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大學生創業故事

時間:2022-12-09 19:51:23 創業故事 我要投稿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就業結構和就業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學生創業將成為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一種新的趨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大學生創業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

  大學生創業賣菜瞄準綠色農產品市場

  新鮮的蔬菜是哪里種植的,是否綠色放心,只需要在手機上一查就能追蹤溯源,直接通過手機下單就能享受新鮮的農場蔬菜配送。這是一個成功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學生扎根農村農業,越來越習以為常。

  大學生瞄準綠色農產品市場

  位于重慶璧山區城郊的“東方鋤禾”農場內,創業者吳書柱正帶著他的大學生團隊忙碌著。平整田坎、開翻土壤,這些農事大學生們干得非常的熟練。

  “我們團隊現在已經有17名大學生了。”吳書柱介紹,他從2010年開始創辦重慶蜀都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從當初菜市場的一間30多平方米的陋室、5個人的團隊,發展到目前吸納大學生17名、社員1000余名的規模,業務也涉及生態家庭農場基地、蔬菜物流配送、蔬菜社區連鎖專賣店等,能為重慶大學城12所高校的食堂供應新鮮蔬菜。隨后,他們又成立了重慶三原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蜀都科技商貿有限公司,現在已經形成了“東方鋤禾”的蔬菜品牌。

  吳書柱說,他來自農村,從小立志要通過搞農業帶動家鄉建設,在餐飲企業打工過的他看準了綠色農產品很有市場。當時大學城正在建設,想到那里學校集中,每個學校都有食堂,蔬菜的供應量很大,很有市場前景。于是他便計劃在璧山搞蔬菜合作社,用“公司+農戶”的形式,將農產品直接供應各大食堂。

  買菜可追蹤溯源,物流可監控

  不過,大學生做農業可并不容易。“一開始農戶們都不信任我們,覺得我們一幫年輕人,不會搞農業,認為是騙子。”吳書柱說,一連40多戶,只有一個人認同他們。為了贏得大家的信任,他們幫農戶送化肥、種子,講解科學種植技術、如何維權等等,慢慢地,農戶開始信任他們。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里,合作社就發展了新堰、河邊、獅子等15個地方大小種植戶近1000戶,種植面積達到了35000多畝。

  如何把蔬菜銷售出去也是一大難題。2010年11月,因為農戶跟風種植多,有5000噸蔬菜在地里無人買,吳書柱只有和團隊成員分頭聯系商販、食堂,還是不行,最后求助媒體才賣了出去。參加創業培訓后,吳書柱得到培訓老師的指導,讓懂農業但不懂商業的他們學習到了不少知識。

  現在,他們調整了定位,開始了50畝示范基地的建設,利用“追蹤農業”來一步步完成品牌效應。“現在我們建設了‘我的菜,我做主’手機3G農產品產銷平臺。”吳書柱介紹,農場基地全程監控、數據備檔,物流配送可遠程監控,消費者只需在手機上一點,就可實現在線監控和下單,讓蔬菜直接從農場送到消費者手中,安全放心。

  目前,他們正在進行社區連鎖店的建設,爭取能在今年內完成15家社區直營店,打造自己的品牌。

  大學生創業成功到底要多久

  每一個創業者,無論是不是大學生創業者,都懷揣著成功的夢想,都是在追求成功。然而,創業的紅旗能夠打多久,距離成功的路到底有多長,真是一個無法預測的問題。

  常常說,成功往往就會在不經意的轉角處,是說創業者的成功,沒有誰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面臨一些難題,面臨一些重大的困難。這個時候最是考驗創業者,往往也是成功的試金石。啃啃硬骨頭,拿下這些難題,企業就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又成長了一步,離成功就會更近一步。

  也許,我們創業的路上,永遠都沒有成功的感覺,只會是一路相陪的挫折感和完成一個任務后的成就感,這可能就是創業,這可能就是生活。因此,創業并不僅僅考驗一個人的成功觀與事業心,更考驗一個人的生活觀。

