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心得》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莊子心得》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抽空閱讀了《莊子心得》,很享受這種邊閱讀邊思考人生的過程,同時收獲頗豐。于丹的莊子心得,說的通俗些,其實也可以算作是《莊子》的讀后感。我是讀讀后感而感。而于丹這篇讀后感,與尋常的那些不同。她用心地研究《莊子》,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和思想來將《莊子》現代化。就像是一條再肥美的鱸魚,如果就這么活生生地擺放在你的面前,你是不會有想吃它的欲望,但在經過廚師一道道工序細心烹飪之后,展現在你面前,它就會讓你垂涎欲滴。從某種程度上說,于丹就是那個出色的廚師。
其實于丹講的這些道理,有一定閱讀經歷的我們是極易理解的。而她舉的一些例子,我們也未必沒有聽說過。應該說她是根據《莊子》一書比較系統地、全面地將其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循序漸進,不失歸整。她給予了我一種立體的思維空間,從莊子到人生,從人生到我的現實生活。我現取書中第二章——境界有大小的部分觀點談談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其一,莊子在《逍遙游》里,講到了這樣一個“堯讓天下于許由”的故事。堯想把天下讓位給許由,許由卻拒絕了:你治理天下已經治理得這么好了,那么,我還要天下干什么?我代替你,難道就圖個名嗎?然后又說了一個很經典的比喻:“鷦鷯(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他說,一個小小的鳥在森林里面,即使有廣袤的森林讓它棲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樹枝。一只小小的偃鼠在河里飲水,即使有一條泱泱大河讓它暢飲,它頂多喝滿了它的小肚子而已。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即使是比爾蓋茨,睡覺也只需要一張床。你的人生所需要的,其實就這么些。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可是真正能夠將名利看穿的人,又有幾個呢?反觀我們的生活,常常被各種各樣的急功近利沖得支離破碎。忙忙碌碌一天之后,有否想過為什么而忙碌了一天,也許最終得到的結果早已偏離你的初衷,你卻毫無察覺。在工作、生活中,與周遭的人難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一個人細細想來,其緣由無非是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有時甚至只是為了逞一時之快,于是不再執著于此,釋然。
其二,于丹在書中講到了一個動態平衡的問題。我們都會騎自行車。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架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后,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為什么呢?因為它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這在靜態中做不到。
其實動態平衡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名詞。從理論上來說,即使沒有支架,自行車也是能夠達到靜平衡的。但現實生活中,這種可能卻幾乎不存在,而動態平衡卻極易達到。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人應對挑戰的時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為世界在動,而你不動。
與時俱進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常態。無論你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或是從事何種職業,你都應該不斷的學習。這種學習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你可以去讀一本書或者看一份報;也可以去聽一次課或者上一次網;可以是接受新的信息,也可以是習得一種新的模式。
【《莊子心得》讀后感】相關文章:
莊子讀書心得12-31
《莊子》讀書心得02-02
《莊子》讀書心得12-09
《莊子》讀后感02-21
《莊子》讀書心得范文11-30
《于丹莊子心得》讀書筆記12-08
《莊子》的讀后感范文12-05
《莊子》的精彩讀后感11-29
莊子的經典名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