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漢語介詞短語是什么

時間:2022-12-08 09:15:47 短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漢語介詞短語是什么

  介詞是一種用來表示詞與詞、詞與句之間的關系的虛詞,在句中不能單獨作句子成分。介詞后面一般有名詞代詞或相當于名詞的其他詞類,短語或從句作它的賓語。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介詞詞組,在句中作狀語,表語,補語或介詞賓語。介詞可以分為時間介詞、地點介詞、方式介詞、原因介詞和其他介詞。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漢語介詞短語吧!

漢語介詞短語是什么

  介詞的分類

  1、表示時間、方向、處所:當、趁著、從、往、沿著等

  2、表示方式:按照、通過、比、拿 、本著、以、憑等

  3、表示原因、目目:為、為了、由于、 因為等

  4、表示關涉對象:對、對于、跟、同、關于、 除了等

  5、表示施事、受事:被、讓、由等

  古代的介詞

  一、介詞的定義及特點

  介紹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一種詞類。動詞屬于實詞,在句子里主要充當謂語;介詞屬于虛詞,介賓結構主要用在謂語前面作狀語,或是用在謂語后面作補語。

  介詞的基本功能是與所帶的名詞、代詞或名詞性詞組組成介賓結構,介紹動詞謂語所表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工具、方式、原因、對象等,也可用在形容詞謂語后介紹比較的對象。

  例:P195

  1、古代漢語的介詞賓語在介詞位于謂語前面充當狀語時有時可以省略。

  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2、介詞賓語有時前置。

  例: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3、一些介詞結構的位置較靈活。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古代漢語常用介詞介紹

  (一)于(於、乎)

  1、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或涉及的范圍,可譯為“在”“從”“向”“到”“在……方面”。

  例: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P197

  2、引進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給”或“對于”

  例:凡諸候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

  3、用在形容詞或少數表心理活動動詞的后面充當補語,引進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更……”。

  例:苛政猛於虎也。

  4、用在被動句的動詞后面,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介詞“于”在古籍里有時寫作“乎”,“乎”作介詞的用法與“于(於)”大致相同。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乎”也可以用在被動句里引進行為的主動者。

  (二)以

  “以”本來是動詞,基本意義是“用”。虛化為介詞,其用法也多與“用”(憑藉)的意味相關。

  1、介紹動作行為憑藉的工具、手段、條件、依據,可譯為“用”“拿”“憑”“根據”。

  例: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例:P198-199

  2、介紹動作行為所處置的對象或涉及的人。

  “以”介紹動作行為所處置的對象時,相當于“把”。

  例: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

  “以”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時,常有“率領”的意思。

  例:宮之奇以其族行。

  3、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動機,可譯為“因為”。

  例: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4、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可譯為“在”。

  例:文以五月五日生。

  介詞“以”還常與動詞“有”“無”(亡)組成“有以”“無以(亡以)”等凝固用法。“有以”相當于“有東西(或辦法)用來……”,“無以(亡以)”相當于“沒有東西(或辦法)用來……”。

  例:臣乃得有以報太子。

  河曲智叟亡以應。

  “以”組成的介詞結構位置比較靈活,可以位置于謂語前面充當狀語,也可以位于謂語動詞后面充當補語。

  例:P200

  “以”作介詞常有省略賓語的情況,在閱讀理解時,要補出賓語以完整理解文意。

  例: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名詞或代詞充當介詞“以”的賓語有時前置。

  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代詞充當介詞“以”的前置賓語最常見的用便是組成“是以”的固定結構。相當于“因此”(憑著這個,因為這個)。

  例:吾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

  (三)為

  “為”在古代原是一個意義非常廣泛的動詞,音wéi,虛化為介詞后,除在被動句中引進行為主動者時讀音仍為wéi外,其余的介詞用法讀音均為wèi。

  1、介紹動作行為關聯的對象。

  “為”表示動作行為為誰而發,可譯為“給”“替”“幫”。

  例: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

  “為”表示動作行為向誰發出,可譯為“向”“對”。

  例:犀首以染為齊戰于承匡而不勝。

  2、介紹動作行為的原因或目的。

  介紹動作行為原因的“以”可譯為“因為”。

  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介紹目的的“以”可譯為“為”“為了”。

  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3、在被動句里,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

  可譯為“被”。

  例:免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有時,介詞“為”省略賓語,即不出現行為的主動者,這樣“為”就直接與動詞連用,來表示被動。

  例:胥之父兄為戮于楚。

  (四)與

  介詞“與”也是從動詞虛化而來的。主要有以下幾種用法:

  1、介紹出動作行為發出時所小溪主的對方。可譯為“和”“同”“跟”等。

  例: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人盟。

  有時,“與”所帶賓語省略,但所表意思不變。

  2、介紹動作行為的服務對象,可譯為“為”“替”“給”。

  例: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

  3、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跟……相比”“對……來說”

  例:受時與治世同,而殃禍與治世異。

  “與”和疑問代詞“孰”搭配使用表比較,后來形成一個固定結構“孰與”,大致意思是“和……比誰(哪一個)更……”。

  例: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有時比較已有結論,“孰與”就帶有“哪里比得上”的反問意味。

  例:大天而思之,孰與物蓄而制之?

【漢語介詞短語是什么】相關文章:

介詞短語集錦:by、at的介詞短語03-29

介詞和介詞短語05-05

介詞和介詞短語知識05-04

介詞和介詞短語的常見用法03-30

above的介詞短語05-08

介詞短語初中05-08

中文介詞短語05-08

stand介詞短語05-05

介詞短語大全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