  大學生創業故事2

  大學生回鄉創業賣羊糞 帶來百萬商機

  “今天剛送出去兩大車羊糞,又來了一撥拉羊糞的。” 4月18日上午,正陽縣樂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郭俊的手機響個不停,找他聯系買羊糞的貨主接二連三。他說,眼下正是菜農、果農積肥旺季,羊糞成了菜農果農眼里的搶手貨。

  大學生回鄉賣羊糞

  在正陽縣樂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內,看到,一輛裝載15噸羊糞的汽車整裝待發。司機探出頭說,這一車羊糞準備發往上蔡縣三禾葡萄園。問他為什么跑這么遠來正陽拉羊糞?該司機說:“這個地方的有機肥比較純,施肥效果好,路程遠一點也劃算。”

  “這家葡萄園有3000多畝,與我們長期合作,一年用我們的羊糞2000噸以上。”郭俊說,正陽向陽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也是他們的老客戶,長年使用他們公司加工的羊糞。

  今年30歲的郭俊,是正陽縣蘭青鄉周孟村人。2006年,他以604分的優異成績考上鄭州大學生物工程系。4年后,大學畢業的他本可以留在一個不錯的科研單位工作,但是,他卻做出了讓人吃驚的選擇,到上蔡縣蘆崗鄉文樓村和別人一起種植食用菌。沒想到在經歷了6年的食用菌創業后,喜歡思考做事的郭俊發現了羊糞里的商機,就改行做起了有機肥。

  “我們提出自己的口號是:環保純羊糞,有機肥倡導者。”郭俊說, 2016年4月,他和朋友劉凱華等人成立了正陽縣天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正陽天潤農業湖羊養殖基地的羊糞,依托鄭州大學的技術力量,運用現代生物科學技術,采用優質菌種發酵加工成有機肥。

  “天潤農業湖羊養殖基地有10000多只湖羊、年產6000多噸羊糞。”郭俊說,他們將其加工成純羊糞精制有機肥、微生物菌肥和花肥三款產品。發酵處理、晾曬、篩選、包裝……以前人們敬而遠之的`“臭糞蛋”,如今變成了循環利用的寶貝。

  “糞先生”帶來百萬商機

  “我們的注冊商標就是‘糞先生’。”郭俊說,這個“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把羊糞生意做好;另一個是發奮的意思,他們要為以羊糞為資源的有機肥事業做大做強而努力奮斗。

  “如今,我們的羊糞已經在網上銷售。”郭俊說,開春是施肥旺季,他們公司的人員忙得不亦樂乎。

  “來公司的客戶要接待、發貨。網上客戶訂單量也在增加,生意火爆。”劉凱華笑著說,“‘糞先生’忙得很。”

  郭俊透露,他們公司的羊糞銷售相當火爆,每天來要貨的人絡繹不絕,一年的羊糞銷售收入有100多萬元,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

  郭俊滿懷信心地表示,他將把“糞先生”牌有機肥做大做強,在有機肥行業領跑全國。

  大學生創業故事3

  揚大畢業生放棄高薪回鄉創業 五百強白領當農場主

  近日,揚州大學2012屆畢業生焦陽陽頻繁來到揚大機械學院,向導師詢問各種農業機械方面的技術知識。這讓不少老師感到奇怪,因為畢業后,焦陽陽就被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錄取,并在兩年后,順利晉升到中層領導干部,他現在怎么開始操心農業知識了?

  原來,早在2014年,焦陽陽就放棄了公司的高薪職位,辭職回到農村創業,如今的他通過網上銷售大米,年利潤達30萬元左右,吸納當地40人就業,近日被家鄉海安縣評為“最敢創業新青年”。

  放棄高薪職位

  世界五百強白領回農村創業

  2012年,焦陽陽從揚州大學畢業,通過層層篩選,順利進入一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工作,工作努力的他,在兩年時間內就晉升為公司中層領導干部,工作環境和待遇都非常優厚。但每天朝五晚九與平淡無奇的日子卻讓焦陽陽漸漸感到迷惘。

