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地至上》讀書筆記
《大地至上》是甘肅酒泉瓜洲詩人陸宗海的個人詩集。
初次讀到他的詩,是他在文學群里發的鏈接里題為《在金塔》的一組詩。在這組詩里,他分別以金塔頗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胡楊、金塔寺、肩水金關、黑河為標的,以平實的語言,抒寫了它們在他眼中特有的狀態和由此引發的情感,從而撫今追昔,懷古嘆今,彰顯了金塔厚重的地域特色和人文景觀,表達了他對金塔這片神奇之地的深切敬愛,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大自然無處不在的熱愛之情。從這組詩里,我也看到他的詩,格調樸實,但詩意開闊,意境悠遠,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因為身為小城人,對他詩里的意象再熟悉不過。他真純質樸的詩風使人倍感親和力。雖然他不是金塔人,卻對金塔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情如此了解,不由讓人肅然起敬和佩服,可見他的文學功底和學養深厚。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他有詩集出版,我便通過微信網購了一本。
這本書的封面非常簡潔,仿佛他內心的映射。書的封面是淡淡的天空色,有細細的若有若無的波紋縱橫斜倚相互交織,像波光粼粼的水面。書面的三分之二偏右,只有油墨豎寫的四個醒目的大字“大地至上”,一豎行大寫的英文字母緊緊相隨,相依相伴。那三分之一處,除了作者的名字,出版社,有四行小詩,其內容如下:
提著輕捷的影子/我在大地上奔跑,揮別黃昏,親吻黎明
我的身體里盛滿陽光、露珠和彩虹
我不屬于你,不屬于你們/不屬于任何的制約和豢養
我就是我,一顆自由而孤獨的靈魂。
從這首雋永而含蓄溫婉的小詩里,我們可以從中感知詩人陽光、干凈的內心世界和熱情奔放、向往自由的靈魂高度。從這首詩里,我們也看到一顆露珠般清澈的心靈和一個自由的行走者。
大地是一切生靈安身立命的根本,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大地厚德載物,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是大地之子,沒有人能脫離大地而存在。所以他的詩集取名《大地之上》,其意義深遠。且不論他的詩集中的詩歌內容如何,單從書名,我們就能感知到作者對土地的眷戀、敬畏、熱愛和虔誠。可見作者的謙卑感恩之心,是懷著怎樣的赤子之心以詩的形式來寫意自己所熱愛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一切。
這本詩集由五部分組成,但不管哪一部分,都和土地緊密相連,和人類息息相關。
他的詩集里的每一首詩,其意象的選擇和組合都是自然界中人們熟知且極其普通的物件、植被,像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禽蟲魚,石頭之類。
這本詩集是作者用灰色的鉛筆對大地的素描,原因就在于詩集中語言接近口語,極其樸實,且通俗易懂,像一個人貼著地面,匍匐而行。
讀詩人宗海的詩,特別讓人親切自然。感覺他就像一只爬行在大地的螞蟻,用心在聆聽大地的聲音,用心在和大地交談。他的詩注重思想內容,是平民式的直接,通篇沒有一句華麗的詞藻,清晰易懂,卻意境悠遠,極具畫面感,讀罷又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不像有些詩歌,讀罷,云里霧里,高深莫測,讓人不知所云。譬如他的《檐雨滴落的聲音》這首詩:
少年和小木凳,在房檐下出神
檐雨滴落
吧嗒,吧嗒——
應和著均勻的心跳,廊前的泥地上
開出一朵又一朵小小的水花
少年懵懂的心事
便隨細小的水流,延伸到遙遠的地方去了
我們說,好的詩歌就是融合時代的一幅畫。而他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幅畫。從這首詩里,我們讀罷腦海中就會立刻出現這樣一幅畫面:雨天中一個滿懷心事的少年坐在屋檐下出神、聽雨的情景,他寥寥數筆,簡單的勾勒,人物形象便豐滿地呈現,其思想意識,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像這樣的詩,在他的詩集里比比皆是,如《稻草人》《石磨》《木桶》等等。
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大自然之于人類心靈的影響,具有首要的重要性;熱愛大自然的人是那種內外感覺仍然協調一致的人,他在成年之后依然保持著孩童般的純真。而他的學生梭羅更說過,野地蘊涵著這個世界的救贖!文明是靠一步一步征服野性而發展起來的,從中,我們可以驗證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但是,人類在貪欲驅動下的過度發展會導致天人系統的不適應。根據演化論,過分的不適應傷人害己,將把人類文明引向歧途,最終文明變成新型的野蠻,自毀前程。
