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彌兒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個好教師應該具有哪些品質,人們對這個問題是討論了很多的。我所要求的頭一個品質是:他絕不做一個可以出賣的人。”
從來沒有認真的讀過一本書,這次有幸在林老師的介紹下接觸了《愛彌兒》這部偉大的著作,我很欣慰。通過閱讀盧梭的《愛彌兒》,我對這本書產生很大的感觸,這本書詳細的闡述了盧梭對人的教育的觀點,讓即將成為幼師的我受益匪淺。
下面是我對于此書的一些閱讀感悟,與大家共同體會。
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人們只想到怎樣保護他們的孩子,這是不夠的。應該教他成人后怎樣保護他自己,教他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馬耳他島的灼熱的巖石上也能夠生活!裕瑔栴}不在于防他老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畹米钣幸饬x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我很贊同盧梭的觀點,在當今的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猶如父母掌心的寶,他們把造成孩子傷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讓孩子從事有危險,但對孩子的將來有利的事情和活動,孩子被禁錮在安全無恙的環境中,孩子不能經受應有的鍛煉和適應,這樣孩子雖然沒有暫時的災難和危險,但是孩子卻缺乏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就像沒有戰勝過任何疾病的孩子不會強壯一樣。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如:在冬天,我們不用把孩子關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應該教育他多參加戶外活動,學會熱時脫衣,冷時加衣。孩子成人以后必將走向社會,必將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險和困難。因此,如果把孩子培養成溫室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違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則。雖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卻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例如:兩個同樣大的孩子在學走路,一個孩子的父母很放手,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再走;另一個孩子的父母小心翼翼的護著孩子,生怕他摔倒了,或干脆用帶子綁住孩子的腰,拴著走。哪一個孩子先學會走路呢?我想每個人都會知道答案。給別人金子,不如教他點石成金的方法。如何生活才是我們需要教育的,活著只是一種狀態,要想活得有意義,就要自己用心去感悟。如果一個人無聊的活著,即便活了一千歲也不會覺得有意義。為什么有的人一鳴驚人,逝世后仍被后人念念不忘?為什么有的人消極低迷,最后悄無聲息的離開了人世,卻沒能留下任何足跡?人生要活得怎樣,豐富還是無趣,就要看自己選擇怎樣的生活了。
在我實習中,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剛來園時,一天到晚總是哭,午睡還經常尿床,也不會穿衣服,自理能力很是不好。原來孩子在家里的時候從來沒有自己穿過衣服,一直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小便也是大人們經常提醒及時幫助解決的。因此,對于他們來說沒有了條件反射,更不用說自己解決了。
我深深的感受到,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會無形地影響他的一生,而家庭環境是很重要的因素。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不要對孩子百依百順,要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鍛煉孩子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還要適當地讓孩子經受挫折,培養他們
克服困難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并使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處處對孩子呵護有加,他們永遠不會獨立成長,更不會在未來的社會中立足。
在盧梭的《愛彌兒》中有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成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就拿孩子的學電腦來說吧,如果孩子不喜歡計算機,就是交給他再多的操作方法,我想也是沒用的。
現在有許多的幼兒園就是這樣,老師只顧一味的教,而并沒有在意孩子的興趣所在。我曾聽過一節“沉浮”的科學活動課,在整節課中,幼兒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把瓶子放進水中,而他們根本沒有自己選擇操作材料和操作方式的機會。盧梭稱“寓教于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這一觀點在幼兒園教育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而這節課中教師的主要問題就是沒有讓幼兒自由探索,只是一味地給孩子們灌輸科學知識,沒有讓幼兒的精神生活得到豐富。
記得在我曾經去過的幼兒園,我們的主班老師很注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每天晨間談話時,都從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如:奧特曼,汽車,飛機,孫悟空等,以一種寬松的氛圍和孩子們講這些事物。有一陣孩子們對奧特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于出現很多奧特曼打怪獸的動作,于是老師和孩子們講奧特曼星球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并沒有奧特曼和怪獸,老師、爸爸、媽媽之所以讓我們小朋友看這部動畫片是讓我們小朋友知道:保護好人,和壞人做斗爭。通過這樣的談話,孩子對老師非常的崇拜,以為老師知道很多奧特曼星球的故事,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還教育了幼兒基本的道理。我認為這個老師的教育會很成功。
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教育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鼓勵孩子大膽提出新穎、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我們不期望他們能夠學會多少東西,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興趣和引導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會他們如何學習,讓他們在玩中學,讓幼兒學會自主學習。只有讓孩子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并覺得具有挑戰性,才能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使他們感覺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讓幼兒在學習中逐漸發現學習的規律和學習的樂趣,從而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書中的許多觀點值得我們去思考和支持的,但是書中部分內容在現在看來有些過于狹隘。我并不完全贊同他的自然主義,他反復說過,富人家的孩子受到了太多來自于成人或生長環境中出現的其他人的影響,盧梭認為窮人可以自然成長而富人卻不能。我認為他把窮孩子的成長過程看得過于簡單了,無論窮孩子還是富孩子他們的成長中都會受到來自于各個方面的影響,在現實社會中,人們都在創造更多的條件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因為我們不能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讓兒童任性發展,我們應該把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的身上,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我覺得這本書教給我的不僅僅是怎樣教育孩子,更為重要的是教育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對親人、對生活、對事業有價值的有熱情的真正意義上的人。
最后,我想以盧梭的一句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我們生來是軟弱的,所以我們需要力量;我們生來是一無所有的,所以我們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是愚昧的,所以我們需要判斷的能力。我們在出生的時候所沒有的東西,我們在長大時所需要的東西,全都要由教育賜與我們。”
【愛彌兒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彌兒》讀后感04-29
愛彌兒讀后感05-01
《愛彌兒》讀后感11-29
愛彌兒讀書心得12-03
《愛彌兒》讀書心得12-07
《愛彌兒》讀書心得11-26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12-09
愛彌兒讀后感15篇10-03
愛彌兒讀后感(15篇)11-16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