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說的骨架》讀書筆記
在五六年前我就想創作一部屬于自己的作品,但每次提筆寫小說時,總是寫了個開頭,就開始傷腦筋接下來的情節要怎么發展。或是寫了一半之后發現前面的設定不對,導致接下來的劇情無法深入繼續。循環往復,所以至今我未能完整地寫出一部小說。
直到今天看完《小說的骨架》,我才得知自己一直失敗的原因,是我從來沒有為小說設立好一個提綱。
《小說的骨架》作者是美國的暢銷書作家凱蒂·維蘭德,曾獲獨立出版社圖書獎和國家獨立優秀獎。在書中她不僅用自己暢銷的作品作為創作案例表明寫好提綱對一部小說的重要性,還與十位作家訪談提綱對創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好提綱成就好故事并不是一家之言,而要寫好一個提綱離不開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有意識的積累
輸出離不開輸入,在平時看小說或者電視電影中要有意識地找出打動我們的情節,看看它們為什么能打動人,打動的究竟是戰爭場面、浪漫情調、幽默對白、傷感結局,還是圓滿結局。
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在接下來的小說提綱設立里去強化這些因素。
因為一部小說如果連作家本身都無法感染,那又如何希望它感動讀者呢?
第二步:確立故事主題
《小說的骨架》中提到沒有主題的小說至多是淺薄的消遣甚至是一堆不切實際的胡話。
同樣,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小說最重要的層面往往是它的主題,是作者想要借由小說傳遞的信息。
比如東野圭吾在《仿徨之刃》、《紅手指》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未成年者的犯罪問題;阿米爾汗在《神秘巨星》中宣揚母愛。
第三步:人物的塑造
毛姆說:“作家對自己人物的了解,總是少那么一點。”
我記得自己剛開始寫故事的時候,對人物的刻畫總是想一出是一出,只有模糊的印象,僅僅把她當成我筆下的一個虛擬人物,而這種方式明顯是錯誤的。人物想要刻畫得成功就要把人物當成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朋友一般,豐富她的生活、性格、并熟記于心。
一個故事離不開人物的塑造,故事中的人物所得到的所有的認知即主題,這個主題會不留痕跡地從人物的行動中體現出來。而要讓這個故事有深度,就不能放過人物的任何死角。不能滿足于人物在小說中的舉動與目標,要學會挖掘他們的過去: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童年玩伴以及他們所經歷的轉變。比如說主人公是一名警官,那就打破砂鍋問到底,找出他成為警官的理由。如果主人公身上有一道傷疤,那就弄清楚它的來歷。
凱蒂·維蘭德在《小說的骨架》中用三個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人物。方法一:人物采訪。通過列清單的方式把人物的基本信息、人生觀、外貌、性格、興趣愛好等羅列出來;方法二:自由采訪。通過在稿紙上和人物聊天的方式一點一點挖掘出人物的內心;方法三:用九型人格確認人物個性及致命弱點。
第四步:背景的確立
暢銷推理小說作家伊麗莎白·喬治指出:“透過人物所生活的環境,你揭示了他的真實身份。”
人物周邊的風景、附近環境乃至整個城市,都會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環境可以窺探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所以要慎重選擇小說的主要背景,然后竭力地刻畫好它。對讀者而言,在小說中體會一個精彩的背景,比走馬觀花地逛六七個要好得多。
比如艾米莉·勃朗特德《呼嘯山莊》通過對自然環境的深入描寫,使得那寂寞的沼澤峽谷,荒涼的山頂,被風雨摧殘的荒野,寒冷的空氣,堅硬的土地,蒼涼荒涼所特有的那種驚心動魄的狂野,讓讀者印象更為深刻。
完整的小說提綱并不只以上四個步驟,還要寫出擴展版提綱,按場次依次寫,確保小說的開頭、中間和結尾沒有問題,確保小說中含有幽默感、動作和關系,確保小說場景環環相扣,頭尾呼應。
當然寫提綱并不是設置牢籠,相反可以靈活一些,為創造力留足空間,把它當成路線圖來保證自己不會偏航。
作家陳忠實先生說過,文學是一碗強人吃的飯。
但如果在下筆之前,倘若胸有成竹,就不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而寫提綱是這項偉大工程里毫不起眼卻十分關鍵的一步。
【《小說的骨架》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奔跑的雞骨架童話故事11-25
老舍小說駱駝祥子讀書筆記12-07
歷史是什么小說讀書筆記11-23
讀《我班流行寫小說》讀書筆記12-07
西游記小說的讀書筆記怎么寫12-07
小說窗邊的小豆豆讀書筆記12-09
關于捷克小說《不朽》的讀書筆記及心得感悟12-09
經典勵志小說語錄11-23
校園小說212-09
小說傷感短句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