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戀愛觀的調研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戀愛觀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研報告1
摘要:
愛情,人類永恒的話題。從大學生的戀愛觀出發,立足問卷調查,以大學生戀愛觀為主題,用真實數據分析大學生戀愛特點,探究影響大學生戀愛心理和戀愛行為的主要因素。本次調查的目的是讓我們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戀愛觀,從而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戀愛觀。
關鍵詞:
大學生;戀愛觀;調查
愛情,多么美好的尤物。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從作家才子到浪漫詩人,人間處處皆留下了無盡的吟詠和感嘆。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學生對戀愛的這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戀愛觀不一樣。戀愛觀就是異性之間在生理、心理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傾慕和培養愛情過程的思想觀念。在當今的高校戀愛已成為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了。而且我國對高校大學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這就使大學生戀愛更加合法。通過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響。以及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戀愛狀況,樹立積極、健康戀愛觀念,促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本次調查采用自編的《關于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問卷》,內容涉及在校大學生如何看待戀愛、對待戀愛的態度等方面的主要內容,力圖通過該問卷比較客觀、全面、科學地了解大學生的戀愛觀狀況。
2.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選取了周圍初中和高中同學朋友在校大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率為97.5%。
3.調查時間為20xx年2月。
二、調查結果分析
綜合四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的戀愛觀,不難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擴展,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的戀愛觀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現實。大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開始覺得原來愛情也有苦澀的味道,但還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進入大三后,大三學生的戀愛觀比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學生更加理性的對待戀愛,戀愛觀趨向成熟。
三、大學生戀愛觀及存在問題
(一)大學生戀愛心理特征
1.性愛的好奇心理。由生理發育成熟導致的性沖動與性親近要求的產生而形成。
2.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與高校聚集著才華、風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圍直接相關。有些男大學生固執地認為:畢業后還沒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別人挑剩下的。
3.依賴心理。由獨生子女的孤獨感和習慣了他人的呵護與關愛所致,屬于情感寄托型的戀愛動機,缺乏獨立意識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補償心理。由功利型的戀愛動機所引發,即希望在所愛的人那兒獲得社會地位、經濟等方面的補償。
5.游戲人生心理。其戀愛動機是:滿足與異性交往的欲望,尋求刺激、填補精神上的空虛,甚至發生了婚前性行為,他們見一個愛一個,玩一個丟一個,完全是一種游離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費。
大學生這個特殊社會群體,今后的生活還會動蕩,畢業分配和就業還是個未知數,即使獲得了真愛,畢業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學生們有不求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等戀愛心態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觀存在的問題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當的戀愛觀也出現在了大學生的戀愛當中。表現出思想上的波動、排他、沖動、幻想;同時,大學生還受到了外界周圍環境的影響。
1.因為空虛而愛。調查顯示,6.7%的大學生因為內心空虛而選擇戀愛。大學生在高中緊張的學習之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里,進入了自己夢寐的高等學府,在大學表現出混日子、得過且過,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大學以后,思想很消極,什么目的都沒有,終日無精打采,人生仿佛沒有了一點意義,頭腦一片空白,失去奮斗目標和前進動力,心中苦悶,缺少學習動力、目標的大學生于是將心理轉到談情說愛上,以消磨時光,尋求快樂。
2.擇偶動機不純。據分析,2%的大學生戀愛動機不純。當代大學生在選擇對象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對方適不適合自己,是不是為了真正的愛情,而更多考慮的是能不能在學習期間、生活上、將來的就業和發展上的幫助。如果發現有利用價值,就會采取一切措施,進行攻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同時有的大學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會的地位去尋找愛情,而且有的大學生同時與多個異性進行交往,不建立關系。
