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器人叛亂》讀書筆記
看完《機器人叛亂》時候,正好《西部世界》第一季完結不久,給我的感覺是:人類和尋找maze的人工智能并沒有什么區別,我們以為自己有自主意識,其實吧不好說……
人類的自由意識夾在基因和模因兩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可供發揮的空間已經非常狹窄了。
憂心的事情是,我們像西部世界的AI人一樣,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啥……
這本書中把人類大腦的思考行為分成兩種:自發式和分析式
自發式可以理解為出廠功能設置,像是“分辨左右”“識別面目”“感受情緒”智商高低等,特點是快速、強制、容易遭到物理損壞。這些都很好理解,我們能迅速辨認出人臉,但不能控制自己辨認的結果,也無法感知辨認的過程,但是當大腦的某一部分遭受創傷,則會有一部分人失去這一功能。(有趣的是,這種人類“輕而易舉”能做到的事情,對機器來說很復雜)。
分析式則是能感知到過程,可控制的真正意義上的“思考”,涉及算法、評估。分析式系統在有些時候可以做到覆蓋自發式系統,比如說自發式系統對蟑螂產生了強烈的快速的強制的抵觸,而分析式系統認為不能在求偶對象前丟臉,于是你能克服恐懼,一腳斃命。
當然有些時候經過訓練,分析式行為有可能轉化為自發式行為,但是與此文無關,就不多說了。看起來似乎沒啥毛病,不過問題在于,自發式系統主要由基因控制;分析式系統主要由模因控制。刨去上句中“主要”二字,人類僅存的自由意識不比霍金能動的身體部位更多了:決定接受哪些模因。
然而你會決定接收哪些模因,也取決于你之前安裝的模因對你思維的影響。完全是一種紐拉特之船的模式。
類比一下《西部世界》
基因控制我們自發式系統的方式,就像在《西部世界》里人類給AI設置即時反應機制
模因控制我們分析式系統的方式,就像在《西部世界》里人類設置AI的性格,或隨時給TA插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想法。
所以書名《機器人叛亂》中機器人是指人類自己,叛亂是希望大家看清基因與模因的真面目,利用他們為己所用。
不過講真,模因理論一旦真正普及開,將會對所有的宗教根基造成毀滅性打擊…
【《機器人叛亂》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機器人的范文04-07
機器人的作文04-02
未來的機器人02-17
機器人作文06-13
環保機器人作文04-05
關于機器人的作文04-06
保姆機器人作文04-08
環保機器人作文02-16
保姆機器人作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