  “那時候的感覺,就像是按著軌道行駛的火車,它永遠知道在哪上站、下站,缺乏年輕人應該有的激情,對未來的生活,也漸漸失去了熱情。”這個時候,焦陽陽想到了回到家鄉農村創業。

  “我的父母都是農民,他們那輩種田大部分都是人力勞作和看天吃飯,記得上大學前,每年盛夏,我隨媽媽背著幾十斤重的藥水桶在齊人高的莊稼地里治蟲,由于天氣炎熱,常常是出去一次,回來時身上的衣服都濕透。我在比利時出差時,看到那里有很多的家庭農場,它們都用自動化程度很高的機械設備運作。農場主依靠技術過得輕松又快樂。”焦陽陽說,他的夢想是,開辦一家這樣的農場。

  然而,這個決定一開始就受到了母親的阻撓。“媽媽聽到我的決定后,很是惱火,在她的觀念里,種田辛苦,付出多、收入少,她還請來我的姨兄做工作,勸我還是去大都市工作,旱澇保收。”

  焦陽陽開始不斷勸說母親,并給母親發了大量圖片和視頻,里面的耕種方式與傳統不同,主要靠大規模種植、機械化操作、視頻監控管理,人工操作的部分已經很少了。看到這些,母親才點頭答應。

  組建種植專業合作社

  自己改造機器,解決治蟲難題

  焦陽陽回家創業得到了所在鄉鎮的大力支持,經過做工作,他從3個村民小組農民手里流轉到512畝耕地,托管農民責任田。

  他和大學一位學農的同學共同參股,一起謀劃生產,投入資金30多萬元,添置機械設備,組建了種植專業合作社,還聘用當地20多個農民前來打工。

  創業之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第一道難題是500多畝農田病蟲害的防治——沿用傳統的治蟲方法,根本來不及治,且人工噴藥不安全。

  通過上網查詢資料,焦陽陽得知廣州、河南等地有智能無人機噴藥防病治蟲的'技術。他趕緊采購相關機器回來試用,卻發現這些機器并不實用,有的地方重復噴藥,有的地方噴不到。

  “當時也是急得焦頭爛額,畢竟機器花費了大量的成本,卻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好在焦陽陽大學時學的是機械設計專業,他運用自己學的專業知識對控制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優化農藥噴灑系統,解決了難題,噴藥時間大大縮短,每畝田只需不到一分鐘就能完成,500多畝田噴藥用工,由原來的60個減少到3個,3人合作只需要一天半時間就能噴完。不僅如此,與人工在田間來回走動噴藥防治的方式相比,還不會傷害莊稼。

  網上賣大米,年利潤達30萬元

  探索“互聯網+農業”

  母校揚州大學的農學專業很強,焦陽陽就常回揚大,詳細詢問相關領域的教授關于農業種植和農業機械方面的技術知識。

  去年,焦陽陽與廣州一家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通過代理的形式對外銷售、租賃植保無人機,同時提供飛防植保服務和培訓服務,讓更多的農戶享受到全自主飛行的智能植保無人機精準噴灑和高效作業帶來的實惠。與此同時,焦陽陽在當地縣農委支持下,拓展“互聯網+農業”創新發展模式,投入30萬元注冊成立了一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網上銷售大米,全年銷售糧食收入130萬元,年利潤達30萬元左右,并吸納當地勞力40人就業。

  如今,焦陽陽的創業已經走上正軌,在提高產量的同時,他正在謀劃提高糧食質量,種植黑色大米、優質香米,從事糧食加工,由過去賣稻谷變成賣優質生態米。焦陽陽還申請注冊了農業植保專業合作社,利用無人智能飛機為全國各地農民種田提供防病治蟲服務,將更多的種田人從繁重的勞作中解放出來。

  “我們這代人,對土地欠缺了一份歸屬感,因為沒有躬親耕耘,不了解我們對土地的依賴,但只有扎根土地,才能更好地汲取營養,奔向美好的未來。”焦陽陽說道。

【大學生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好的創業點子創業故事05-12

大學生勵志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MM的創業故事03-26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2-17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11-04