3.好奇心較重。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機能基本成熟,心理機能趨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異性交往。在中學時學習壓力較大,未充分顯示出來,現在主體意識發展了,個體發展必然會在個人生活中得以體現,對異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產生了好奇,想試一試探究異性之間的秘密,在戀愛觀上表現出不負責任的態度,僅僅停留在愛情的表層的好奇與渴望,沒有想到戀愛之后的后果和將來的發展。
4.不注重戀愛的后果。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大多數都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兩個人在一起一天開心就好,只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很多青少年帶著這樣的心理與異性進行交往,把戀愛當成愛的初體驗和充實大學的生活,而不是為了將來的婚姻和組建家庭,兩個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過每一天,所以畢業那天一起分手也成為正常現象。但雙方也表現出極為平靜,這就是大學生的一種新型的戀愛觀,在乎愛的過程,輕視愛的結局,從而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愛情的不負責任。
5.道德觀念淡化。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隨著西方思想的傳入,大學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極快,開放的思想對大學生性及婚姻問題產生了影響,在這種新思想的影響下,大學生在理智與情感方面處于矛盾的旋渦,性的觀念逐漸開放起來,而忽視了結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現了對性的好奇、大膽的嘗試,但在嘗試之后往往面對的是尷尬和無盡的悔恨。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研報告2
一、關于大學期間的戀愛
在本次調查中,70%的同學都認為大學生的戀愛是不可靠的。只有30%的同學肯定了大學生戀愛的可靠性。說明同學們認真思考了大學戀愛的問題,認為身處大學校園的我們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并不能很好的維持一份穩定的感情,不能夠很好的以婚姻為目的去經營一段感情,也沒有足夠堅實的基礎去承擔對另一人的責任,因此,認為大學戀愛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但是,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2%的同學對大學生戀愛持反對態度。而15%的同學完全贊成,另有7%的同學認為應該對其因勢利導,剩余30%的同學認為對于這個問題應該聽其自然。說明同學們對大學戀愛還是充滿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學時期體驗愛情的喜悅。對于戀愛的最佳年齡階段這個問題,58%的同學都認為大學時代是戀愛的最佳時期。的確,大學中的我們已經不再幼稚,我們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個特別的人來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這種想法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響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的基礎之上。
二、關于戀愛的動機和目的
在大學生戀愛的主要動機的問題中,30%的同學是為了尋求精神寄托,36%的同學是為了擺脫寂寞,17%的同學是為了尋覓結婚對象,7%的同學是為了尋找學習的動力,剩余10%的同學是為了享受其中的樂趣。為了尋求精神寄托而戀愛的同學,并沒有找準自己在大學中的正確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學是不會把精神寄托都放在戀愛方面的。而為了擺脫寂寞而戀愛的同學是對自己和他人不負責任的。僅僅因為寂寞孤獨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樣保證這份感情的真摯和純潔。為了尋覓結婚對象的同學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學生的戀愛多不是以結婚為目標的,大學生戀愛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和許多變數,很難保證大學中的戀愛對象就是今后的結婚對象,事實也告訴我們很少一部分大學中的情侶最終能夠走進婚姻的殿堂。對于于大學生戀愛的目的,3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心理需要,41%的同學選擇了享受這個過程,4%的同學選擇了滿足生理需要,13%的同學選擇了為了畢業后建立家庭,剩下8%的同學選擇了隨大流。從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同學戀愛的目的是有所偏頗的。其中選擇滿足生理需要的思想是被認可的,這種思想容易導致在戀愛中的不負責任,容易傷害到他人。而因為同學中很多都戀愛而自己也加入戀愛的行列式完全不必要的。若沒有合適的人選,沒有真感情的基礎,完全因為隨大流而談戀愛,往往不能很好的體會愛情帶來的樂趣,有時也易造成分手現象,對自己和他人造成情感傷害。
三、關于婚前性行為
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婚前性行為的態度,30%的同學堅決反對,5%的同學持贊成態度,20%的同學認為應該任其發展,余下45%的同學認為無所謂,但他們自己不會這樣做。這一題的調查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說明大多數大學生并不贊成婚前性行為,主張較純潔的戀愛關系。這種結果顯示了當今大學生對待自己還是比較負責任的,尤其是女生,懂得保護自己。這也表明了多數大學生還是思想上比較成熟的,并不會被感情沖昏頭腦,做出自己今后可能會后悔的事情。對于大學生出現婚前性行為的原因,28%的同學認為是一時沖動所致,40%的同學認為是緣于生理和心理的強烈需要,32%的同學認為是情感深化的必然結果。
【大學生戀愛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7.論大學生的戀愛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