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
過春節有很多習俗,掃揚塵、烤臘肉、插桂花……而我最喜歡的習俗都與吃有關。
第一個就是——吃湯圓了。老話說的好:“麻雀都有一個三十夜”,說的是連麻雀在這一天都要回家過年。所以作為人類,這一天不管在天涯海角,都得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才圓滿。
在北方,這一天一定是要吃餃子的,但重慶不,要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湯圓有很多餡兒:有紅糖餡兒;有奶茶餡兒;焦糖餡兒……每一種都極招人喜愛。吃的時候,上學的學生,要吃三個,意為三步登科;上班族得吃四個,意為四季平安……
我外婆包湯圓可厲害了! 那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可算是見到了外婆的真本事了。外婆一手拿著面團,一手拿著搟面杖。只見她的手不停地挪動,搟過去搟過來,一個餅就好了,將這餅里裹上一些好吃的`餡兒,在手心和成圓型,再放入水中煮上一會兒,就大功告成了。
除了湯圓,我愛吃的還有煮豬頭。每每殺了年豬后,家里都會腌起來,不能提早開吃,必得留到大年三十這一日才行。如果誰家年三十沒吃煮豬頭,就會顯得那家格外寒磣。
除夕的美食還有很多,年糕、燒魚、個個都是我的心頭好。而這一日的中國,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都正開開心心地吃著團年飯呢……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
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二十四節氣中,我覺得重陽節最具代表性和神秘感。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時期長安近郊就有了九九登高觀景的風俗。到了唐代,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沿襲至今。
重陽節那日,人們習慣登高遠眺。在這秋高氣爽之際登山,總是令人心曠神怡。平原之地若無山可攀,人們便吃糕紀念。“糕”和“高”諧音,最早取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后演變為步步高升的吉祥之意。此外,重陽賞菊賦詩亦為古代時尚,唐詩宋詞中有不少吟詠重陽的名篇,比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蜀中九日》《過故人莊》……
重陽節從歲時節日漸漸演變成民俗節日,盡管各地有不同的過節習俗,但核心文化價值始終是平安和諧,從未改變。那么重陽節是怎么來的呢?傳說,重陽節來源于一個道教的神仙故事:
東漢時有一個叫桓景的小伙子,為了戰勝瘟魔,拯救百姓,進山刻苦修煉。九月九那天,他讓全村百姓登高避難,拿著師傅傳給他的茱萸葉子和菊花酒戰勝了瘟魔。從此人們就有了重陽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風俗。
隨著時間的流逝,登高望遠的`習俗慢慢淡去,但重陽節思念親人的習俗卻保留至今,所以今天的重陽節,更多的成了“老人節”,表達尊重老人,孝敬長輩之意。
這精彩的故事,豐富的習俗,時日的變化,可不讓端午節成了最有代表性和神秘感的節日嗎?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國有句俗話:“年小十五大”,說明正月十五和過年一樣隆重。“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元宵也叫湯圓,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有些地方還會猜燈謎以示慶祝。
元宵節這天,人們一般會自己做元宵,一是高興,二是有趣。我想“元宵”這個“元”和團圓的“圓”是諧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圓圓,一家人更能團團圓圓了。
做元宵時,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圓,然后捏一個小窩,再舀一勺餡料在小窩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種餡兒:芝麻、豆沙、果仁、鹽菜、肉餡等。裝好了餡兒,小心地封住口,雙手均勻用力把它搓圓就好了。你還別說,搓湯圓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你不會做的話,不但搓不圓,而且還會把餡兒搓出來。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將它放入鍋中水煮,直到一個個漂浮起來,就說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個個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歡吃芝麻餡兒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絲滑,一下子就能吞進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節這天大街上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是在辦喜事一樣,熱鬧而美麗。這一天還可以猜燈謎看花燈:在燈籠下貼上一張張燈謎,觀花燈,動腦筋,如果猜正確了還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禮物,真是一舉多得啊!
熱鬧了的元宵節落幕,新年就徹底過完了,迎接我們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過春節時的習俗有很多,貼春聯就是其中一個。
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大有來歷呢: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用以辟邪,后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于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上午,我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我拿著一把剪刀和透明膠布,爸爸拿著春聯,一起來到門外。爸爸先貼橫批。我用剪刀喀嚓喀嚓地把膠布剪成小塊,遞給爸爸。有時候我剪多了,就把剪多的膠布的一半貼在門上,另一半懸在空中,當做備用。爸爸輕輕地貼住春聯,免得貼皺了。我們倆配合得很默契。爸爸先貼橫批,再貼上聯和下聯。我看了奇怪地問:“爸爸,你為什么上聯貼在左面,下聯貼在右面呢?”爸爸回答:“傳統來講,右聯為上,左聯為下。橫批從左往右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從右往左念,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面。現在通常的橫批都是從左往右念的。我們家的也是,所以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面。”最后我們又貼了值得大大的福字。貼完春聯,從遠處一看,紅紅的,很喜慶。橫批是福星高照,上聯是金鼠賀歲年年好,下聯是萬事如意步步高。
春節家家戶戶都貼春聯,迎新春。祝愿家家戶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過得吉祥幸福,快快樂樂!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處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和韻味。說起我們家鄉興化的風俗,那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端午節來講吧。
這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有三大主要風俗,讓我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風俗一:包粽子
我們這,粽子是只有端午節才能吃到的美味。首先,在粽葉中心部,把它彎成圓錐型,挖上一大層雪白的糯米,再加入自己喜歡的食材,用一片粽葉封頂,用線加固,一個半成品粽子就成了。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半個小時,清香撲鼻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全是糯米的粽子,吃一口,軟軟糯糯;加入五花肉的粽子,吃一口,咸香淳厚;加入蜜棗的粽子,吃一口,香甜可口;加入蝦仁的粽子,吃一口,Q彈爽滑;加入辣白菜的粽子,吃一口,麻辣鮮香。
風俗二:賽龍舟
下午時分,小鎮上那條不知名的'小河邊圍滿了人,這是在干嘛?哦,是在賽龍舟啊。瞧,四條細長的雕著龍頭的獨木舟正在你追我趕,岸邊十八個大鼓,鼓聲沖天。劃船的小伙子個個眉清目秀,借著鼓聲,一號獨木舟像火箭一樣,一口氣奪得冠軍。獎勵是一大罐雄黃酒和一鍋粽子。
風俗三:扔粽子
相傳屈原是抱石投江的,老百姓為了不讓他餓了,就把家中的粽子扔到汨羅江里,我們不在那里,只好這樣。煮好的粽子第一個要投河,只見大伙把粽子靠近額頭,在親吻一口,使足力氣,“嗖!啪!”投到了河中。
這就是我們這端午節的風俗,你們呢?
【感受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4-01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27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13
家鄉的風俗作文09-30
家鄉的風俗作文08-13
家鄉的風俗02-27
家鄉的風俗的六年級作文范文01-31
家鄉除夕的風俗作文04-21
家鄉除夕風俗的作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