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醫專業知識整理讀書筆記
所謂刺切創是指刀子刺入人體后,沒有垂直拔刀,而是斜向拔刀,所以劃開了創口周圍的皮膚,顯得創口十分巨大。
牙齒的咬合面上,因為磨耗而出現的小黑點,根據齒質點的數量可以大體推斷死者的年齡。
尸斑是在人體死亡后2小時左右,由于血液循環心血管內的血液因重力作用,沿血管網向下墜積,高位血管空虛,低位血管充血,透過皮膚呈現出的暗紅色、暗紫色斑痕,開始是云霧狀、條塊狀,最后逐漸形成片狀。一般尸斑淺淡多見于嚴重失血或者溺死的尸體上。
人體的舌骨和甲狀軟骨很脆,如果頸部受壓可以致死的話,經常可以發現舌骨或甲狀軟骨骨折。
溺死的尸體如果不是氣管內完全灌滿了水,那么因為在水中劇烈的嗆咳,經常會在氣管內發現氣泡。器官壁會有明顯充血現象。
疲勞過度導致的內耳血管痙攣,如果不及時醫治,可能會導致單耳失聰。
組織間橋是分辨鈍器傷和銳器傷的重要依據。鈍器打擊在皮膚上,形成創口的機理是撕裂,而銳器砍擊、刺擊在皮膚上,形成創口的機理是割裂。撕裂的創口中的軟組織自然不會整齊地斷裂,而會有軟組織纖維相連。
尸僵是在死后2小時就可以在尸體上出現的,由大關節到小關節逐步形成,在死后10多個小時后達到最硬,死后24至48小時開始緩解。
抓手,行內通用語言,形象比喻,是指破案的依據和方法,或者是指可以直接甄別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物證。
發紺,是指人體缺氧時,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而使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紫紺。
顳部,指太陽穴上后方一點。
燒死的尸體經常會出現顱骨迸裂的現象,是燃燒后顱骨脆化,腦組織膨脹等原因造成的。
法醫組織病理學:是病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應用于猝死的診斷、傷病關系的分析等工作中。法醫解剖切取下的臟器,經過固定脫水、切片、染色、制片后,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組織結構,從而診斷死者是否存在器質性疾病。
保存型尸體現象:尸體的變化,分為保存型尸體現象和毀壞型尸體現象。保存型尸體現象是指尸體在特定的環境下逐漸變化,但是整體外形依舊保存。如木乃伊、霉尸、尸蠟、泥炭鞣尸。毀壞型尸體現象如白骨化、巨人觀。
生活反應:人體活著的時候才能出現的反應,如出血、充血、吞咽、栓塞等,是判斷生前傷、死后傷的重要指標。
皮下出血的初期,可能不會在皮膚的表面上表現出來,但是會逐漸在皮膚上顯現,最初是紫色,然后出血逐漸被吸收,含鐵血黃素形成,皮下出血的顏色會變為青紫色、青色、黃綠色、甚至變成黃褐色。
如果一個人在被約束或者昏迷的狀態下被打擊,傷口應該很密集;如果在有反抗能力的情況下被打擊,傷口會分布的很散。
骨擦感,法醫按動尸體可能存在骨折的部位,感受到內部有骨質斷端相互摩擦產生的聲音和感覺,稱之為骨擦音。是初步診斷死者是否存在骨折的一個方法。
聯苯胺實驗,檢驗有無血的試探性試驗,如翠藍色則為陽性反應,系血痕。
年齡可以通過牙齒和恥骨聯合面(兩側骨盆的連接處叫恥骨聯合)的形態來推斷;身高也可以根據多根長骨的多元回歸方程計算到誤差兩厘米之內。
顱底這兩側突起叫顳骨巖部,下面對應著內耳。如果是被捂死或者溺死,內耳的氣壓就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顳骨巖部的出血。如果是疾病導致猝死,內耳氣壓不會有改變,顳骨巖部不會出血。
創壁,就是指創口裂開處的兩邊皮膚和皮下組織。
解剖術式,是指慣用的解剖方法。如一字形切口,Y字形切口,T字形切口。
創角,是指創口的兩角,通過對創角鈍銳形態的分辨,可以推斷致傷物的形態。如單刃刺器,雙刃刺器。
【法醫專業知識整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大唐女法醫》的經典語句11-28
法醫畢業實習心得領會11-30
大學專業介紹:法醫學12-08
護士面試專業知識問答11-26
護士面試專業知識問題11-25
汽車美容的專業知識介紹12-09
美容養生專業知識大全12-09
經典名句整理12-09
2017年法醫學的世界大學排名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