詩人宗海的詩,緊貼地面,正是以這樣悲天憫人的情懷,關注自然、關注民生,以淡泊的情懷,通過一支筆,書寫憂患、親和、澄澈,來展現大地上物種的靈性,體現著他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彰顯著一個人民教師的人本思想,愛國愛民的情懷。所有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一位普通教師的赤子之心。譬如《西部,一棵樹累了》這首詩:
一棵樹累了
在春暖花開的節氣,停止了生長
干旱而貧瘠的大地
將會失去一把呼吸著的綠傘
晨光將會失去,一團歡快的鳥鳴
……
春暖花開,月光使萬物開口說話
一棵樹累了,不再醒來
寂靜而遼闊的西部
只有憂傷,沒有淚水
詩人宗海的詩語言不飾雕琢,近乎直描,思想構筑離不開人類生存的大地,來自對自然的歌唱和吟誦,每一首詩作都伴有自己的行走軌跡,凝聚歲月的悲歡和無限鄉情,很接地氣;他的每一首都是一幅畫面,再現一個時代,一代人的童年與鄉村夢,讀來深入人心,有一種回歸的感覺,因此韻味十足,很有質感。又如這首《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像一件不起眼的物什
被村莊扔在路邊
插在鋤頭,曬在屋頂
……
哪個村莊會沒有一棵狗尾巴草
擺動的狗尾巴草
一直圍繞著貧窮的村莊
像狗一樣忠實
在這首看似平常的詩里,藏著一顆泛眾的游子情懷和赤子之心。其詩動靜相宜的畫面,細致的觀察和內在的激情相互柔和。他善于捕捉事物的細微之處,并在不經意間表達自己的意圖,雖然是隱喻的表達,但意圖顯而易見。
我們說,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大地是母親,之與人類的意義就是給人類提供生存之地,哺育了生靈。所以,我們要熱愛大地,應該像初生的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盡管大地是那么無私,那么慷慨,但大地是屬于世間萬物的,人類沒有任何理由去獨享,而人類的生存卻依賴于大地的奉獻。因此,我們不能隨意破壞大地,而且要以善待母親的態度來對待大地,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繁衍不息,生命不止。而詩人宗海的詩里,正蘊藉著這樣的赤子情懷。
說實話,我對詩人宗海不甚了解。但從他的詩里,可見一斑。他是一個美的發現者和創造者,他善于從生活的細節中發掘真善美。其詩歌寫作,摒棄華麗的詞藻,呈現出自己的獨特風格,用心勾勒,用心臨摹,完全將自我融進詩行里,沉潛于滿腔熱情編織的詩性世界,在詩歌內部產生深遠的意義和力量,如同晨鐘暮鼓,梵音裊繞,回旋耳畔,滴落心靈的塵埃。
他行走在大地上,以卑憐的情懷,心懷大地的生命,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觸摸大地,默默耕耘,體現生命的價值。他的詩歌遠離當下詩歌存在的假面高調等一些低俗形式,真正用樸素的語言臨摹大地,因此,他的好多詩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的即興之作。要么是在旅行的途中,要么是在車上。譬如《車過玉門》《青海湖》《塔爾寺》《坐上火車去北京》等等。
他的詩和詩人賈利民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詩的意象,無論整體,還是局部,都不晦澀難懂,這完全得益他從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提煉與知覺的領悟;同樣,他的詩歌不雕琢,不假借,不著色相,不落俗。他的詩歌淺中有深,平中有奇,在我們讀時有種透明感,但又異于眾聲喧嘩下的口語詩歌,而是如同從狹隘的港灣延伸到了遼闊的海域,詩意開闊,視野高遠。如《南方來的柚子》《高原上的石頭》《我愛著的北方黃昏》等等。
在我的意識里,詩歌的語言都是精美的,而詩人宗海的詩是一個另類,如同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區別,素而不俗。
湖南詩人鄧流沙說:宗海的詩,有一種敬穆、孤寂、凄美之感,帶有濃烈的西部地域特色,還交織著一種神秘的色彩,他所描寫的現代“邊城”氣象壯闊,生活氣息濃淡相宜,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貴州詩人燕哥兒說:詩人的情懷在于格局、眼界和真誠的悲憫之心,詩人的才能在于文學的收放駕馭,無論是藍天白云、風沙胡楊,抑或是鳥禽蟲魚、花花草草,到了宗海的筆下,都如朝覲般井然有序。
而我要說,宗海的詩,是赤子情懷,是靈魂的歌唱,大地的贊歌!
【《大地至上》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銀色大地的傳說讀書筆記12-01
美文賞析:愛情至上抑或文學至上12-07
《唐山大地震》讀書筆記11-26
燃情大地03-10
保護大地的作文12-09
春回大地作文06-11
春回大地作文08-07
哺育大地作文11-25
大地生輝短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