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的讀書筆記
世說新語的讀書筆記1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800字古文,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盡管王朗答應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為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華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這樣。如果我們答應了別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絕他,他可能會受到損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損失會更大。
當然,我們在生活中要盡量幫助別人。但如果的確無法幫忙,我們也要當即拒絕,榮國答應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世說新語的讀書筆記2
常說“魏晉”,但若非沒有一點歷史文學功底的人想必對魏晉那一個短暫的時代是不甚熟悉的,它沒有秦的強權主義,沒有漢的“黃老”氣息,沒有唐的雍容華貴,更沒有清的復雜多變。在時間歷史上,它處于那樣尷尬的地位,很容易被世人所遺忘。但在文學歷史上,魏晉卻有著自己的風骨。建安文學,竹林七賢,謝眺詩歌……魏晉文學既承載著漢賦的磅礴大氣,又孕育著唐詩的清新自然,被賦予這樣的使命,魏晉時期的人們必定是別有一番生活姿態的。而他們的生活姿態恰好給了劉義慶等人以靈感,這樣便有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世說新語》。從這本記錄記敘了魏晉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的書中我們可以略窺魏晉人物的風骨。
《世說新語》全書共分為三十六類,而放在第一類的便是德行。由此可見魏晉時期人們是十分重視德行的。這本書雖沒有固定的主題思想或是宗旨,但從始至終都透露著對美好德行的崇敬,魏晉的.人無論外表以怎樣的形態出場,或美或丑,他們內心深處必定有著對美德的深深向往。當然,美德是一個很寬泛很飄渺的概念。但它具體體現在生活的細枝末節,如對親情的重視,就好像郗鑒“含飯”喂養侄兒這一在當今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的行為便是對這二字的深刻詮釋。對孝義的崇尚,《世說新語》中的孝子不勝枚舉。對圣賢的仰慕,魏晉人對名士絲毫不遜于我們現在的追星族。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社會的風氣,一種值得我們仰望的姿態。
欣賞《世說新語》,你可以從字里行間品味出魏晉人特有的任性,奇特的是,我們不僅不會厭煩這樣的任性,反而會不由自主地覺得他們這樣的任性是很可愛的。魏晉人總是有些許的“錚錚傲骨不可欺”的傲氣,他們想要做什么事并不需要特意去征求他人的意見,他們不畏權勢不懼世俗,對于不喜歡的人可以白眼視之,喜愛之人卻是青眼有加,絲毫不考慮人情或是世故。這樣的直來直往讓人覺著羨慕,人原來可以活得那么恣意,可嘆又可愛。開放的風氣,推動兩性得以解放。在《世說新語》中有一類“賢媛”篇,其中描寫了許多性格鮮明,惹人憐愛的女性形象。女性不再是躲
在簾后限于室中的小婦人,她們在為人上有自己的思想,在社會上有自己的地位,在文學上有自己的名作,她們是魏晉風骨中一抹不容忽略的風景。
愛美是人的天性,魏晉人愛美更是“出類拔萃”,“容止”中刻畫出許多矯若游龍,翩若驚鴻的美男子形象,嵇康、潘安、衛玠到現在仍是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也難怪劉伶會效仿檀郎,這實在是社會主流不可逆的最佳寫照。換一個理解,魏晉人愛美也是他們對生活的一種積極向往,對美好的人事物有追求才會對生活充滿希望。
魏晉人的生活中也有一些是不被我們看好的。炫富一事令人瞠目結舌,讀者驚嘆之余更多的可能是憤懣與無奈。這樣的行為不論在哪個朝代都不應該被提倡,甚至還要加以制止。此外,吸食“五石散”讓魏晉人的身體素質急速下降,大多數人的壽命都十分短暫,這不僅是社會的損失,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哀。戰亂疾病的陰影使得大家急于行樂,失了平衡的心理導致病態的行為,而我們無法改變歷史,只能感嘆他們的不幸。
《世說新語》是一本奇書,也是一份寶藏,留給后人不盡的遐思和感慨。我只能在這里略談一二,其中的精妙和魏晉人的奇特風骨還需要慢慢去書中尋找、發現、歸納。
世說新語的讀書筆記3
閱讀《世說新語·文學篇》,更多的感觸是古人的那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濃厚的學習學習氛圍。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一段記載是說鄭玄的故事。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鄭玄家的傭人都喜歡讀書。有一次,鄭玄覺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稱心,準備用“家法”懲罰。這位婢女認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釋說明;但恰逢此時鄭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這時,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來,見此而問:你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問話時引用了《詩經·邶風·式微》中的“胡為乎泥中”一句。被斥責的這位回答時則引用了《詩經·邶風·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來解釋說:我本來是要向他(鄭玄)說明清楚的,誰知正好趕在他生氣的火頭上。
這里且不論鄭玄的不論是非的火爆脾氣,鄭玄家里的學習氛圍更是讓人嘆服,雖是“婢女”,卻能那么嫻熟地引經據典,且詼諧雋永、恰如其分。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跡時,又不盡然,這里讓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鄭玄為學成就之高,連家里的傭人也極富文化修養,鄭玄的學術修養更是讓人欽佩。這又不禁讓人想到現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當繼承和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將民族精神發揚光大,同時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據《世說新語·文學篇》的記載,古人自身所營造的濃厚的學習氛圍卻是真的讓后人為之慚愧不已。文人為了探討學術知識,競相辯論,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這種胸襟和氣度也是后人鞭長莫及的.,然而,這種涵養卻是我們現在做研究和國家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讓各自的研究做到飛躍性提升,也為我國強國之路的發展,伏下強有力的一筆。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說新語·文學篇》關于文人對婦女態度看法的文章,謝太傅問陸退:“張憑為什么為母親作悼念的誄文,而不為父親作?”答曰:“這自然是因為男子的品德已經在他的事跡中表現出來;而婦女的美德,那就非誄文不能顯揚了。”謝朗母親王夫人因為兒子的體弱曾對支林道說:“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不使朝士見!”這些話語中所顯示的文人對婦人尊敬的的態度,就不難想象《花木蘭》這部文學作品為何會流傳至今了,故事本身的價值當然重要,但是,更應該看到人們對傳承這些作品的積極性也是不容忽視的方面。
《世說新語·文學篇》中所謂“文學”是指文章學術,辭學修養,也包括人生態、處事原則。這一時期文學雅士們以清談為主要內容,以辯論為主要方式,對佛、道、玄學進行了融合理解。這當中所體現的包容和學術研究精神,值得我們用心研究,用心學習。
【世說新語的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三篇04-18
關于《世說新語》讀書筆記作文05-07
世說新語讀書心得09-13
初中讀書筆記精選呼蘭河傳讀書筆記05-02
世說新語讀后感精選04-05
世說新語讀后感04-03
世說新語讀后感08-03
《世說新語》讀后感09-24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