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躍遷》讀書筆記
世界上有多種生活, 不同年齡有不同的情調,不一樣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笑有笑的痛快, 哭有哭的凄美,浪有浪的逍遙,穩有穩的中正。如果 你只過一種,你不僅是怕不確定,你還怕死,因為總覺得很可惜。生活20%的留白 ,做點不靠譜的事,這樣的認識不會死于某個變化、某個黑天鵝事件 ,是一個長期穩定進化的生態系統。——《躍遷》
這段話并不是全書的核心,但是深得我心,我想對一本書價值觀的認同會帶來閱讀的快感。
《躍遷》作者古典玩樂隊,練散打,寫小說同時是新東方的GRE首席講師,生活的多元而且有趣,所以作品本身個人氣質十足,有趣亦有深度。
古典,新精英生涯創始人,生涯職業規劃師。另著有《成為你想看到的改變》、《拆掉思維的墻》。與同類書籍相比,古典的作品沒有水土不服的翻譯味,更說人話。
有人說這本書太雞湯,也有人說太功力。這就像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吳曉波說“時間讓你與眾不同”,古典說“以一種投資的心態看人生”。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經歷,就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作為讀者,盤旋在自己的思考、能力、領域內,這不是讀書的目的
《躍遷》的核心理論,通過利用底層規律,找對方法,放大個人努力。
相比與更多充分開挖個人潛能的論調,躍遷顯然是另許多讀者耳目一新的。
躍遷的三個層次:
認知躍遷,改變心智模式。
能力躍遷,借取趨勢和規律。
能級躍遷,最終目的。
我們身處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每一個秒都有新的知識去覆蓋舊的知識。不管我們個人多么努力,永遠追不上知識更新的速度。新知識是無限的,你的邊界越來越大,未知也越來越多,浮躁和焦慮就隨之而來。
如何破局?
1.尋找知識源頭。
躍遷將知識分為四類。一手信息,知識的源頭 ;二手信息,忠實轉述的一手信息;三手信息,為便于傳播極端、簡單化的轉述;四手信息 ,充滿情緒化的表達。
網絡信息為了博取眼球,常常故意采用片面的觀點和情緒化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們稱之為碎片化閱讀。
躍遷提到閱讀中的二八法則,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的20%,建立全局視野。這20%就是領域內的源頭信息,信息量少,更接近真理,可以花費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收獲。
認知的躍遷需要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不要求每一門都精深但要夠廣博,能夠“開眼看世界”,站在更高的層次,看到更大的系統
2. 建立問題樹,而非知識樹。
躍遷將勤奮分類,一種是很努力,比如建立一顆知識樹,沿著知識樹不斷攀升 。一種是方法論勤奮,花更少時間,做更多事。建立問題樹,依托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有可能解決的問題來展開,自下而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問題樹和功力讀書法其實是一致的,也就是我們的學習是以目的為導向,這就相對縮小了我們閱讀的內容,不至于盲從,隨大流。
3.升維思考。
總是陷入要吃還是要瘦、陪女朋友還是去搬磚的困境,任何一個選擇,最后都是死循環。可是減肥的關鍵不是吃與不吃,而是消耗大于吸收,陪伴給家人的不是時間而是質量。
跳出系統,升維思考才是破局的關鍵。無能為力,不是真的沒有辦法,常常是過于封閉產生思維慣性,將自己困在底層。
躍遷提到了很多觀點“知識源頭”“功利讀書法”“二八法則高效成長法”“知識晶體”“知識IPO”“控制點”“第一序改變和第二序改變”等,都值得反復閱讀和實踐。
作者在最后一章提到了躍遷者的內在修煉:面對世界,開放而專注;對自己,遲鈍而有趣;看人際,簡單善良易激怒;極致的聰明和善良。
在一個流通的社會,階層固化成為必然,連接帶來了現代社會的底層改變。不公平永遠存在 ,你對世界的態度 ,決定了你腳下的路。
以本書的最后一句話作結:
如果你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時候,學習知識;
如果知識也不能解決,那就善良些吧!極致的聰明就是極致是善良。
附思維導圖:
【《躍遷》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初中讀書筆記精選呼蘭河傳讀書筆記12-07
《焦裕祿》讀書筆記12-02
《心機》讀書筆記12-09
民法讀書筆記12-09
《紅與黑》讀書筆記12-08
《楊家將》讀書筆記12-06
讀書筆記心得09-28
《紅與黑》的讀書筆記03-11
基地讀書筆記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