上,床被疊得很整齊,文具分類,鋼筆、水筆裝在筆筒里,圓規、三角尺放在盒子里;
表達感受:走進屋子,感覺就是不一樣;
濃縮成一個詞:你是一個“有條理”的孩子。
最后,我還想補充的一點是,在贊賞孩子時忌用“但”這個字。比如,“你確實很聰明,但你更要勤奮,聰明遠遠沒有勤奮重要。”“但”字出口,效果全丟。
在這種原則指導下的贊賞,有內容、有感受、有評價,既著重于“就事論事”又著眼于“塑造形成”的積極引導,可謂效果明顯,一舉多得。
學了就要用,用了才有用。只有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日習、日練、日悟,才能把知識變成智慧。祝福大家都能在教子路上結出恒久迷香的果實!
【《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改變自己作文10-25
改變自己作文[精選]12-03
改變自己的作文11-13
改變自己的句子10-29
改變自己的作文04-04
改變自己作文04-06
改變自己的文章04-01
改變生活從改變自己開始生活感悟12-01
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的生活感悟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